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要获得一席之地,就要掌握独一无二的技术,让他们自成一派,不可复制,如果说在电影艺术中有这么一种技术,可以让电影与众不同的话,那它便是剪辑的技术了。剪辑也是电影受到热爱的原因,因为到最后,谁不想“剪辑”自己的人生呢。
对剪辑的典型观点是,它只是把影片“剪开”了,而如今,很多剪辑师认为剪辑是将电影重组,不仅仅只是把电影片段拼接在一起,剪辑技术可以处理得十分精巧,以至于把控整部电影的步调,调节电影中的氛围,它甚至还能成为一种丰富电影主旨的元素,但你却可能从未察觉剪辑的存在。
最优秀的剪辑往往会让电影中的细节信息沉入我们的潜意识,然后随着剧情的发展破土而出,因为剪辑的目的不仅仅是推动剧情发展,剪辑师为了控制我们看到的内容,相应地,也可以影响我们的情感。虽然文学也可以改变叙事视角,但是电影能够创造出切实可见的视觉内容,通过对空间和时间的绝对控制,剪辑使得电影制作晋升成为一种艺术。
“剪辑是一种操控,我们操控银幕上的“现实”,因为想让观众有所反应,不论是笑声还是一声叹息,亦或是惊吓,所有情感都被操控着。然后就会有人说,让我们告诉大家,他在操控你们。这真是太天真了,我们的工作就是操控观众啊。”美国电影剪辑专家Michael Kahn说。
在电影发展初期,剪辑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剪辑一度根本不存在,因为电影只要一个镜头就够了,那个时代的电影人只是拍摄一些当下令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最早起的电影也仅仅是一些记录生活的动态照片集合。
卢米埃兄弟发明的电影摄像技术曾被认为是一项没有前途的发明,然而在直觉和运气的双重作用下,像乔治·梅里爱和乔治·艾伯特·史密斯一样的艺术家发现,胶片可以在摄影机拍摄过程中停止并且在另一个场景重新开始,这个拍摄技巧使得故事可以在不同的空间中发展,并且催生了剪辑技术最基本的要素“剪”。
通过剪辑,电影人掌握了如何操控电影中虚构的“现实”空间,观众很快就接受了这种近乎抽象的视角转换并且能确切地推断出弦外之音,以埃德温·波特为首的艺术家随后便意识到如果剪辑可以改变画面中的空间信息,也许它也能改变时间信息。在这一发现之前,人们认为电影应该将所有信息,毫无遗漏地全部呈现给观众。
在《美国消防员的生活》的片段中,就可以体现剪辑的奇妙。这些艺术家在他们的后来的作品中,会在动作正在进行的时候,无需等其结束,就直接切到另一个场景,这种剪接动作的做法很快就和电影结合得天衣无缝。
随后大卫·格里菲斯的工作促成连续性剪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技术,交叉剪辑能够同时控制时间和空间,一架机器可以同时记录多处场景,使得情节可以平行推进,远景镜头用于阐明故事发生的环境,反应镜头成为完整段落的一部分,甚至描写情感的镜头也可以插进一个特写。随着连续性剪辑的发展,用更多视觉手段进行叙事的可能性大大提升。
随后不久,苏联电影在大卫·格里菲斯及其同时代导演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一个崭新的剪辑理论——蒙太奇。相较于连续性剪辑对时间和空间的小修小补,苏联电影大刀阔斧地提出全新的电影语言用剪辑自身来呈现和表达,由此场景的组合方式取决于前后场景的内容。
在理性蒙太奇中,只有知道了一个镜头出现的上下文才能理解这个镜头所表达的含义,潜藏含义便在一系列意象的并列和对比中浮现出来。电影可以表达“石狮子望着人民的苦难”这样的含义了,也可以用符号隐喻的方式,对比两股不同力量,时间和空间变得没那么重要了,因为剪辑的中心转移到了表达深层的寓意上,连续性剪辑的广泛应用是让观众难以察觉到剪辑的痕迹,而理性蒙太奇让剪辑达到另一个新高度。
剪辑变得更像是谱曲,一个晦涩的镜头就像是一段错位的乐节,破坏了全谱乐曲的和谐。每一种艺术媒介都需要依赖某种新技术的进步,来使其超越既有形式,剪辑之于电影便是如此。现如今我们使用的所有剪辑方法都产生于电影诞生后的三十年,所以在既定的规则内,剪辑师能做些什么呢。
归根结底,剪辑时要做的只有三条:要用哪个镜头?镜头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美国著名剪辑师沃尔特·默奇表示,“一部电影的成片可能会有五千个镜头,而且最终能留下来的都是最合适的镜头,出现在最合适的地方,并且有最合适的长度。”
剪辑的技巧是怎样让电影从其视觉抽象性,变成一种清晰可理解的语言。在剪辑前我们需要懂得,镜头本身就可以引发种种联想,通过动作和基调的改变,比如一个镜头显示出角色兴致勃勃,下一个镜头却显得心态古怪,但是通过找到镜头之间起承转合的精准节奏便可以加强镜头中的情感。
如果我们让每一个镜头尽可能的持续,那就可以让观众有更多时间去理解镜头要传达的含义,而的确每个镜头也往往具有独特氛围内嵌其中,所以我们应该留有足够时间,让观众自己去探索镜头,但是一旦我们察觉到某个时刻情感要发生变化,我们就要剪。
