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角度直接影响着观众的观影心理,不同角度的镜头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截然不同。摄影角度的合理运用,让正确的视觉信息通过眼睛传递到观众的大脑,从而正确的引导观众观赏心理。由此,电影创作者把他们用摄影机、斑驳的光影、五彩斑斓的色彩创造出来的奇异幻境展现出来,用荧幕与观众交流。摄影角度在电影摄影创作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角度运用得当能够丰富人物形象、烘托环境氛围,对影片整体视觉形式风格的形成有很大帮助。相反,如果角度不当,就很可能会歪曲人物形象,混淆视听,把观众不知不觉地“引入歧途”。虽然从表面上看来,角度只不过是摄影机摆放在哪里,以什么样的视角来拍摄而已。但是每一个角度的选取,每一次角度的变化,虽看似偶然,都会在观众心里产生小小的涟漪,“为什么用这种角度?”“这样的变化有什么涵义?”,有时这些质疑微妙到观众自己都没有察觉,但是潜意识让他们在观看同时不断地思考,这是难以避免的。因此摄影师通过怎样的角度把影像传递给观众是至关重要的,绝不是随随便便,信手拈来。角度也因此成为摄影参与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段,被创作者巧妙的利用起来。
《摄影艺术词典》是这样阐述摄影角度定义的——“摄影角度是摄影机拍摄时的视点。即构图时运用摄影取景器观察、选择而确定画面的拍摄位置。由拍摄距离、拍摄方向和拍摄高度三个因素所决定。在电影摄影创作中,是以确定一系列摄影角度来完成造型任务以及叙事任务的。”
摄影的角度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俯拍、仰拍、平拍、正面、侧面、背面等,而从心理层面上把角度作为拍摄视点的体现,分为主观性角度和客观性角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主观视点和客观视点。电影中不可能从头至尾使用同一种摄影角度拍摄完成,缺乏角度上的变化会使观众心生厌倦,视觉上产生疲劳感。除了主题和风格要求摄影角度相对单一,否则摄影角度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变换拍摄角度不但为了剧情需要,更是一种调节画面气氛的手段。一系列常规视角的画面中,变换一个特殊的俯仰角度,或者主观视点镜头,会让观众眼前一亮,给人较为强烈的视觉刺激,达到舒缓视觉疲劳的功效。通过变换摄影角度完成场面调度,使画面气氛更加生动、活泼。摄影角度变化得当的影片在给观众讲述剧情的同时,把视觉上的流畅感、灵活感和观影的愉悦感带给观众,使看电影这一活动成为一种视觉、头脑和心情上的放松与享受。当然,摄影角度不能为了变换而变换,还是要以影片叙事需要和整体摄影风格要求而定。电影创作离不开人物形象的塑造,正如小说要创造鲜活的人物性格一样。摄影能够在剧本创作的基础上丰富人物形象,使之更丰满、更立体、更生动。摄影角度的适当选取对人物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角度这一手段,创作者可以对人物的高矮、胖瘦等因素做一定程度的视觉上的调整,对演员条件与角色需要之间的外形差距作细微的缩减,使之更贴近角色外貌的要求。除此之外,不同的摄影角度还能体现出人物截然不同的内在性格、气质、思想和情绪。相较用摄影和用光的手段来再现人物的外在,表现人物的内在似乎更有难度,也更为关键。摄影角度可以体现一个场景的整体框架、空间大小、结构、细节和环境氛围,运用镜头焦距的不同、拍摄距离的远近和俯仰角度的变化还能够适当的改变场景的透视关系,增强或者减弱空间环境本身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力,达到为环境造型的作用。在拍摄时,不管你要简单的纪录还是有目的的表现,拿起摄影机或摄像机,选取一定的角度再进行拍摄,都是不可避免的。选取恰当的摄影角度能够生动的表现被摄空间,产生最佳的造型效果,对刻画环境特征、烘托场景气氛起到重要的作用。
叙事是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最基本的作用之一,也可以说是其最根本的追求和最终的目的。完成叙事的基本摄影手段包括画面影调、构图、角度、景别、色彩、运动、光线等等,而其中拍摄角度的选取,是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因为角度传达了创作者的视角、情绪、对叙事主题的态度、观点,这些都无疑会影响整个影片叙事的角度和叙事节奏。就像是创作者手中无形的线,牵引着观众一步一步走入他设置的“围城”。人们通常已经习惯于用平视的角度观察世界,当大角度俯仰镜头或特殊视点镜头突然出现时,电影就带领观众进入了一个幻境般的时空,特殊角度带来的潜意识,让特别的叙事作用不用再通过喋喋不休的讲述也就能够由此展开了。
