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转变,又称为角色转变弧线、角色的发展或改变幅度,指角色在故事进程中的发展。这可能是整个写作过程中最难,但也最重要的一个步骤。
虽然人人在谈“角色转变”,但很少有人真正掌握这个流行术语背后的手法。
我们常见的角色塑造方法是:想象单独的一个人物,尽可能列出他的各种特征,写出一个关于他的故事,然后让他在结局有所改变。这种所谓的“开灯学派的角色转变”——在最后的场景按一下开关,“啪”的一声,角色就“转变了”——是行不通的。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另一种更严谨、更有机的“角色转变”方法。
作者|[美] 约翰·特鲁比、译者 | 江先声
1.让角色表现自我
在谈论真正的角色转变以及如何创造转变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自我”?
因为发生转变的正是“自我”,所以编剧必须先问自己:在故事讲述中,自我的目的是什么?
一个角色是一个虚构的自我,每一个人从无数层面来看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同时他们都具有人性,具有彼此共通的特质。
我们通过行动、空间和时间来呈现这个虚构的自我,让它与其他人相互对照,看看一个人怎样会活得好或不好,看看终其一生,他怎样持续成长。
关于自我,它在故事的历史上并没有一个僵化的概念。以下是审视自我的一些最重要的方式:
1、自我是人格的单一单位,受一只内在的刚强的手控制。
这类自我与他者界限分明,但在寻找它的“命运”。由于深植内心的能力,它注定要上路寻找。这种自我意识常见于神话故事,典型主角是战士。
2、自我是单一单位,但包含许多彼此频繁冲突的需求和欲望。
自我有与他人联结的强烈冲动,有时甚至会把他者吸纳进来。这种自我的概念在很多种类的故事中都可以看到,其中最为出色的是现代剧作家的作品,如易卜生、契诃夫、斯特林堡、尤金·奥尼尔,以及田纳西·威廉斯等。
3、自我是一系列的角色,由呼应当时社会需求的各色人等来扮演。
马克·吐温可能是这个观点最有名的倡议者。他创作的《康州美国佬大闹亚瑟王朝》和《王子与贫儿》等“身份转换喜剧”,呈现的是一个人如何受本身的社会地位宰制。不过即使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里,马克·吐温也强调了我们所扮演的角色的力量,以及社会通常是如何决定“我们是谁”的。
4、自我是一些形象的松散集合。
但它如此不稳定、松垮、易受影响、脆弱且不够完整,因而可以变形,变得截然不同。卡夫卡、博尔赫斯和福克纳是呈现这种松散自我观念的代表性作家。除了通俗小说,我们也可以在恐怖故事,尤其是有关吸血鬼和狼人的故事中看到这样的自我。
虽然以上自我观有重要的差异,但角色转变的目的,和达成目的的技巧大体相同。
【注意:】
1、角色转变不是发生在故事结尾,而是在开头。更准确地说,通过布局,让它有可能在故事开始时就发生。
2、不要把主要角色设想为一成不变的、完整的人,然后讲述关于他的故事。应该一开始就设想主角有某种幅度的转变、某个范围的可能性。在写作进程一开始,就必须决定主角转变的幅度,否则,到了故事结尾,主角就不可能有所转变。
2.转变的幅度
1、转变幅度与趣味性
能掌握转变的幅度,就能在故事讲述“竞赛”中胜出,否则只会重写又重写,永远无法完成写作。
“转变幅度”到底是什么?
转变幅度就是“角色可以是什么样的人的可能范围”,由角色对自我的了解决定。
角色转变就是主角终于“成为”他想成为的人的那个时刻。换句话说,主要角色不会突然间转变成另一个人。主角只有完成在整个故事里持续发生的某个进程,才能成为更深刻、更专注的自己。
从经验上看:转变幅度愈小,故事的趣味性愈低;转变幅度愈大,趣味性就愈高,但风险也随之升高,因为在大部分故事展开的有限时间里,角色没法发生那么大幅度的转变。
2、转变与改变
另外要注意,你可以在一个故事里展示一个角色经历了许多「改变」,但这些改变未必全都代表角色有所「转变」。
比方说,你可以呈现一个角色一开始很穷,最后变得富有;或者他可能原本是个农夫,在结局变成国王;或者他原本有酗酒倾向,最后学会怎样保持清醒——这些全都是改变,不过不是角色转变。
真正的角色转变,与主角的基本信念受到的挑战和改变有关,而这些挑战与改变指引主角采取新的道德行动。
角色对世界和自己的基本信念,构成角色的自我认知。他的这些信念,与如何好好生活、如何取得他想要的事物有关。在好的故事当中,主角为了追求某个目标,不得不挑战自己最深层的信念。由于置身危机的煎熬,他看见了自己真正相信的是什么,想做的又是什么,随后采取了新的道德行动来证明。
3、转变与自我
作者对于“自我”持有不同的观点,相应也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呈现角色的转变。
在乔伊斯、伍尔夫、福克纳、戈达尔、斯托帕德、麦克·弗莱恩,以及阿伦·艾克伯恩等作者的作品中,以及《去年在马里昂巴》、《放大》、《同流者》、《记忆碎片》、《窃听大阴谋》和《非常嫌疑犯》等各类电影中,角色转变不只是让观众看到角色在故事结尾获得对自我的一点新的认知。观众必须实际“参与”角色转变——在故事讲述的整个过程中化身为各个角色,不单体验每个角色的不同视角,还要找出此刻正由谁的视角看见世界。
