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享有权益
积分奖励计划
下载视频源片
工具免费体验
视频制作工具
视频工具
音频制作工具
音频工具
图片设计工具
图片工具
视频制作
其他
牛片APP
APP专属功能
邀请认证

你尚未认证为创作人或影视公司,认证即可享有:

全·盘·解·析《心灵奇旅》,5年来最好的皮克斯?

2021-01-04 12:25 发布

幕后 | 行业资讯

作者/ 焚纸楼
编辑/ 思考姬

“我们之「外」”

宣传势小,上映排片儿极低的皮克斯年终动画电影《心灵奇旅》,依靠口碑,完成了一次喜闻乐见的逆袭。

豆瓣开分9.2,猫眼9.6
在初期排片儿不足5%的情况下
截止2021年1月1日,票房突破5000万

这部来自皮克斯的,无比诚挚的作品,留给观影人的绵长余温,也值得我们再来专门说道一次。

以下是《心灵奇旅》的影评,涉及全片360°剧透,请酌情观看——


《心灵奇旅》(soul)绝对是这五年来最值得看的一部皮克斯电影;尽管挑剔片中的短板,就跟找出其优点一样简单。

《Soul》
大陆译名《心灵奇旅》
台译《灵魂急转弯》

与其对标的是五年前的那部皮克斯动画杰作——《头脑特工队》

《Inside Out》
大陆译名《头脑特工队》
台译《脑筋急转弯》

头脑特工队剧情简介丨小女孩莱莉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脑海中保存着无数美好甜蜜的回忆。而这些记忆其实与莱莉脑袋中的几个小伙伴息息相关——他们就是人类的五种主要情绪:乐乐、忧忧、怕怕、厌厌和怒怒


乐乐作为团队的领导,主要负责让莱莉快乐起来。会让莱莉心情低落的忧忧,则一直处于边缘的地位。然而一天,莱莉却怎么也快乐不起来了……

主导的乐乐与边缘的忧忧
随着长大(电影最后为12岁),情绪由鲜明变得更加多彩和微妙的莱莉

事实上,《心灵奇旅》就是成年人版的《头脑特攻队》。它们出自同一位"父亲"——皮克斯导演兼编剧的Pete Docter,Pete Docter也不讳言,《心灵奇旅》的出发点,是制作《头脑特工队》中的一句话:

the literal meaning of life is whatever you're doing that prevents your from killing yiuself.
——Albert Camus
(所谓生活,乃是那些能令你摆脱自杀冲动的事物)

如果《头脑特攻队》想表达的,是"我们"--我们普通人类的普遍人性

莱莉的愤怒
的细腻情绪变化被卡通化、视觉化呈现,而其实这些情绪是每个人都有的

那么《心灵奇旅》想表达的就是"我们以外"--在我们自己以外的所有人时地物所积累的事物,名为生活

《心灵奇旅》中的生活场景

在这个内核的对比基础上,开始了《心灵奇旅》的雏型。

头脑特工队中每个人类大脑内都有的小世界,在心灵奇旅中则成了所有人类灵魂共通的生之来处(The great before)


头脑特攻队中小世界的喜、怒、哀、乐拟人化生物在心灵奇旅中则是人类灵魂尚未后天塑造时集体共性的原型——类似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投胎,也几似荣格的集体潜意识


在主人公22的众多伟人导师中,心理学伟人的代表正是荣格,而非更广为世人知的諮商派*佛洛伊德,估计不是单纯巧合。
*zi 一声 “谘商”和谘询的意思略同,现在有“谘商师”这种职业,就像是心理医师、精神科医师一样,但谘商师不开药方,仅提供谈话的心理谘询

《心灵奇旅》原片名《Soul》(灵魂),台译为《灵魂急转弯》,直接与同为台译的《脑筋急转弯》=《头脑特工队》,蹭了热,应了和,也误打误撞的命中了几分电影内核:主角22这个失落的灵魂,在一次阴错阳差的失误中,转去不该属于它的肉体内。


主人公22是第一个被确定的角色,作为它的急转"弯"道与对比,才有了另一位现实世界主角Joe的诞生;而选择Joe是个爵士乐手,故事以音乐家为主题,则是剧本开发更靠后的事情。


Pete Docter对音乐题材并没有太多执着,反而是极其投入自己的偶像:画家毕卡索立体主义(Cublism)画作,用其打破二维视觉的画风,作为将生之来处这些超乎三维的次元生物的"肉体"。这段视觉效果在片中相当惊人,单就这一部分,就绝对值回票价。


