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一部名为《气球》的电影上映,在了解电影之前,首先吸引我的是一张该电影的预告海报:
海报中的两人都若有所思,系在摩托车后视镜上的红气球由于错位看起来像极了妇女的孕肚,加上被虚化的辽阔背景和蒙上的一层灰色调,让我觉得这部电影多了几分神秘气息。好奇心驱使之下,我去搜寻了更多关于这部电影的信息,于是发现了宝藏导演万玛才旦和多部以藏族人文风情为特色的电影作品,这些作品的海报都富有视觉震撼力。
《气球》不仅是一部电影作品,也是万玛才旦导演为我们了解藏区女性生活状况和生育问题打开的一扇窗。影片中孩子误将父母的避孕套当成气球拿去玩耍,后来母亲卓嘎意外怀孕,由于经济上无力再负担一个孩子想要打胎,而深受佛教生死轮回观念影响的丈夫强烈反对,他认为这个新的生命是自己去世父亲的转世。生下来无力抚养,打胎是有违信仰的,卓嘎和其丈夫陷入了两难抉择,而这样的困境也是当地许多女性所共同面临的。
01
02
03
01
02
03
04
05
06
01
02
03
04
01
02
03
01
02
03
04
01
02
01
02
在拍摄这些引人深思的电影佳作之前,万玛才旦当过小学教师,做过公务员,偶尔写写文学作品,本科所主修的专业是藏语言文学,踏入导演行列纯属机缘巧合:临毕业前得到一个基金会的资助,申请去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文学系学习编导。2005年万玛才旦导演的第一部描述真实藏区生活的电影长片《静静的嘛呢石》上映并斩获金鸡奖最佳处女作奖,此后他陆续拍摄的电影也都紧紧围绕藏族人文风情展开,电影语言也都为藏语,被许多人称为“藏地新浪潮”领袖。
图为万玛才旦,图源:中国作家网
不过万玛才旦并不希望被贴上藏族标签,相比之下,他更愿意被人看作“纯粹的创作者”。
作为土生土长的藏族人,面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旧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交融与碰撞,万玛才旦只是一面用镜头捕住正在消逝的藏文化、记录藏区那些纯粹和真实的日常,一面也平静地接受这些变化,就像所有普通人一样。
至于他作品的表达方式,万玛才旦用“惨烈”形容了他早期创作的“故乡三部曲”(《静静的嘛呢石》、《寻找智美更登》和《老狗》),从这些作品中能看到带着剧烈冲突感的现实生活。而最近一部作品《气球》在维持折射现实的一贯调性下加入了更多细腻的情感表达,有人说:“这可能是用情最多的一部万玛才旦作品。”对此,万玛才旦认为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转变,这种温和感是人们在习惯于冲突后找到的一个平衡点,因为生活,就是这样:
“有些人适应了,有些人麻木了,有些人平衡了,有些人‘淘汰’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Ivy 来源/数英网
原文: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377167.html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6pian.cn/news/8327.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