3.角色转变的六大类别
角色转变的可能性是无穷尽的。你的主角的发展取决于他开始抱有什么信念、如何挑战这些信念,以及怎样在故事结局改变信念。这是打造唯你独有的故事的方法之一。
不过,有些特定种类的角色转变较为常见。接下来我会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类别,这么做不是为了让你在故事里使用它们,而是为了让你对它们有所了解,这将有助于你理解和掌握写作“角色转变”的技巧。
1、从孩童到成人
这类也被称为“转变成人”(coming-of-age)故事。这个转变与孩子的身体变为成人无关。许多作者会在「转变成人故事」中犯这样一个错——在角色发展过程中,让他经历首次性经验——这种经验或许是可悲的,或许是有趣的,却与角色转变毫无关系。
一个真正的转变成人故事,会让人看到某个年轻人挑战并改变他自己的基本信念,然后采取新的道德行动。在以下这些故事中,都可以看到这类转变:《麦田里的守望者》、《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大卫·科波菲尔》、《第六感》、《长大》、《心灵捕手》、《阿甘正传》、《闻香识女人》、《伴我同行》、《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和《项狄传》。
2、从成人到领袖
在这种转变中,原本只在意为自己找寻正确之途的角色,了解到自已还必须协助他人找到正确道路。
在以下这些故事里可以看到这种转变:《黑客帝国》《拯救大兵瑞恩》、《伊丽莎白》、《勇敢的心》、《阿甘正传》、《辛德勒的名单》、《狮子王》、《愤怒的葡萄》、《与狼共舞》、《哈姆雷特》。
3、从愤世者到参与者
这种发展实际上是上述从成人到领袖的一种特殊形式。这样的角色起初只看到自身的价值。他将自己抽离出更大的群体,只关心享乐、个人自由与金钱。在故事结局,主角认识到让更大的世界步上正轨的价值,重新投入社会,成为领袖。
《卡萨布兰卡》和《星球大战》等故事就呈现了这种转变。
4、从领袖到暴君
不是所有角色转变都是正向的。在从领袖到暴君的转变过程中,角色从帮助几个人找寻正确的道路,转变为迫使他们遵循自己的道路。
很多演员害怕演出这种转变,认为这会让自己看起来很坏。不过这通常会造就出色的戏剧性。
在以下故事里可以看到这种转变:《洛城机密》、《好人寥寥》、《霍华德庄园》、《红河》、《教父》和《麦克白》。
5、从领袖到有愿景的人
在这种转变中,角色从帮助几个人找寻正确道路,进而看到整个群体未来应如何改变和如何生活。在伟大的宗教故事和一些创世神话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转变。
有些作者往往用摩西故事的结构来描写这样的转变。例如,在《第三类接触》中,身为普通人的罗伊,幻想自己看到了一座山。他爬上山顶,看到宇宙的未来像一艘巨型宇宙飞船。
你如果希望让某个角色成为有愿景的人,必须克服一个很大的问题:你必须想出那个愿景。
大部分尝试写作这类故事的作者直到结局才惊觉,他完全想不到整个群体未来的愿景。因此,在最后的揭露那一刻,他们只能让角色看见一道白光或者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这样行不通。
角色的愿景必是细节完整的道德愿景。摩西的十诫是十条道德律法。耶稣的“登山宝训”是一系列道德律法。你的愿景也必须如此传达出来,否则就不要写这类故事。
6、蜕变
在恐怖、奇幻、精灵故事以及某些张力十足的心理剧里,角色可能发生变形,或出现极端的角色转变。这时,这个角色实际上变成了另一个人、动物或物件。
这是极端且代价很大的转变,暗示最初的自我是软弱的、破碎的、陷于绝境的。在最好的情况下,这样的发展呈现出带有极端同理心的行动。在最坏的情况下,它标示着旧的自我完全毁灭,新的自我陷入困境。
在《狼人》、《狼人就在你身边》和《变蝇人》等恐怖故事里,人转变为动物,表明角色彻底纵情于性爱激情和掠食行为。我们看见一个逆演化过程,人类重返动物根源。
在少数故事里,某个角色会从野兽变成人。金刚或许可算是这样一个角色,它似乎真的爱上由费·瑞所饰演的角色,为与她同在不惜一死。
《疯狂的麦克斯2》中的野孩子是个终日咆哮的动物孩子,他不只通过观察麦克斯学习如何转变为人,最后更成为族人的领袖。在《吉尔伽美什》中,兽人恩基杜受骗与一个女人同床后,变成了人。
在卡夫卡的《变形记》这个或可称为“身份转换悲剧”的故事里,一天早上,旅行推销员格雷高尔醒来,发觉自己变成了一只虫。这是少见的角色转变发生在故事开头的例子。故事剩下的部分,讲的就是主角身为虫的经验,这个故事是异化的极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 来源/导演帮(ID:daoyanbangwx)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jy7S0MBVG0vEVRUeIk-lBQ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6pian.cn/news/7432.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