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端上线18个月后,剪映有了PC版。11月27日,视频创作工具剪映正式推出Mac专业版,Windows版计划于明年2月上线。
去年秋天,剪映的移动端上线3个月即登顶App Store中国区免费榜。
本着打造简单好用的产品、降低视频创作门槛的目的,剪映非常关注用户需求和体验,致力于让更多普通用户享受通过视频记录、创作和分享的快乐。
如今,剪映已成为国内用户量最大的移动视频编辑工具,但其实站在它背后的团队并不大。
字节君今天要和大家分享,凭借好用接连破壁进阶的剪映,是如何做出来的。
先做出产品等用户来 VS 产品没做出来用户们就盼着,到底哪一种压力更大?在三亚的亚特兰蒂斯C秀剧场,一阵突如其来的掌声让Eva相信,她的答案一定是后者。10月20日,2020西瓜PLAY好奇心大会迎来了全国各地的上千名优秀视频创作人。在宣布未来一年西瓜视频将拿出至少20亿元用于补贴创作者后,西瓜视频团队透露,作为西瓜官方推荐的创作工具,剪映将推出PC版工具,降低中视频制作门槛。Eva来自字节跳动市场团队,负责支持影像业务。6月项目启动时,她就已经了解创作者对剪映专业版的需求,但会场上的热烈气氛还是让她和团队感受到了压力。“之前孵化的很多产品都是默默上线,然后收集反馈迭代。这次是还没上线,就已经呼声非常高,大家都觉得,如果做得不够好,会愧对这份期待。”剪映专业版的启动,最开始便是源自客服邮箱收到的用户源源不断的询问。2019年6月剪映移动端上线,逐渐积累用户口碑,从2020年初,剪映PM Kiki每个月都能在产品反馈官方邮箱看到几十封用户邮件,“大家都是同一个问题,剪映什么时候能出PC版”。 手机屏幕尺寸、素材大小和手机性能的限制,西瓜和抖音头部创作者都在使用PC端工具编辑视频,移动端已经无法满足;
市面上没有能完全满足国内用户创作习惯的主导型编辑软件,专业创作者普遍在混用编辑软件,例如用某个软件剪辑、同时还安装一大堆插件做特效、调色、上字幕等,新工具仍有机会; 既有的PC端编辑软件体验不佳,往往复杂的就门槛很高,简单的就过于简单,很多好的工具来自海外,不一定贴合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剪映团队认为,视频剪辑不应该是专业人士才能做的事情,无论是想要成为中长视频创作者的新用户,还是想要打造更精彩效果的短视频创作者,现有专业工具门槛高,很不友好,剪映PC版要让他们也能轻而易剪。“我们PM和技术有定期的脑暴会。6月的一次会上,我们跟技术说,要不做个桌面版吧。技术同学说做吧,项目就启动了。”剪映专业版上的PM和研发,很多已经在移动端项目一起进过封闭开发,早已建立了很深的默契,整个立项、跨部门协调流程极为简单顺畅。产品团队很快用两三周出了方案,技术团队同步抽调力量组建起团队。团队分布在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四地,每天一起“线上站会”密切配合的队伍只有20多人,团队虽小,敏捷精干。先有手机端、再开发PC端,这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是非常少见的,况且老牌的PC端专业视频剪辑工具已经发展了近20年。剪映专业版如何做产品定位?在移动端开发时,剪映团队就养成了刷10000条抖音,再开始写需求文档的习惯。大家相信:挖掘用户需求的最好办法,是培养同理心,把自己变成用户,直接体验产品。“所以,这次产品的很多判断已经不全来自调研,我们团队成员自己也已经是比较专业的创作者了,甚至还有上万粉丝的视频博主”。PM Kiki 学过广播电视编导和多媒体制作,因为对剪视频很感兴趣,从轻颜团队到了剪映,经历了移动端从0到1的开发过程。进入封闭开发后,产品、技术、设计团队每天都在快速激烈地碰撞,每个人都在贡献着产品思路。Kiki完全不介意这种“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状态,“已经分不清哪些产品建议来自哪个团队了,就是持续脑暴。在字节,我最喜欢的就是那种喊一句就能解决问题的氛围,随时反馈,平等直接。”讨论后,团队明确了产品定位—— 符合用户直觉,简单易上手,贴近国内用户使用习惯和创意偏好的专业剪辑工具。在对标领先专业工具的同时,坚持剪映移动端的特色功能:代表性的要算智能语音识别字幕功能,它可以帮助用户智能识别语音和歌曲,⾃动⽣成字幕⽚段,对⻬说话时间点,还能批量调整字幕样式。“这对于知识分享和vlog创作者来说,实用又有吸引力”,Kiki说,在调研中,创作者对这个功能呼声非常高。而在移动端广受欢迎的特效、花字等素材库此次也在专业版中免费开放。传统专业剪辑工具虽功能强大但冗杂,各种特效、转场,往往让新手难以上手、初阶用户觉得麻烦。剪映专业版不需要插件,不需要付费,不用导入,一键就可以完成蒙版、曲线变速等高阶功能。