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弹专家2》有多猛?
看现在的票房和口碑就知道。
它真该改名《炸弹专家》,前作结尾炸红磡过海隧道,原来只是开胃菜。
这一部,上来直接炸掉刘德华一条腿。
结尾又要用核弹炸那座知名的青马大桥,这一炸,把港片的过火癫狂,全炸回来了。
年底能爆出一部救市大片,还是香港来的,又成万万没想到系列。
而本片也将会是,导演邱礼涛迄今为止各方面表现最好的作品。
内地观众正好借机会,来见识一下这位的”狂徒“作风。
港片最强打工人
今年59岁的邱礼涛,绝对是香港导演中最另类的一个。
说他狂,最先表现在拍片量上。
执镜三十多年,作品已经过百,一年完成3-5部电影,完全不成问题。
前不久我们说张艺谋两年四部,能称为劳模,邱礼涛照这么拍下去,拿不到奥斯卡,起码能破个吉尼斯吧。
他拍电影,类型从不受限。
有犯罪动作,《拆弹》系列、《扫毒2》,有爱情小品,《原谅他77次》、《男上女下》,早期的Cult级神作,《人肉叉烧包》《伊波拉病毒》,以及恐怖片经典,《阴阳路》系列。
《阴阳路》之童年阴影古天乐系列
不仅能导,还是全能选手。
摄影、编剧、制片、演员,样样来。
摄影出身,给徐克拍过《蜀山传》《七剑》,给陈可辛拍过《晚五朝九》,给王晶拍过《笨小孩》。
两部《拆弹专家》和《扫毒2》,剧本都是自己写。
作为演员,客串《笼民》和《新不了情》,偶尔也在《阴阳路》里吓吓人。
抽空做制片,给新人导演带带路。
作为港圈非知名摇滚爱好者,那部对于国内滚迷来说意义非凡,记录下窦唯、张楚、何勇等人在香港红磡开演唱会的纪录片,导演也是他。
猜猜邱导到底有多少件滚T?
邱礼涛本人的打工人觉悟非常高,什么项目找过来,几乎都能接。
荤素不忌,好烂无谓。
而且手速极快,效率贼高,给开多少成本,提出什么要求,准时准点交工,同时完成度还都说得过去。
坊间应有传闻,多快好省,用邱礼涛。
曾是B级片大师
当然,保量就不能保质。
翻翻他的作品表,5-6分片,占大多数。
拍了那么多年,那么多片,直到2017年的《拆弹专家》,邱礼涛才有机会提名金像奖。
这还是港片没落、名单硬凑的情况下,然而入围七项,最后只让姜皓文拿下最佳男配。
对于香港电影圈而言,邱礼涛更像一个深藏功与名的“幕后帮工”。
四处为别人救场搭戏,自己则很长一段时间游走于边缘。
不过他最负盛名的几部代表作,也同主流气质对不上。
《人肉叉烧包》和《伊波拉病毒》,都由黄秋生主演。
片中出现大量恐怖、血腥、重口味镜头,在香港分级为三级,也一直被影迷奉为Cult片里的经典,甚至引起欧美影评人注意。
黄秋生在两部电影中,都被邱礼涛塑造成暴戾虐杀的杀人犯。
看谁不爽拿刀砍,分尸解肢不眨眼,最后做成人肉叉烧包,或人肉汉堡,竟然还能收到顾客的追捧。
黄秋生电影里的癫狂表演,令人心惊肉跳。
邱礼涛则负责把断肢乱飞、拿筷子捅女人下体、开肠破肚撕人皮等血淋淋的残忍画面,毫不遮掩地直接怼到观众眼前。
其带来的惊悚效果,不亚于后来在大银幕上狂轰滥炸。
有趣的是,《人肉叉烧包》最后让黄秋生凭三级片拿下金像影帝,史无前例。
邱礼涛的狂徒作风,都在所拍的此类电影中,释放到极致。
但能称他为“B级片大师“,绝不单靠借创作,纯粹宣泄一种疯狂。
他在找,疯狂背后的原因。
可能看不出来,拍三级片的邱礼涛,其实是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硕士。
曾给文化报刊写过稿,干过杂志出版,严肃如《中国青年周报》这种,还在自己的个人网站上,针对演艺圈热点,写下一篇篇学术论文。
邱礼涛评“艳照门”
能明显注意到邱礼涛的创作,很多带有社会观察视角。
