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观众,如何解读电影中的性别密码?如何体会观看的快感?如何看待电影中的人物?最近《你好,李焕英》的票房成绩,令大家瞠目结舌,回顾近些年女导演票房过亿的作品,的确凤毛麟角,但也还是有,比如赵薇的《致青春》。自从2017年以来,各大影展增加了女性选片人的人数,开始重视入围女导演作品的比例,这不是一种“照顾”,而是一个迟来的关乎“平衡”的努力。
BBC记者采访纪录片导演魏时煜老师时,她谈到最初感受到女性导演常常被遗忘时,希望把研究重点转向女导演时,她的院系主任曾经替她担忧,这个研究到底有多少前景?十年之后,女导演研究、女性电影研究,已经成为电影研究的前沿。魏老师说:“这个研究不是关乎‘主义’,而是希望年轻一辈的观众,能够有平衡的选择。魏时煜《古巴花旦》哈瓦那工作照
卫禹兰老师谈到,她在讲授“大众传媒中的性别”一课时,比较其他课往往引起更多的争议和讨论,而在争论之中,很少有同学能够站在对方的性别立场上思考。这就是性别的“界限”,如同种族、如同文化,交流和跨越都不那么容易。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媒体,角色示范的力量十分强大,如果创作者和观看者都仅仅从个人道德立场出发,很难达到有效的对话。两位老师曾经共同研究早期女性导演的境遇,探索电影还处于新兴媒体的时代,女性创作者所获得的机会和做出的成绩。在追溯“女性电影”(中国电影史家曾称为“妇女题材电影”)作为类型片的发展过程中,她们也同时关注男性导演的佳作,比如费穆的《小城之春》、关锦鹏的《阮玲玉》等女性电影经典。
我们当然注意到,一百年后的今天,女性导演的境遇似乎终于开始改善。女导演终于获得奥斯卡奖,《小妇人》终于有了女导演的版本,漫威和 DC 大片也有女导演排队加盟。我们的微电影和短片平台,也有了不同代女导演主导的《听见她说》系列。口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和理解,因为这不仅是身处网络时代的我们所需要的品质,也是我们每个人拥有幸福的关键。两位老师将在这次课上和我们共读的三十六部电影,都包含十分有趣的性别表达。(影片包含但不限于《燃烧女子的画像》、《无依之地》、《金陵十三钗》、《指匠情挑》、《小姐》等)我们这次邀请的魏时煜老师,是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电影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教授,但她也是纪录片导演,香港导演会会员,做过剧本医生。魏老师的著作包括《东西方电影》、《霞哥传奇:跨洋电影与女性先锋》(与罗卡合著)、《女性电影:对话中日女导演》(与杨远婴合著),纪录长片作品《金门银光梦》和《古巴花旦》均入选上海、香港、北京国际电影节。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浪影来源/后浪电影(ID:pmovie_sheyingshi)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hK9qBaFqJnxdepjcRWENNw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