从之前的文章看,很多网友还是很在意手机上的高像素模式的。
首先,现在的高像素手机,传感器上确实具有几千万乃至上亿个像素单元。这和更早以前通过插值或多帧合成获得高像素是不一样的。其次,这些40MP、48MP、50MP、64MP、108MP都采用了四拜耳(Quad-Bayer)、9拜耳的原色滤镜。以1/2英寸48MP传感器为例,单像素尺寸为0.8微米,日常使用时四像素合一相当于12MP 1.6微米。不难想到,高像素模式对于拍摄环境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划重点:手机传感器就这么大,无法让大像素与高像素同时出现。
▲ 硬件自带转换功能只能让左边达到和右边接近的效果,并不能让传感器上的原色滤镜移动位置/改变颜色变成和右边完全一样。最后,受限于手机镜头的分辨率,切换到高像素模式并不一定能显著增加画面细节,但肯定会让照片尺寸成倍增加、延长拍摄后的处理时间、限制部分或大部分功能的使用——总之就是收益并不一定大于损失。四拜耳其实不算是新事物,也不是手机传感器的独有特性:早年的尼康D1系列数码单反,苹果iPhone 6的前置摄像头,以及松下GH5S同系列传感器都才用过四拜耳或类似结构传感器。华为之前一些产品上的4000万像素“电影镜头”(1/1.54英寸超广角)甚至是16拜耳。
▲iPhone 6、6 Plus前置摄像头的显微照片(来自Chipworks)
▲索尼IMX608传感器的显微图(来自TechInsights)
往好处说,新一代手机传感器确实基于四拜耳结构发展出了更好的对焦和HDR技术。但本质上,它们还是为了讨好那些在意像素数量的用户—— 明白这个道理,你就能理解为什么现在会有1/2英寸64MP(单像素0.7微米)、1/2.76英寸50MP(单像素0.64微米)等小底高像素传感器了。
所以ET的观点依然是:请把这些高像素传感器看作是功能更多的1/4像素、1/9像素传感器,同时不需要特别在意搭载这些传感器的手机上的高像素模式。但ET也不认同“1200万像素就够用”的说法 —— 4:3比例传感器拍摄3840×2160的4K视频,至少需要1106万像素。如果再考虑约10%以上的冗余进行数码防抖,其实13MP至16MP是比较合适的 —— 如果是四拜耳型传感器,对应的就是52MP至64MP。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