《人肉叉烧包》来自真实社会案件,里面的澳门警察和犯人一样,烂作一团。
另一部黄秋生主演的《的士判官》,针对香港90年代初,的士司机拒载客、乱要价的现象,进行以暴制暴的审判。
《等候董建华发落》则关心九七到来之后,少年犯的下落,《性工作者十日谈》见证性工作者面对夜总会日渐颓败的社会处境。
邱礼涛在电影中的表达,总是很愤怒,豪不留情。
似乎不把一切毁得稀巴烂,不准备罢休。
正如《拆弹专家2》,破天荒地把”老好人“刘德华,逼出黄秋生式疯狠。
不然那句”是这个社会病了“的答案,如何真的惊醒世人。
将反类型进行到底
自己真正想拍的作品,总反主流。
邱礼涛的狂,又继续体现在反类型上。
港片有段时间,人人抢着拍叶问。
他也拍《叶问:终极一战》,拍出来一看,内容是老年叶问快打不动的退休生活。
这种打破观众预期的事,真没少干。
《拆弹专家1》里有一段名场面,刘德华饰演的拆弹专家章在山,由于时间所迫,直接放弃拆弹。
众人眼睁睁看着一位年轻警察,被炸得血肉横飞,章在山放弃以后,还不断交代对方:你是警察,你有你的责任。
明面上,是因公殉职的英雄主义,值得感动。
反向看,难道不是洗脑个体牺牲,充满讽刺?
如果觉得这段还属于强行解读,那么到《拆弹专家2》,邱礼涛的表意已经不能更明显。
因任务失败而炸掉一条腿,潘乘风只能被派去担任文职,即便他的体能测试结果,远远高于警队要求。
于是授奖仪式上,潘乘风举起抗议横幅,指责“警队忘恩负义,用完即弃”。
后来更是因为不被容纳的愤怒,从拆弹专家变成恐怖分子。
他说自己“不是疯,是痛。”
而把好人逼坏的,片中已然直白地抛出答案。
邱礼涛借题发挥的控诉下,愤怒可能来源于他本身的天生残障。
从小小儿麻痹导致的右脚不便,差点让他错失入行拍电影的机会,因此遭遇的异样眼光审视,可以想见。
愤怒更多源于对社会的失望,看得越多越深,越觉得无药可救。
两部《拆弹专家》,再加个《扫毒2》,能并称为邱礼涛“炸香港三部曲”。
《扫毒2》在中环地铁站飞车,《拆弹》一路炸掉红磡隧道、香港国际金融中心(IFC)、香港国际机场、青马大桥……
全是香港的地标建筑物,明显有隐喻勾连。
低成本的B级片里,肢解人体,高投资的合拍片里,演变成肢解香港的腐烂“尸身”。
邱礼涛太狠了。
更难得的是,在大陆大银幕的审查体制下,还能见到他坚持不变的夹带私货表达,以及B级片的惊人场面尺度。
拍着商业类型片,做着反类型的尝试,且平衡得越来越熟手,才终于等来《拆弹专家2》这一次的大爆发。
《拆弹专家2》不完美,拥有港片最突出的那类缺点——粗糙浅白,求快而舍逻辑。
邱礼涛也不高级,一直以来混在导演梯队的中下游——叛逆又合谋,求量而远艺术。
但他又最能代表香港电影,那种不死的劲头。
邱礼涛从87年开始拍片,距离以《侏罗纪公园》为首的好莱坞大片,打残香港电影,已经没有几年。
港片下行的时段里,邱礼涛则在往上冒头。
等跟着其他香港导演一起北上,继续务实打工,继续坚守风格。
反倒在合拍片热潮里,亲身探索、示范,总归找到一条让港片还魂的可行之路。
不管过去如何,现在的港片有邱礼涛,能说上一句,了不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伦敦桥 来源/新片场(ID:xinpianchang)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lBTP3FlkTekPSwUAExLf0A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6pian.cn/news/8502.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