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一众文化类纪录片中,腾讯视频纪录片《与古为友》虽然同样也是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但立意却与以往大不相同。在“古为师,新为徒”的理念之下,该片大胆“跨界”,让不同领域的流行文化创作者带着观众,一起探寻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契合点。
秉承着“向古寻路”的创意概念,腾讯视频《与古为友》以独特的视角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感,用“新套路”破局传统文化的传承。
建立与年轻观众匹配的对话体系,
让传统文化触及更多年轻人
近两年,《我在故宫修文物》《假如国宝会说话》《此画怎讲》等一系列纪录片,凭借“快节奏、年轻化”的内容,在年轻人中形成了巨大的声量。可见,传统文化离年轻人其实并不遥远,有效地契合时下年轻人的话语体系,就能成为圈粉无数的风潮。
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古为友》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它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去讲故事,建立起与年轻观众相匹配的对话体系,从而将传统文化传递给更多的年轻人。
一方面,不同于以往文化题材纪录片单纯地对某种文化、某种手工艺全景式展示与描述,《与古为友》在关注传统文化的同时,努力寻找与年轻人生活的结合点。
先锋诗人西川和音乐人陈粒探讨说唱与唐诗的勾连;香港资深电影导演陈勋奇和舞者余衍林共同发掘街舞创作与武术融合的新灵感。纪录片将说唱、街舞等年轻人喜欢的元素融入到内容中,让不同圈层的年轻人都能够在这部纪录片里找到感兴趣、有价值的内容。
另一方面,《与古为友》这部纪录片,摆脱了传统的宏大叙事,采用第一人称视角,让唱作人陈粒、文创设计师贾伟和陈兵、分子料理厨师苏启胜等年轻一辈艺术创作者,以学生的身份去拜访对传统文化有独到见解的大师,完成一次中国文化的寻源与追新之旅。
在西川的带领下,陈粒逐渐理解唐诗的魅力;玉雕师杨曦对中国写意画元素的提取与运用,满足了贾伟与陈兵对古人雅趣创意的追寻。后辈跟着前辈在生活中学习,用平等的视角去聆听,片中人的所得所感,即是观众的所得所感,年轻人与文化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代入感与互动感也进一步得到增强。
在文化类纪录片大量涌现的当下,腾讯视频《与古为友》从年轻人的审美取向和兴趣焦点出发,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对不同圈层年轻人群的覆盖,唤醒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新的认识和期待。
立足当下回望过去,
传统文化原来可以这么潮
文化类纪录片最难处理的一个矛盾就是文化深度和观赏愉悦的平衡,过于用力容易曲高和寡、刻板说教,但过于取悦观众又是对文化的矮化,亦失去了纪录片的严谨性。而《与古为友》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以轻松又不失严谨的风格向观众讲述,传统文化其实从未远离我们的生活,它一直是流行文化的良师益友。
该片就没有单纯去讲述、呈现传统文化,而是每一集都让嘉宾带着问题出发,经过一路的拜访、探寻,最终找到答案,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艺术碰撞在一次次提问与解答中被展现出来。
文创设计师陈兵,好奇当代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从何而来,于是他跟随国画家夏回探访了苏州的庆元坊,发现原来古代文人将自己的爱好与兴趣,注入周遭的环境与生活,使当代文人依然能从这些古老的设计中获得创作的灵感;当代摄影师张克纯想知道为了让摄影作品更接近传统山水画的意境,要不要使用后期合成技术,所以他拜访了艺术家徐冰,试图从传统书画作品中发掘山水摄影的更多灵感。
立足当下来回望过去,同时也用古代的视角打量今朝,《与古为友》以“行万里路”的方式,创新地将传统与现代粘合在一起。在一次次的提问与行走中,纪录片不断挖掘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活的共性,展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的态度,为观众提供了崭新的解读视角。
其实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逐渐被遗忘的原因更多是因为其实用性渐渐被剥离,就如第六集中独立设计师邵帆所说:“中国文化可能缺少一个现代主义的进程,跟今天的生活是有所脱离的,我们今天进入到后工业时代也好,数码时代也好,传统会形成一个框框,限制了它的欣赏。”而《与古为友》真正将传统文化“学以致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舞者余衍林在导演陈勋奇的启发下,从一代功夫大师身上学习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核,从而探讨传统武术与街舞融合的更多种的可能性;榫卯匠人刘文辉,用了8年的时间,将神秘的榫卯工艺与斗拱结构,转变为古建筑零基础的人也能理解和拼接的积木玩具,实现了榫卯在现代社会的“72变”,拉近人们与传统工艺之间的距离。
“传统文化应当如何传承?”对于这个问题,纪录片中并没有给出一个非常具象的答案。但是这些生于当代的年轻创作者,带着自己在创作中的问题出发,从传统中找到灵感和答案,让传统回归日常,为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更好地“使用”做出了绝佳的示范。
找准传统文化与观众的连接点,
让文化传承自然而然
借现代艺术形式,讲述古老悠久的传统文化,《与古为友》模糊了传统与现代的边界,全新的尝试令观众眼前一亮。功夫与街舞、古代文房器物与当代设计、中华传统美食与分子料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造展现着更多可能。有网友表示:透过《与古为友》这部纪录片,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和我们当下的血脉相连。
而当传统文化融入年轻一代的日常生活,文化自信就能够慢慢地培养起来。纪录片《与古为友》真正连接起传统文化与青年一代,让文化传承自然而然地发生,潜移默化中撬动着青年观众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塑造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的开放姿态的同时,《与古为友》在内容方面亦立足全球视野,助力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西川老师津津乐道贝聿铭所建造的苏州博物馆,“它不是对东方符号的简单使用,但也不是西方的味道”;原创家具设计师张凡感叹明式家具竟是极简主义的“鼻祖”;而分子料理师苏启胜则以“不时不食”为文化基因编码,做出了一道创意分子料理。
当江南园林遇到现代博物馆,当传统工艺遇见极简风潮,当中国的美食基因遇见分子料理,《与古为友》展现出了东西方文化互通的美妙,形成了与海外观众的对话,赋予了中国纪录片更加国际化的表达,也带出了对传统文化国际化发展的思考。
纪录片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是行业专业化发展的大势所趋,而腾讯视频在自制内容中注重打造走出去的“中国名片”,在纪录片领域亦是如此。从《风味人间》在全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到《佳节》全球同播的创新制播模式,让全球华人重新认识到传统的意义,再到此次《与古为友》探寻传统文化与现代的结合点以撬动更多海外观众,腾讯视频一步步升级“出海”模式,展现了平台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从说教到交流、从古板到时尚,国产文化类纪录片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突破,力求打造引发年轻群体文化共鸣的趣味入口。《与古为友》没有以说教式的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刻板呈现,而是借助嘉宾之口,在不断探究问寻中让“与古为友”和文化传承自然发生。该片在古今文化之间架起桥梁,实现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破圈融合,扩大了文化纪录片的年轻受众群体,也引发了观众对文化传承的进一步思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李杨 来源/影视产业观察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eUzjxChvBJUFyK2VZxeMIA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6pian.cn/news/7889.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