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8月,在海拔2261米的西宁,你很难不被电影吸引。除了FIRST青年电影展随处可见的宣传物料,唐道巨大的露天银幕与等待电影开场的影迷,才是最亮眼的风景。
这是一场电影的盛宴,在这里,无数银幕内外的故事正在发生,而这些故事的缔造者,正是中国电影最生猛、最无畏、最具挑战精神的新力量——青年导演。
他们无法被定义,也无需被定义,他们所需要的,只是创作的空间与世界的侧耳倾听。因此,带着对「新生力量」的关注和期待,导演帮来到西宁,坐在几位青年导演面前,发掘这些年轻的面孔下,丰满的灵魂与蓬勃的创作生命力。
第一股「新生力量」,是导演宝音格西格与他的长片处女作《哈日夫》,这部被李子为称作最不像「FIRST惊人首作」的电影,最终获得了评委会大奖与观众选择奖。颁奖结束后,导演帮来到幕后恭喜宝音,他说,观众的肯定,对自己与《哈日夫》最为珍贵。
导演宝音格西格
好巧不巧,和宝音导演的对话发生在咖啡厅,作为一名从小生活在草原的蒙古汉子,宝音憋坏了。尤其在讲到童年时光与他热爱的草原、黑马时,这种喷涌而出的情绪让他难以自持,一同前来的制片人孙老师,只好轻声提醒。
因此,虽然在内容上和导演聊的痛快,但没选对地方,导致专访在形式的自由度上稍欠,还是有些遗憾。
毕竟《哈日夫》讲述的,正是草原长大的黑马哈日夫,被迫进入人类社会,最终怀着对城市的绝望与草原的怀念,跋山涉水回到家乡,回归自然的故事。
《哈日夫》剧照
坐在规则严明的咖啡厅,交流影片自由的母题,颇有一丝讽刺意味,但似乎是成长环境给予的天赋,宝音的语言具有强烈地画面感。所以在他对童年以及创作过程的描述中,我仿佛能通过故事,感知到广袤无垠的草原。
这些故事太有灵性了,一起听就像《走近科学》《人与自然》《探索·发现》在脑子里循环播放。
两个字:通透。
用十一年讲述一匹马的故事
宝音之所以走上了导演之路,有点命中注定的意思。
小时候,草原地广人稀,除了两个兄弟,家里的动物是他最好的玩伴。宝音说,和小狗、小羊、小马驹玩闹,是最快乐的童年时光:“那时我们兄弟三人谁喂养的动物,就是谁的「人」,三个「小帮派」时常会模仿电影里面的战争场景,互相「带兵」冲刺、打仗。这种经历说出来可能很搞笑,但这就是我的生活。”
《哈日夫》剧照
在这样轻松、自由、人与自然共恰的环境中,宝音与草原音乐产生了深深的联结。大学前,他的专业是马头琴和长调。展望未来,宝音也将音乐家视为梦想。
如果故事如期发展,那国内或将多出一位优秀的草原音乐人。但高考前,在老师的推荐下,宝音在两个音乐专业之外,还报考了表演系,谁也无法预料,这竟成了他人生的重要转折。
不久,高考下榜,虽然专业成绩优异,但文化成绩达不到要求,宝音只能选择要求较低的表演系,一段奇妙的缘分旋即开启。经过最早对表演的排斥,宝音发现表演系能唱歌、能跳舞、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学习。
渐渐的,他对表演与电影产生了兴趣,毕业后他决定继续表演事业,以群演、场工等身份参与电影制作工作中,正式入行。
《战神纪》剧照,宝音(左)与陈伟霆
宝音说,刚入行时,最想的还是出名,成为大明星。但时间长了,慢慢理解表演的意义,反倒想塑造出好人物,帮助导演讲好故事。
这期间,始终扎根草原的宝音发现,所有剧组都不会和马交流,这让从小和马相伴的他有些痛苦:“突然有一天,我想打破剧组和动物僵硬的交流方式,让「马」自然的进入电影中。为此我组建了马术队,开始系统训马,慢慢马学会了电影里需要的动作,于是我们将马带入剧组,开始拍摄更纯粹的马戏。”
从儿时的相伴,到驯马时频繁的互动、交流,宝音和马的感情越来越深。到了2009年,他想:是时候让马成为电影主角了。
于是,从未有过编剧、导演经验的宝音,一边选出3岁的黑马哈日夫,一边开始创作剧本。为了将作品更好的呈现,他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成功入学后,宝音每天学习导演技巧、打磨剧本,假期便回家和哈日夫交流、创作。一转眼已经过去了11年。
宝音与马
海怎么说没就没?