这也或多或少能解释,为什么《心灵奇旅》跟《寻梦环游记》这两部同为皮克斯、也同样以音乐家为故事背景,《心灵奇旅》却从头到尾别说歌舞场面,连声乐都没有完整的放完过一首。

《寻梦环游记》拥有完整的一场歌舞演出

捨弃歌舞这种视听形式,还是在一个音乐故事中,这是皮克斯过去近乎前所未有的大胆转变,也是"心灵奇旅"明确为皮克斯带来革命的象征之一(尽管这也带来了世界观上无法自圆的某些瑕疵)

你甚至没有看到Joe实现了梦想的那场表演,只见到了落幕

歌舞场面的舍弃,为了是对视听形式的取舍,舍弃艳丽夸张,取的,则是让《心灵奇旅》故事全面地向真实的感觉靠拢。

或者说,真实感。

Joe是个纽约人,通篇故事发生在他所居住的纽约某个街区,电影也"巧合"地让灵界的关键人物也都身居纽约,例如能通灵进Zone(创作者入神的领域)老嬉皮、及22说自己这三十年的娱乐就是恶搞尼克斯篮球队(现实中的尼克斯队属纽约地方队,在NBA战绩惨淡)

老嬉皮

Joe初登场,梦幻轻盈的音符在空中游荡,尔后逐渐黯淡,最后化为黑板上的粉笔痕跡,板面旧跡斑斑,挂着黑板的教室破旧不堪,呈现了Joe的职场(职业)并不光鲜,他的音乐理想也在这块现实中跟著肉体"蒙尘",只在黑板上而非听众前展现。


他所面对的问题十足现实,就是(钱)。稳定的中学教职与不稳定收入的爵士演奏,在已不够年轻的自己眼前抉择,时限是当晚七点,只有七个小时能挽回。

纽约、中年、钱、工作、七小时时间--这些元素一如剧中人物身材靠拢真人而非传统皮克斯夸张比例(今年两部恰好都是如此),是无比真实的元素。

不像《赛车总动员》里的乡村与都会,浓缩了所有美国对比悬殊的特征,而让主角麦昆在该待都市还是该待乡村的人生选择有着普世预言的特性(前提是忘记"赛车"第二集!),《心灵奇旅》的所有戏剧元素,都朝向限缩--将问题靠拢于更个案的抉择,属于Joe的抉择。


和Joe极度个人化的人生关卡相比,22则更接近传统皮克斯的主人公,寄宿于Joe的身体之中。22从未有过生命,却因此更容易体验到生活。在争取职涯的这两个人也在途中逐渐靠拢彼此



梦想与现实生活是对立的吗?

这是"心灵奇旅"的内核。同时,还另人联想到另一部电影:《子弹横飞百老汇》(《Bullets Over Broadway》,1994)


同样纽约、同样表演艺家、同样是"交换"生活、出自同样爱好爵士的纽约导演;电影叙述一位自认怀才不遇的编剧,碰上天大舞台机会,剧本却给另一位愤世忌俗的黑道小弟代笔。

一开始,编剧看不起黑道的轻蔑艺术,黑道瞧不上编剧活在纸面的世界。


然而,随着两个人交换职责,编剧渐渐知道,自己为了当编剧的梦想不顾任何生活,不顾多年守护自己的女人,却从未思考过,自己是否真的拥有编剧的才能?艺术真的是他人生的志业吗?最后,他离开剧团,回去当起一位中学老师--就像是Joe最后的抉择。


而黑道却反过来陷入了回头车,他沉迷于写作,再也无法忍受自己的看护对象是个配不上他笔下伟大悲剧剧本的烂演员。最后,他扔弃了本来稳当的生活,两声枪响,成就两出悲剧;男人再无机会听到,那些原属自己的安可掌声......


