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20日至8月20日,影院复工已经满月。
根据灯塔数据显示,这期间,全国总票房报收11.02亿,单日最高票房为8月20日的7914.28万,复工影院总数为8965家,复工率为82.9%,大陆地区除新疆以外全部复工。
此段时间内,全国公映影片共86部,分别为46部院线新片和40部复映影片,二者接近于1:1的比例。其中,有五部影片票房过亿,占据总票房的66%。
这里面,由管虎执导的《八佰》可谓“一枝独秀”,只是凭借点映和零点场收获的2.3亿票房,即登上“复工王座”,不仅碾压其他公映电影,也是唯一一部票房过亿的华语新片。
海外新片则同样有一部票房过亿,即由小罗伯特·唐尼主演的《多力特的奇幻冒险》,其拿到了1.3亿的票房,是首部含有IMAX格式的新片。
复映影片则有三部作品票房过亿,分别为超级IP《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经典科幻片《星际穿越》和国产片《误杀》,三者票房报收依次为1.34亿、1.17亿和1.18亿。
从数字上看,尽管经过了长达半年的空白期,但是观众对于看电影仍然热情高涨。只不过,若想保持甚至助燃这份热情,个别问题需要我们留意。
市场仍需大制作
中体量海外片或被批量引进
毫无疑问,《八佰》的热映使得电影市场加快了回暖的脚步。可是在其之外,国产新片的票房所收无几,可以看出,即便阔别影院已久,观众在选片上还是非常理性。
据统计,复工首月内的新片包含36部国产电影和10部海外电影。除了《八佰》,只有两部华语新片票房过千万,一部是由李现主演的《抵达之谜》,票房为2531.83万。另外一部是窗口期缩短至7天的《妙先生》,票房为1133.26万。
而相较于国产新片“一家独大”的情况,海外新片的票房较为平均。不算《多力特的奇幻冒险》,还有6部作品的票房在千万到7000万之间。
曾在本届奥斯卡斩获奖项的《1917》与《乔乔的异想世界》分别报收6614.23万和1113.89万;两部B级片《喋血战士》与《绝地战警:疾速追击》各自拿到4542.72万与3108.71万的票房,前者为范·迪塞尔主演,后者为威尔·史密斯主演。
其他类型片里,由克里斯蒂安·贝尔和马特·达蒙主演的传记片《极速车王》 票房收获1524.27万;真人动画电影《刺猬索尼克》票房则收获1940.92万,此为老牌喜剧天王金凯瑞的新作。
观察复工首月的整体票房,有几个显著现象或许对下半年的市场具有引导作用:
其一、市场仍需更多大制作。一系列数据证明,《八佰》确实成为了“救市”电影。不过就当下的情况看,仅仅有《八佰》是不够的。随着正式公映,影片的收获也会更加多元。一旦其口碑出现下滑,后续也未有重磅级影片跟进,那么电影市场的加快恢复只能被动等待国庆档。
目前,已知即将公映的大体量新片只有9月4日的《信条》,此片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按照以往经验,这类非超级英雄的大导演作品,其受众更多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小镇青年”未必买账。可若想真正激活电影市场,下沉地区才是关键。
另外,已在北美确定“院转网”的《花木兰》,曾传国内定档8月28日,但是至今无任何官方消息。
其二、经典影片还能再战。面对着《星际穿越》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好成绩,或许新片片方恨,影城院线喜。前者恨它们抢占排片,后者则开心有收入。
据某影投数据人员透露,假设原本在复映片单中的《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能够如期公映,复工首月的票房会超过15亿。只可惜,这两部电影迄今未见定档信息。后续已定的复映片只有8月28日的《盗梦空间》。
其三、好莱坞B级动作片和“超英”演员有高度稳定的受众。哪怕是院线座位仅开放至30%、疫情在国内仍有病例、影片宣传力度大打折扣,有一批观众依然对银幕英雄买账。
所以,8月后,中体量的海外类型片可能会被大量引进。再加上美国疫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部分电影很可能于国内先行公映,这种先睹为快的氛围必会更加助燃观众的热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压国产片的市场。
