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剧想要「成」,优秀的编剧、导演、演员缺一不可。否则一步走错,作品便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在网剧精品化后,观众对内容的要求已经从故事、画面升级到了全产业流程。包括配乐、节奏、表演,都是观众关注的重点。尤其是最直观的演员表演,不但是故事传递情感的窗口,更是丰富故事内涵的重要环节。因此,让演员理解表演、理解角色,是一部剧能否成为精品的关键。《隐秘的角落》中,秦昊、王景春、张颂文、刘琳与三个孩子的发挥,是作品的加分项。近几年高评分职场剧的代表《怪你过分美丽》,也因为演员对角色的精彩刻画,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与情感浓度。其中,秦岚、高以翔、王耀庆、惠英红等戏骨的演技无可指摘,而王子异等新人演员,也能很好的完成表演,甚至引发观众共情。不过长久以来,偶像出道的演员,在演技上很难达到观众要求。但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相关经验的王子异,是怎样成功塑造角色的呢?带着疑问,我们从《怪你过分美丽》的演职员表中发现了表演指导这一特殊的职业。也有幸专访了担任表演指导的李金老师。与想象不同,李金不像传道者,反倒更像单纯追求艺术梦想的「少年」。采访中,李金说自己这辈子注定要做这一行。「这辈子」和「注定」两个词儿都不轻,但他言语间对表演的热爱,却让笔者有同样的坚信。因此,想要弄清表演指导的职责,似乎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了。那咱们话不多说,先听李金说说,这表演指导究竟是怎么回事儿?说起表演指导,从字面上看通俗易懂,无非是对演员的表演进行指导。但在大众印象中,给演员培训、练习、调整等等,在戏外有专业老师,戏内也应该是导演的工作,似乎没有单独设立的必要。但实践中有人发现,市场需要新人演员,不同演员也存在个体的差异,加上每个导演侧重点的不同,所以一批对演员表演有要求的作品,会找到连接导演与演员的「桥梁」,即表演指导。不过,能成为「桥梁」,对表演指导专业性的要求可想而知。一方面,导演对故事与人物的要求,表演指导必须梳理清晰;另一方面,对不同专业背景的演员,表演指导也要挖掘其想法,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加上表演指导必须具备预判和掌握拍摄的能力,种种要求却正将橄榄枝抛向李金——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有专业背景;在山西传媒学院任教多年,有丰富经验;曾在剧组中担任导演、制片人、演员等角色,有实战能力,充分了解影视制作。李金似乎是幸运的,因为他具备了担任表演指导的一切潜质,加上他本就视「教学相长」为自我提升的方法,所以一拍即合后,李金结合表演与教学经验,选择了表演基础+人物呈现双管齐下的训练方法,并进行改良和创新。首先在开拍前,李金会在最短时间内帮助演员建立对表演的认知,然后反复练习表演基础的「七力四感」(观察力、注意力、想像力、感受力、思考力、适应力、表现力;真实感、形象感、幽默感、节奏感)和交流适应。其次,在基础训练的同时,李金还需要对剧本中的人物与情境进行梳理和训练,帮助演员理解角色。也就是:“一边要从头训练演员,一边又要从最终的表演效果倒推排练方式,达到首尾贯通的训练效果。”在这一特殊的方法下,徐陵(王子异饰)亮相的戏让人印象深刻。故事的前情是与莫向晚相爱相杀的郝迈,希望以八位数的片酬挖角,但徐陵不为所动。因为第一场要帮助王子异抓住人物、建立性格、奠定基调,所以这场戏被安排在了前期拍摄。李金回忆,为了帮助王子异进入角色,二人在排练中运用了表演教学的很多练习方法:“比如抛球训练,即用球作为演员与角色之间交流的媒介,基于不同的情绪和心理变化,把每一句台词用相应的抛球力度、方向和方式进行排练。”抛球训练的过程中,王子异能够反复挖掘剧本的潜台词、打磨细节。最终呈现在表演上,徐陵的第一次出场没有悬浮,反倒为角色人物弧线的建立埋下伏笔。不过,对李金而言,帮助演员塑造人物虽难,但让青年演员「走心」,更为考验功力。在电影院的一场戏中,徐陵与想象的莫向晚进行了交流,这是二人情感的重要节点。绝望下,徐陵的理性与感性进行了最后的碰撞,最终现实战胜了他的幻想。而最后的一吻,也是不掺杂一丝杂念的纯粹,是真正的释怀。为了表现这场外露的内心戏,李金让王子异直接和他所理解的徐陵对话。穿透演员与人物的壁垒,达成独白的效果。