这几乎就是《心灵奇旅》的翻版。梦想与生活,有些人视为相克天平,有些人视为相生联姻,也有人认为他们平行。

Joe忽略的,是梦想作为终点沿途的风光。在人格展馆,22带Joe参观了自己一生的"展览"。看见自己一生付出没有达到终点,Joe感到一事无成,且愤慨。


然而,一事无成,就是一无所有吗?22利用joe肉体碰上的三个亲朋:萨克斯风学生、理发店老板、Joe的母亲,便是对人格展馆这个"结果论"的反问。

萨克斯风的学生,即使被人嘲笑也想继续吹奏,梦想开始萌芽,察觉生活可以有这种选择,对应Joe第一次听见爵士乐章就下定决心当乐手;

理发店老板,因為女儿需要医药费放弃读大学当兽医转去当理发师,梦想被放弃了,却依旧能在现在的生活落实当初梦想渴望的结果(助人),对应Joe在职业演出生涯不顺利改在中学任教,无心插柳培育出热爱音乐的下一批学子;

母亲,没有梦想,也见过自己丈夫寻梦失败后的苦况,不想让儿子Joe在经历一遍同样的困扰,况且儿子也没有像自己这样的贤内助;但是她爱儿子,爱能包容生活中的不如意。这就是Joe的双亲,即便母子常常彼此顶撞,却最终能站在一起。


22首次体验到了这些冲击,对于Joe则是重新回忆。

梦想跟现实生活,并不是矛盾的,也不是天平,要压住另一边才能让另一边飞天。

生之来处的顾问们悻悻然,说道「你们总是搞错生命绽放火花(Spark)的意思,认为那就是梦想、志业、目标......」

Joe想像的火花,是一场营火晚会的篝火,光照划破黑夜,照亮众生人面,然后永远熄灭,只留记忆与口耳相传的惊奇、传奇。

22对传奇不感兴趣。它冲击的,是在完成传奇过程中经历的喜怒哀乐,是第一口美食,是第一次听见街头演唱,是亲情的爱、是落叶,是阳光。


这种火花,是油灯的火光,在家家户户稀松平常,然而需要时放在桌上一点,依旧实用又感动。


皮克斯电影第一次并不存在「敌人」

昔日皮克斯电影,必然会有一个主人公对立面的敌手。主人公与敌人未必有善恶之别,例如《头脑特工队》的乐乐与忧忧就很难说谁对谁错;

但是这个敌人,势必会给主角带来强大的阻拦,这个阻拦会直接施压主人公在行为上必须做出价值观的取舍,例如《赛车总动员1》与主角赛竞跑的两位决赛车手。


《心灵奇旅》却没有。Joe与22碰上的最大难关,只有时间。其他:

Joe的母亲并没有一意孤行阻拦Joe;

22的追捕者盖里虽然造成了两个人在六点半被扯回生之来处,却在几分钟内又让主角方偷渡成功;结局甚至给了他一个算盘被偷拨后就算不对数字的喜剧场面,消解了盖里扮演黑脸让观众讨厌的唯一理由,也有意识的在消解观众对主角轻易「逆天改命」一事是否有碍伦常的疑蔻,将此事拍成只是一颗算珠的小事;


Joe憧憬的女歌手一度看不顺眼Joe的病号服,而撤走他的资格,尔后又在几句美言下就重启承诺——某层面上,这个「看你衣品不顺眼」就扼杀掉主角梦想的行为,尽管隐晦,却是全剧最现实,最黑暗的一个情节;当然,剧情也煞然带过了此事。


全剧没有具体的敌人。甚至,观众会发现,唯一给主角两人制造「恶」果的,竟然是主角自己,尤其是Joe。

现实性的罪恶,是Joe在错抵现实时,钻进一头猫的身体,而让猫的灵魂交换到生之彼岸,这等于是Joe间接杀死了一头猫,只是最后不知怎的灵魂又换了回来(杰瑞闪电速度又把猫的灵魂拉回现实扔进猫的身体?)


精神性的罪过,则是Joe在22找到火花时,怒斥它全靠自己才能得到通行证,这成了压断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你是一个完成不了目标(找到火花)的失败者」这个长年积累在22的负面自我评价涌流而出

这个「失败者」观念,曾是22带Joe观看自己一生的人格展馆时,他真心所想。直到Joe从22使用自己身体直到表演当晚的一连串体验,领悟追逐梦想未必要掩盖生活,生活从来没有「失败者」。

有两个镜头隐性做出了这道对比。

在Joe初次进入Zone(忘我之境),嬉皮打开两界大门,让他心思想像自己在哪,他闭眼首先出现的是地球,其次是纽约曼哈顿岛的白天空景,最后是自己躺在病院的身躯,从外至内Zoom in(推镜头)

但当Joe取回肉体,在自家钢琴上看著22一天捡拾的「宝物」,闭眼追忆着他生活中发生的美好事物画面出现的是他自己,再次是他与亲朋(再次印证萨克斯风学生/理发师/母亲三人是joe三个生命阶段的对比),而后是家里的窗,最后是纽约曼哈顿岛全景,从内至外Zoom out(拉镜头)