《东京物语》影片截图 客观性角度强调客观展现人物和剧情,是电影摄影最常用到的。客观性角度代表摄影机此时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创作,它把观众的视觉和心理感受从主人公身上抽离出来,使观众有一种静静地观看故事的发展的心态。虽然观众同样会受到片中人物和情节的感染,但是这种感染始终不像主观性角度给人心理上的刺激那么大、那么强烈。可以说,客观性角度是一种更“冷静”的角度,而相对来说,主观性角度就激烈了许多。“主观性角度是摄影机的视点直接代表某一剧中人物的视点来拍摄。在银幕直观效果上可使观众以该剧中人物的角度‘目击’或‘臆想’其他人物及场面的活动与发展,从而产生与剧中人物相似的主观感受。是导演将观众直接引入剧情的有力手段之一。”主观视点意在模拟人物主观视线,或表达人物主观情绪,强调主观表现。通常,主观视点的拍摄都配合着不规则的运动镜头、晃动、倾斜镜头等等视觉元素来运用,这样的主观视点镜头既有很强的形式感,能够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刺激,同时从内容和叙事上来说又有很强的表现力,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让观众眼前一亮。《硬核亨利》有时候,摄影角度不单单是为了拍摄和完成造型的基本需要,更可以被作为导演和摄影师体现风格的一种手段。不同的创作者对于角度有各自不同的喜好,有时候这种喜好是源于他们对于一种文化的理解,有时候这种喜好是由该创作者经常拍摄的题材内容所决定的,有时候则单纯为创作者的个人爱好。通过某种惯用的异乎寻常的角度告诉人们,这就是他和他作品的风格,通过制造强视觉冲击力的角度来强调其创作特点,张扬个性。当然了,这一功能的发挥必须在满足影片整体视觉风格要求的基础上,形式必须服从于内容,影片制作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离开故事内涵、环境氛围和人物情绪而单独存在,不能一味地追求风格而破坏了影片的整体性。总的来说,角度体现摄影机的空间位置,影响画面的透视关系,是重要的视觉造型元素之一,也是表达影片视觉风格的手段;角度体现摄影机与被摄体的关系,强化人物内在形象,完成基本的叙事功能;角度体现视点,表达创作者的态度、观点和立场。摄影角度的有机变化有助于达到场面调度的作用,丰富画面视觉形式,活跃画面气氛。现有的电影摄影理论,都对角度有不同程度的阐释,但是其中多数的摄影理论都不得不强调角度在电影摄影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构图的关键是角度,在场景中处理构图的出发点不是要去摆构图,而是要去找角度。因为构图越摆越有人为痕迹,越摆越没有视觉美感。所以在摄影创作中,人们常说:好的构图不是摆出来的,而是找出来的。实质上,构图的另外一个定义就是角度。有了好的角度,也就有了好的构图。这就是摄影构图的角度决定论。”我们不能单纯一味的夸大摄影角度的作用和其重要性,把它视为摄影创作的唯一手段和目的,但是也绝不能够忽视摄影角度对电影创作的作用。《末代皇帝》影片截图无论是用照相机凝固一个瞬间的影像,还是摄影机、摄像机拍摄动态画面,我们通常都会强调,在开拍之前尽量换几个不同的角度看一看,高一点,低一点,近一步,退一步都会体现出截然不同的影像风格,传递给观看者不一样的信息。用这种不断质疑,不断思索的方式“寻找”所谓的“最佳角度”,能够让摄影与所表达的主题更加契合,产生出更好的艺术效果。虽然在摄影艺术中,不见得有哪个角度是完美的,同一种情境也很可能适合几种不同的角度,而很难说其中哪一种是最佳的。没有完美的摄影角度,正如没有十全十美的文章。摄影艺术之所以吸引人,构图找角度过程中的这种“不确定性”不能不说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毋庸置疑,摄影创作为了完成造型和叙事任务,决不单单凭借角度一种元素,还可以通过影调调节、构图、景别、色彩、光线、摄影运动等诸多手段来实现。不过,摄影角度带给观众的视觉刺激不容忽视,它以最直观的方式塑造形象、表达观点、传递情绪。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 来源/导演帮(ID:daoyanbangwx)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6YZkTmX-CYQbpaerAY1qbg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