这一形象的比喻,让王子异准确找到了徐陵内心中对莫向晚的情感,在事业线之外,徐陵的情感线也就此烙上句点。诸如此类的表演训练,李金想了不少,实际操作时,青年演员也如愿在规定时间内理解了表演并成功进入角色。但这种沉浸式的教学,很容易让青年演员的表演带上表演指导的烙印,尤其在对人物的理解上,稍有不慎,演员便有可能带入到表演指导的想法中。在教学时,李金也有同样的疑虑,所以为了将自己「抽离」,他采取了两个策略。其一是尽量减少表演示范。直接进行示范虽然容易。但揠苗助长,演员即使效仿了一场戏,但经验却不足以应用到所有场景,反倒限制了演员对表演与角色的想象。其二是准确定制角色形象。角色在演员入戏前,并不是真实的存在,加上每个人都是性格多面体,所以李金会找到演员和角色的共鸣,并对二者进行融合,创造出带有演员的真情实感,又具备独立思维逻辑和行事方法的人物。李金说,影响肯定有,要不就白教了,但影响更多存在于丰富演员想象的过程中,即挖掘演员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再对其进行解构和完善。在李金的教学「三板斧」下,青年演员在学习中并不是单一地呈现人物,反倒更容易找到表演的方法。而授人以渔,则成为李金对表演与教学融会贯通的一次成功实践。年幼时,身为太原市话剧团副团长的母亲便寓教于乐,让李金跟随音乐律动,并和他讲述音乐背后的故事,帮助他理解艺术。唱歌时,母亲也会对他有更高的要求,譬如不能跑调,发声、节奏与气息不能错等。而饰演毛泽东多年的父亲李克俭,在李金逐步入门后,则教给了他对专业的敬畏。三年级时,李金到延安看父亲拍戏,天气炎热,但父亲还要穿几层棉衣。在母亲帮忙脱下衣服后,里面的棉袄能挤出很多汗水。虽然条件艰苦,父亲也非常疲惫,但每每看到排队等待合照的老乡,父亲还是会耐心满足老乡们的要求。李金说,儿时自己根本理解不了这种情感,父亲就解释道:“并不是我多么受人尊敬、受人爱戴,而是我所扮演的角色,在老乡心中沉甸甸的。所以我要站在角色的角度思考问题,替他们满足别人的期待。”父亲的话对李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理解表演、理解角色,在李金心中,也逐渐成为了信仰。所谓幸运,不过是为了珍惜一份妙不可言的缘分而倾其所有的结果。对于李金,表演便是这样一份缘分。父母启蒙后的人生中,李金一直自省并践行“上下求索”:为了学会演戏,前往上戏求学;为了理解演戏,毕业后前往山西传媒学院任教,教学相长;为了研究演戏,又前往英国学习电影制作……接触的越多,表演在人生中的影响越一发不可收拾,时间长了,李金发现自己已经爱得太深,拔不出来了。李金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戏痴」成为了他的特质,不过,要当得起「戏痴」,只演戏还不够,他要做戏,做自己的戏。于是近年他筹备了电影《橡皮擦》。他总想讲述父辈的故事,那些纯粹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一切保持热忱的心,而这部戏,就是他真诚表达的心意。为了不辜负他想讲述的上一代人,李金尝试一切做戏的可能:他导演也干、制片人也干、表演指导也干,所有能帮助他讲好故事的活儿,他都干。看似与表演并不相关的任务,李金要一个一个去挑战、去突破,如果说热爱给了他勇气和毅力,那么专业则给了他智慧和启迪:真听、真看、真感受是表演最老生常谈,却最核心的方法,在电影《橡皮擦》的前期筹备阶段,李金也将这一方法应用到了对导演的学习上,尽最大可能汲取养分。从表演到导演,李金似乎在做一个新课题。但与其说他为了延续自父辈的使命短暂放下表演,不如说他发现了使命中暗藏的鞭策与激励。他相信,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作品,能引导大众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不仅是他的课题,也是他的答卷:作为「老师」,给教书育人生涯的答卷,作为「戏痴」,给拾光筑梦年华的答卷,作为永远追寻更高更远的「少年」,给永远在路上的自己一份答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老九 来源/导演帮(ID:daoyanbangwx)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E9WIBrQV8-Nh3YfJ8b4_2A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