从外至内,是把自己作为看待世界的「解答」;从内至外,是让自己的感受逐渐离开只有自己的小圈圈——如前文,《心灵奇旅》想拍的正是《头脑特工队》所未企及的「我们之外」——扩大到他人与自己,构成现实纳入体内,成为包含他人的生活。

于是Joe必须回到生之彼岸,回到22的心「里」,去像22铲除自己心魔一样,铲除掉自己恶毒话语的后果——这也是为什么,22 心中,在林肯等人后面的最后一个黑影,是Joe自己。Joe撞入这个黑影的血盆大口然后毁灭他,完成的也同时是Joe自己为自己过去的「斩断」。


关于皮克斯自己

《心灵奇旅》中出现了一个创作者的密室——Zone,或者说忘我之境。这个空间属于所有心智劳动者,当人极度集中心力时就会来到这个空间。



忘我之境的位置,正好在生之来处的另一头、与那些尚未「投胎」的灵魂相邻。

那么,是否可以这么说——人类每一次的集中心力创作,就是一遍让自己生命无限逼近死亡与重新出生的过程?

前文提到,"心灵奇旅"灵感来源的一句格言:

the literal meaning of life is whatever you're doing that prevents your from killing yiuself.
——Albert Camus
(所谓生活,乃是那些能令你摆脱自杀冲动的事物)

这话让人联想到雷蒙钱德勒的另一句名言:

To say goodbye is to die a little
(每一次说再见,都是死去一点点)

Joe第一次的肉体死亡,是他收到晚上七点的表演邀请欢呼雀跃,经过马路擦肩卡车,走过工地掉下钢筋,绕过街道滑过香蕉,最后落进一个没盖上的水沟盖中摔死。


在电影院看到这段,不禁能感受到一种近乎挑逗的调皮:观众想必都预料到,主角必在下一个情节前死亡,却无法预测到是由哪一个手段完成,每种最俗套的死法极其「幸运」的同时被Joe碰上,却又被他幸运地躲开;直到他躲过三劫,观众开始困惑不按牌理出牌时,叙事又在这回马一枪,闪电遁回观众的期待带中,短短数秒,反复横跳。

然而这层叙事却又有其情理可循。假若Joe有任何一刻在乎自己的音乐梦想以外的现实,眼睛愿意多看看自己外的世界几眼,他就能轻易躲过这任何一场劫难。然而连续三次的幸运,都避不了最后一招。

所以,Joe的死真的是意外吗?难道这不是,某种意义上,Joe年至中年仍不愿正视现实的「报应」?

皮克斯近年的作品,有着愈发从成年童话变成中年焦虑抒发的倾向,这种焦虑渗透进每一位续集主角的灵魂,让曾经令自己也令观众看地精力充沛的他们,被迫转变。


这种中年焦虑与动画受众——尤其是皮克斯过去养成的合家欢路线——的市场,一直难以达成协调。曾大人小孩都能看的这在我们之前刊登过的皮克斯电影影评,例如年中旬那部,满是1980年代极客氛围的"1/2魔法",已有充分的论叙(至于《1/2魔法》的影评,请点这里→倒车请注意?最近皮克斯的「老前浪」气质越发突出了

这正是为什么《心灵奇旅》该被认为是皮克斯五年来最佳的原因之一——之于已经迷惘多时的皮克斯,在这部介于成人版的《头脑特工队》与童话版的《子弹横飞百老汇》。终于让孩子观众与成年观众的内核需求上,重新达成了一次平衡。

当然,为了达成故事平衡,《心灵奇旅》还是有其世界观的漏洞

例如:为什么生之来处的灵魂们,可以有视觉和听觉,却没有嗅觉触觉味觉?在没有味觉与嗅觉的前提下,人格展馆里面与此有关的才能,例如22跟Joe逛过的面包店(22跟自己导师玛莉皇后也一起吃过),不就形同瞎子摸象?

至于22这个数字。22是生之来处从开创以来数载都无法找到花火而被搁置的第二十二个灵魂,被无数后辈搁置;而《心灵奇旅》则是皮克斯的第23部原创长片。这是否是暗示,这部动画在皮克斯,也曾是个找不到亮点而被超车的原案?遗憾的是,至今没有任何资料支持这个说法。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6pian.cn/news/8533.html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推荐文章 更多+
拍片计算器-拍片估价

关注我们

牛片网微信公众号
牛片网官方QQ群
分享给其他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