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享有权益
积分奖励计划
下载视频源片
工具免费体验
视频制作工具
视频工具
音频制作工具
音频工具
图片设计工具
图片工具
视频制作
其他
牛片APP
APP专属功能
邀请认证

你尚未认证为创作人或影视公司,认证即可享有:

专访高剑:拍电影是为了艺术?别这么虚伪!丨FIRST新生力量

2020-08-18 09:58 发布

幕后 | 行业资讯



编者按


8月,在海拔2261米的西宁,你很难不被电影吸引。除了FIRST青年电影展随处可见的宣传物料,唐道巨大的露天银幕与等待电影开场的影迷,才是最亮眼的风景。

这是一场电影的盛宴,在这里,无数银幕内外的故事正在发生,而这些故事的缔造者,正是中国电影最生猛、最无畏、最具挑战精神的新力量——青年导演。

他们无法被定义,也无需被定义,他们所需要的,只是创作的空间与世界的侧耳倾听。因此,带着对「新生力量」的关注和期待,导演帮来到西宁,坐在几位青年导演面前,发掘这些年轻的面孔下,丰满的灵魂与蓬勃的创作生命力。

第二位讲述者,是《藏历一年》(入围FIRST青年电影展主竞赛单元)的导演高剑,这个不太喜欢电影的电影人,竟完成了很多年轻人毕生的导演梦。对话过程中,高剑有些观点在尝试突破大众认知,甚至完全处于世俗的对立面。但站在导演帮的立场,我们不评价对错,都摆在这儿让您看。

此次来西宁,是高剑第一次以导演身份参加FIRST青年电影展,但与他执导,讲述藏区四季中发生四个不同故事的《藏历一年》气质相似,相比其他「一年级生」,高剑多了一丝淡然。

在和高剑独家对话之后,我想这篇稿子必须要以问答的方式呈现。速记发来,这种感觉更甚。我怕加以修饰,会打破导演自有的情绪。

“如果有人一直说喜欢电影,我觉得太虚伪。
“拍电影是纯技术活,所谓的激情都是扯。
“没有一个导演或影片对我有很大影响。
“青年导演没必要诉苦,把陪媳妇玩儿的精力用来拍电影比什么都强。

这几句话放在这儿,很容易被认为是哗众取宠,但坐在高剑对面,我发现他并不是刻意的站在大众对立面,他所传递的,只是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这些看法有的尖锐,有的是个人主义,但归根结底,都离不开「接地气」这仨字。正如采访高剑的地点,一个会不停窜出萨摩耶的宠物店外,周遭则充满电梯与上下行人的声音……

高剑在映后互动

如果拍电影纯是因为激情,那太扯了



导演帮:什么时候开始对电影产生的兴趣?

高剑:没兴趣,只是大学学的影视专业。

我觉得很多人在被迫做一件事儿后,会用「喜欢」解释自己的行为,比如很早之前我也会说特别喜欢电影。但电影只是一种表达思想的媒介。「人无常性」,一个人不可能对一件事儿长期保持激情、保持兴趣,如果拍电影是纯激情、纯兴趣,那太扯,太虚伪了。

一开始激情来自利益的驱动,但时间长了,当激情变成一种伤害,比如拍的电影没人喜欢,比如没挣到钱,那怎么可能还有激情?所以激情是相对的,还是要以利益为前提,咱们不必太过虚伪。

导演帮:没有激情,创作会不会失去灵魂?

高剑:说难听一点,创作就是技术活。咱们创作剧本,要挖掘社会事实,设计起承转合,之后通过视听语言呈现故事的状态,这些影像化表达全是技术活。

你说追求艺术,艺术有什么意义?别那么虚伪。你要是不懂技术,再有激情拍出来的也是垃圾。

高剑的西藏随拍

导演帮:对你而言喜欢电影是伪命题,那喜欢表达是不是创作的动力?