长久的学习与陪伴,让宝音的驯马技术在国内数一数二,甚至影片中哈日夫的两次流泪,都来自他传递出的情感。但过程中,也有大量导演未曾涉足过的领域,给拍摄带来了困难。
孙老师回忆,在海里拍摄的几场戏,可难坏了这个蒙古大汉。
比如选景时,宝音看中了一片大海,脑子里全是拍摄的画面。但第二天来到同一地点,海里竟然没水了。他让制片人帮忙解决,孙老师只好解释:这是落潮了,没招儿。
又比如导演带着哈日夫在海边训练,马看到水便兴奋的过去畅饮,但到水边一喝,味道不对,所以怎么劝都不愿意再次下海。后来马队只能穿着水衣,站在水里给马喂食,才让它慢慢放下警戒。
《哈日夫》剧照
过程充满未知和挑战,在宝音的预料之内,导演形容:“给我一匹马,在陆地上怎么都行。不过蒙古、青海、甘肃这些西北城市哪有海。只要一坐上船,不落地,我就有一种无法形容的不安全感。”
话虽如此,但为了展现画面的层次,故事的节奏,宝音还是决定挑战自我。最终无论导演还是哈日夫,都将自己对大海的恐惧与敬畏自然的表现了出来,取得了比预期还好的效果。
《哈日夫》剧照
此外,除了大海带来的困难,宝音与主创们还会「自寻烦恼」。孙老师举例,“我们想呈现出更极致的东西,就像这杯咖啡,只要能喝到更好的,你一定印象深刻。”
所以一是在拍摄周期上,为了展现草原最好的风貌,挖掘导演自有的呼吸感。《哈日夫》每年可以进行拍摄的时间只有两个月,如果错过,就只能再等一年。二是在拍摄大海的戏份时,会赶上气温变化,只要出现海水变冷,马不愿下水的情况,宝音也会立刻叫停拍摄。
但就算挑剔到极致,宝音也有自己的遗憾,比如声音不是取自草原,在他看来声画有所落差
这样细腻的拍摄,让草原不像背景、马也不像重点,整个景色仿佛融为一体,而作为电影的灵魂,宝音也始终将万物平等视为生活方式:“在电影所有的名单中,最前面的永远是主演哈日夫,马为我们服务,我们也要回以马尊敬。这才是人与自然能够共存的基础与核心。”
现在的人已经放弃自由了
影片中,粗暴的工业社会与静谧的草原形成鲜明对比,这是宝音通过故事向世人展现的不适,也蕴含他更多的思考。
孙老师在映后提出「失乐园」的概念,就是对导演意图的总结。
《哈日夫》露天映后合影
作为草原的孩子,宝音有自己的选择,在他看来,现在被困于都市的人,已经完全失去自由。而身处美好之地的人,为了追求繁华离开家乡,归来时唯一能选择的,只有承担物是人非的改变。
繁华虽好,但放弃自由,终究是得不偿失。
但这里的自由观念,并不是要求工业退步,也并不需要打破现在文明的环境,否则离开干净的饮用水、食物,人类也无法生存。在我看来,《哈日夫》更像赋予都市人另一种选择,在这里,骏马飞驰、天地一色,哪怕城市变成废墟,它也会继续繁衍生息。
所以《哈日夫》的出现、观众的认可,似乎是年轻人在都市的低声呐喊,一念念、一声声,都是呼唤自由的声音。
结 语
在FIRST电影青年盛典上,颁奖嘉宾易烊千玺为《哈日夫》颁发评委会大奖,颁奖词写到:
“影片中作者对于世界与未来的感悟创造出一种平凡的诗意,以朴素的手法呈现自然的唯美之感,触发最真诚的感动,回归电影的本质,在当下纷繁的电影世界里给我们带来难得的宁静与善意。”
这份宁静与善意,来自《哈日夫》本身的魅力,更来自宝音迸发的自然力量。
希望在未来,这份力量能向阳而生、肆意增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老九 来源/导演帮(ID:daoyanbangwx)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bW1Mi9aZ-r3xh7hVoJTm6w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6pian.cn/news/7325.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