随着产品思路逐渐清晰,7月中旬,专业版的技术开发正式启动。剪映移动端的诞生,从立项到上线,只用了两个多月。PC版从立项到第一版内测包,也用了两个月。“这个速度是比较疯狂了,行业普遍情况至少是双倍时间。”但其实开发启动后没多久,大家就经历了一次延期。那可能是技术负责人小T最焦虑的时刻。剪映PC端是字节跳动在音视频领域第一次开发PC端产品,技术团队几乎没有相关的开发经验。“在原来公司我基本是每天接单做需求,没想到来了之后就让我独立做剪映PC项目的底层支持。”Kevin是今年5月刚刚加入智能创作音视频团队做研发。相比业务层,智能创作音视频团队更加关注音视频底层能力的复用,类似中台。入职后的Kevin感想就是:文档很全面、不懂问大咖。然而进了剪映专业版项目后,他搜了半天,发现PC端的开发资料确实非常少。“结果我们最后是在封闭开发中,集体搜索学习的,从头看开发者指引文档,一边集体自学,一边开发。”最开始大家以为可以把手机端的开发语言迁移到桌面端,然后变更下UI框架就可以跑通。中间发现 UI 代码的变更,会导致后面用户的视频数据流程也必须要进行变更。“那如果这个也变更的话,那相当于整条链路要全部变更。其实整个工程的代码结构、代码流程跟手机端已经很不一样了。”不仅如此,实际操作后大家发现,UI设计语言、产品设计逻辑都不一样,工作量远超想象。小T举例:比方说要播放一个特效道具贴纸,贴纸底下会涉及到很多跟显卡相关的渲染逻辑。手机端的显卡渲染逻辑跟桌面端的显卡渲染逻辑完全就是两码事。“研发同学已经尽量让这些特效跨平台适配,但其实你不在具体的设备上面真正跑过你是不知道他究竟能不能适配上的。”而剪映涉及的特效道具有上千个,上千个还有排列组合,单单特效适配就是巨大的工作量。虽然过程艰难,在小T看来,智能创作音视频团队的快速复用能力依然是团队高效孵化新产品的重要优势。虽然大家都没什么经验,但探索的思路和逻辑是清晰的。另一个重要的变量是,在Mac版的开发过程中,苹果首次启用自研芯片。新的芯片CPU底层架构从英特尔的架构转化成ARM的架构。原本技术团队计划用兼容模式,但是为了更好的视频剪辑效果,大家最终选择改用原生模式,与苹果原生芯片匹配。“这意味着,我们的整个Mac版发版流程要重新梳理一遍。”解决了适配问题,迈过了“芯片关”,10月初,第一版内测包被交到了试用的创作者手中。从剪映移动端开发,团队就积累了一条经验:和达人用户成为朋友,有了共同语言,感受到被尊重和好的服务,他们才愿意把最真实的体验及时反馈给你。这种信任是拿到真实反馈的基础。剪映团队在包括西瓜play的不同场合邀请多批创作者体验使用专业版产品。被邀请来测试的创作者大多都有中长视频的剪辑需求。“有的创作者剪辑只有两分钟的视频,使用的素材就超过30G,他会一次导入30G,才开始剪辑,还是4K的画质,结果导入时间超过了预期。”小T 还记得创作者嘟囔了一句,“你们的导入怎么像卡死了一样。”“第一步导入就没做好,印象怎么能好?我们平台的创作者都是非常专业的,这也让我们坚定了高标准是对的,为了保证质量延期也是对的。”内测期间,大多数创作者都给出了“愿意推荐”的评分。但团队还是决定主动把验收标准再次提高,原本10月就上线的计划,延期到了11月。
经过技术的不断调整,上线的剪映Mac专业版⽀持导⼊更⾼清素材,最高⽀持到⼀亿像素的图片,适配苹果新发布的处理器和M1芯⽚,利⽤苹果原⽣框架对⾳视频硬解码与编码,可以流畅剪辑多条4K视频。因为工具趁手,与Mac系统适配效果好,11月,剪映Mac专业版还入选苹果闭门媒体会,被苹果官方推荐给专业使用者。作为一个等待快跑迭代的产品1.0版本,剪映专业版的第一步要更为极致。相比做移动端时,大家心态已经有了细微的变化。“之前做移动端可能会觉得做个新产品很好玩,现在对用户的责任感会更重,所以很多细节,我们都会用更高的标准去解决。”这次是小T 时间最长的一次封闭开发,也是项目组新加入同学的第一次封闭。因为Windows版还在开发中,封闭状态目前还不会结束。直到上线前一天,剪映技术团队的同学还在改bug。大家都悬着一颗心,等待着上线后的第一批反馈。虽然有些紧绷和焦虑,他们不害怕问题,也更有底气迎接新的困难。一款好的视频创作产品,能帮我们记录生活,把日常变得有仪式感。无论是移动端、pad端还是PC端,剪映的初心都不曾改变:做易用、高效的创作工具,全面服务短中长视频创作者,降低视频的创作门槛,让创作者高效产出更多优质视频内容,让更多人能够享受视频创作的乐趣。剪映的同学们相信,这是他们对抗挑战的力量来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作者:字节跳动文化官号来源:字节范儿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jXR2lPKWn7YETsMGgNU1Q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