《八佰》“毁誉”参半
电影票赋能理财意义
通过行业的集体努力以及上影节等产业活动的召开,我们终于迎来了与大银幕的久别重逢。然而,随着全国票房水涨船高,疫情带给产业终端的影响也在日益凸显,特别是对于中小影城和观众,成本和票价成为了大家的困惑。
今日,《八佰》正式公映,截至撰稿,影片的首日票房已破亿,累计票房突破3.5亿,打破了复工之后的诸多纪录。可是,就在《八佰》的票房如火箭班蹿升之时,一则名为#华谊兄弟要求中小影院先交保底费#的话题,登上了热搜榜。
这个话题与之前《八佰》的“影城保底式”发行策略有关。据某影城经理表示,在8月14日《八佰》开启首轮点映后,影城们收到了华谊给到的新版发行方案,其中写到:全国年票房在200万以下的4000余家影城,需按上年实际票房的3.5%核定保底金额,并在8月19日前将该笔保底费用预交给发行方制定账户,才可以在8月19日和20日点映《八佰》。即先付钱再给片。
此举无疑引发了中小影城的震怒,在他们看来,现在大家刚刚“喘过来一口气”,一下子再拿出几万元现金,无疑是二次打击。而大家更为担心的是,以后倘若有片方效仿,影城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会越来越小。
对于华谊的做法,业内各有其说。有人认为这无可厚非,发行方需要增加抗击风险的能力,预防影城用《八佰》捞一笔,随后关门不回款;还有人认为这是华谊缺钱急眼的表现,粗略计算,其可拿到1亿元左右的现金流。
至于此种方式是否会有效仿者,部分人预测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事件,就算之后出现类似情况,也只是个别现象。因为影城虽然弱势,但是身为终端放映方,终归是甲方。
凡事均有两面性,作为复工后首部公映的大制作,《八佰》的决策方无疑值得肯定,但是在自己吃肉的时候,是否可以想想有些伙伴需要“喝汤”呢?毕竟,电影产业的恢复,需要各个环节团结一致。
与此同时,影城也需要自己想想长久的发展策略,和“甲方”观众进一步互惠互利。比如针对当下观众“票太贵”的说法,推出各类优惠卡和打折券。
据了解,疫情期间,某院线为了折现,曾推出20元一张的观影券。明确在院线复工之后,观众可凭券兑换包括 IMAX在内的任何影片场次。笔者的一位朋友当即购买了80张,如今按照最低票价40元的标准,他至少省下了1600元。
这样看来,至少未来几个月的电影票都具备一定的理财意义。先下手囤积影城卡,日后极可能“增值”。
另外,现阶段的票价真的高吗?这要看和哪一阶段对比。在2014年《一步之遥》和《智取威虎山》公映前,电影市场没有票补,当时的票价远比现在高。
笔者记得,2011年左右,电影票用学生证打5折后的价格为30元至50元,全价在60元至100元。这样的票价于现在看高到离谱,但却并未阻止当年的总票房踏进100亿门槛。因为电影市场的繁荣绝不是取决于票价,而是取决于影片的质量。十年前是,现在亦是。
当然,随着电影市场逐步恢复和衍生科技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票价在未来还会有所调整,相关数字会定在普通人看得起的区间。
后 记
基于《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姜子牙》《夺冠》四部大体量新片先后定于9月30日或10月1日公映,国庆档成为了产业复工的关键节点。在笔者看来,此档期还能再吃下一部大制作,《紧急救援》可以加入战局。而这期间,只要座位开放至80%,电影市场即可在明年春节前,恢复至近两年的状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徐小怪 来源/导演帮(ID:daoyanbangwx)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43KRnczlbK0Yz_hPHfUMFg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6pian.cn/news/7375.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