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苗是绝对得不到丰收的,不好的剧本绝对拍不出好片来。——黑泽明2014年到2016年,是“IP”热最疯狂的年头。“IP+流量”法则的网大市场盛行一句话,那几年的网大,是钱来找人,不是人去找钱。2014年同样是互联网自制剧的爆发期,多屏观剧同样打开了影视剧市场。主打科幻的网大作品《硬盘少女》仅用了7天拍摄42万投资,换得100多万收入。一位网大导演曾说,2015年,你只要能把影片凑够60分钟,就一定能赚钱。剧本完成一半就开拍。决定一部剧一部电影是否开拍,甚至不看剧本看ppt就够了。华策影视2015年推出SIP策略,着重打造“超级IP、超级制作、超级明星”为核心的现象级爆款。大小影视公司急于变现,不愿尝试原创剧本,选择现成的知名小说直接购买IP、把制作成本花费在请“流量”上,粗制滥造,数据造假,屡见不鲜。著名编剧宋方金老师曾戏谑这一现象为“拍理财产品”。被热血上脑的不止编剧,作家、演员、主持人,娱乐圈纷纷出动,转型当编剧,涌入影视行业这股蓝海。《天盛长歌》编剧也评价那时的市场,日子简直不要太好过。“我所认识的几乎每个会写字的人都当过或者计划当编剧。”追逐利润,快产快销,成为当时及此后影视行业的特征。很少谈剧作,都在谈IP。很少谈创作主体,只谈用户体验。回避原创,信奉数据。是当时的从业者现实处境。几十万的专业编剧从业者,仅3%剧本得以拍摄。收入报酬仅为剧本投入的5%-10%。接到活儿,是首要的。争署名权,做枪手,也是无奈之下的生存选择。烂片的神奇在于,无法分辨在其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到底是演员、导演,还是编剧。被烂片裹挟、资本入侵的影视市场,编剧对于作品的核心作用被大大削弱,国产编剧市场从混乱,走向绝境。黑泽明说:弱苗是绝对得不到丰收的,不好的剧本绝对拍不出好片来。编剧,本应是这座机器中的中枢神经,已江河日下。一个影视项目的策划阶段,需要由文学策划想好故事主题,定位,由项目经理进行项目筛选。这需要制作公司有很强的文学策划和项目筛选能力。编剧同样需要有这样的文学素养及市场判断能力。成为一个合格的编剧,从来都是缓慢爬坡的过程。焦虑的时代,更要有小火慢熬的耐心,去消化市场的焦虑。理性的解决办法是:找到正确的方法,去重复练习。去自我完成作品到商品的思维与方法迭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浪影来源/后浪电影(ID:pmovie_sheyingshi)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a3HSx7NvekaimZYb-psbFQ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