观众理解这些情感需要时间,而传递情感的镜头,并不需要穷尽长度,但如果镜头结束得太早,就可能无法精准传达出画面中的情感。仔细思考每个镜头要传达出怎样的信息,要多久此案可能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一个镜头长度应该是最适合观众理解的长度,使命完成后就立即结束。
接下来要用哪个镜头,如果我们认为每个镜头本身都蕴含着意义,那一旦减掉一个镜头便代表我们改变了它的原意,如果说一个镜头表达了一个想法,那么剪辑就是将这些镜头整合成一串想法,这串想法本身构成一个语境,想法在其中产生了新含义。
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对脸部特写镜头的剪辑。脸部特写会增强场景中情绪,或者和之前的情绪形成对比。剪辑师一般都是一次剪出一个片段,但是为了能让剪辑后的内容凑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在镜头的选择上应该注意要能反映出角色的思想过程,简单地插入或是删除一个镜头就会影响到信息传达的先后顺序,这对角色至关重要,严重影响到我们如何去理解他们看世界的方式。
或者使用一个切出镜头进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因为当你看到一个常规的正反打镜头的时候,你能不能真实感受到,正是剪辑让你了解到角色们的想法。
在《黄金双镖客》的片段中,通过选择不同的镜头,展现出了两种不同的情绪。一个角色看向悬赏令,在他主观镜头中所看到的是赏金,这样处理是因为他想要报酬,然而在另一位角色的主观镜头中,他的关注点是罪犯的眼睛,因为他想要报仇。
当有很多角色彼此交流时,又该如何处理呢,还是一样的技巧,确保剪辑可以创造出一些新的情感信息。你可以在一个角色的陈述中切到对面的角色上,或者持续关注角色的反应呈现他们渐渐被环境腐化的过程,这是我们在场景中可以捕捉画面,为的是让它们看上去更加有趣,不会无聊沉闷。
但每一个剪辑的背后都应有深意,从而使每个镜头成为一个微妙的暗示,能够让观众知道什么信息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同时也提示了背景设定或是人物性格。
尽管剪辑被认为是一个非宏观的过程,剪辑师也需要洞察故事的整体脉络,他们的工作是梳理错综复杂的细节,除了单一场景之外还有整个故事情节的主体,由此穿针引线贯穿始终使电影尽在掌控之中,剪辑就好比你种下一颗种子之后开花结果。
举例来说,两个角色在影片开头的一场讨论,由于敌对情绪的增长,可能在之后的场景中被剪辑地弓张弩拔,角色越懊恼,镜头越贴近。任何早前产生的变化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并反映在电影之后的部分,这可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比如《十二怒汉》这里的镜头运用逐渐形成了一种幽闭感,随着电影情节的推进,人物之间紧张的氛围也在逐步加强。
一个剪辑师对电影中所有的“想法”无论宏观的还是微观的,都要做出最好的安排,如果碰到一部电影要做整个场景的删减,事情会非常棘手,这就像砍断你双腿那样,但你必须那样做,这是职责所在。
因为剪辑师就是要保证整个影片有一个长度适中,连贯良好的戏剧结构。剪辑就像是在寻求一种平衡,从更大的层面上来说它最终是为了寻求一种方式使得一个段落顺畅地转接到下一个段落。
如果电影是一个词汇表,那剪辑就是其中的连接词,电影其实就是在讲故事,但不是通过语言说出来而是通过画面呈现出来。两个画面之间的切换往往代表着一个转折点,但是这个转折点会有怎样的影响,两个“想法”之间要怎样过渡,要采用什么样的“连接词”,从中你可以知道何时剪和剪什么,这就是对时间和空间的剪辑和操控。
我们必须要明白的一点是我们所呈现出来的正是在创造一种对电影内部世界的介入,我们在改变它的原始属性,因此最好深思熟虑后再这样做。把剪辑想象成一种连接词展现如何从一个想法连接到下一个,展现原因和结果,强化或者相反。
所有镜头都有自身的节奏,但是如果你能了解一个镜头的含义,并且知道如何转化改变这个镜头的含义,那么你就需要对镜头的这些节奏全部了然于胸。因此如果我们知道剪辑的时机和动机,那么我们就可以进行更具深度的剪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电影专家 来源/导演帮(ID:daoyanbangwx)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ct6KlJD-GM_lXdXR_tFyfA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6pian.cn/news/7626.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