高剑:对,我喜欢表达,加上人有追求成就感的需求,所以如果我的表达能引发一些思考,那自己也会获得成就感。

当然物质是安全感的来源,那有没有生活的希望,也是我选择做电影的因素。起码在毕业的迷茫期内,电影给我的人生带来了一丝希望。所以趋利避害,我选择进入这个行业,现在已经差不多10年了。

导演帮:10年中,哪一位前辈或者哪一部电影对你影响最大?

高剑:现在想想,没有了。

毕业后我开始按照导演划分,做系统的观影,每个导演都会建一个文件夹,每个文件夹会放能找到的,该导演的一切片子和资料,当时建了大概500个文件夹,比如基耶斯洛夫斯基,我会从他的处女作看到最近的作品。早期可能对电影的技术层面会有比较大的触动,比如风格、摄影、剪辑、声音设计、音乐等都十分优异的《梦之安魂曲》。但之后对技术、视听语言慢慢麻木了,我会更关心像《沙之丘》之类有思想表达的电影。

《梦之安魂曲》

再到后来,我发现电影必须通过视听语言来呈现,它的表达方式和潜力是有限的,所以最后我更醉心于更加宽泛的文字书籍,花大量时间看书,但绝不止故事或电影之类的书籍,这10来年大体是这么一个过程。

导演帮:没有觉得特别好的电影故事吗?

高剑:我觉得电影就是虚构的故事,和咱们通过语言讲故事只是表达方式不同。故事更像一种娱乐方式,即使大家的接受度更高,但故事也只是故事而已。相反,人活在世上,需要了解世界,文化和思想才是最直接的载体,文化和思想才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非故事!

导演帮:但不可能每种情绪、每种观点的表达,都通过散文和诗歌。

高剑:是这样的,很多东西会在两极之间徘徊,就像每部片子都在故事性和思想性之间游走。类似阴阳、两元论的概念,密不可分又对立统一。只不过在我心中思想表达更重要,有思想表达的内容会更深刻,也更立得住。如果单纯讲故事,从某种角度上讲,那会是浪费观众的时间,因为观众在思想层面没有得到任何收获。

导演帮:所以你特别不喜欢大部分商业片?

高剑:谈不上不喜欢,但存在即为合理。再者我喜不喜欢这种主观判断没意义,只是狭隘的价值观而已。不过当我需要一些正面情绪的话,我会看一些偏商业的喜剧内容,仅此而已。我觉得商业片没什么思想表达,但看到那么多人为之疯狂,说实话挺羡慕的。作为一个电影创作者,目的不就是让大家看到自己的片子,然后给予认可嘛。

年轻观众看不懂?那可太好了



导演帮:什么时候开始创作《藏历一年》的?为何会创作一部西藏语境的作品?

高剑:2015年,原因很简单的,我希望在30岁之前拍出第一部作品,给自己之前的付出一个交代。但我特别不喜欢社交,不喜欢委曲求全,所以写完剧本后,我觉得制片人给不了我太多机会,于是我开始计划在自己资金可控的情况下拍摄。当时一个朋友说西藏特别好,我也特别感兴趣,所以就决定去西藏拍一个文艺片。

当时西藏题材的电影不多,而且我就想拍一个小众的题材,来吸引观众眼球。但到了当地之后,「藏地新浪潮」起来了,所以当时我很郁闷,边拍我边担心藏区的内容扎堆出现,外界会甚少关注我的片子。

导演帮:为拍摄做了那些准备?

高剑:有安排后,为了让创作更扎实,我开始阅读西藏的相关书籍,包括藏传佛教、西藏文化等等,边看脑海中边形成春夏秋冬轮回的框架,之后就背包去西藏,根据片中不同的季节找合适的故事,感觉差不多就写了这个剧本。

高剑的西藏随拍

导演帮:除了这种担心,在筹划到创作的过程中,还遇到过哪些困难和挑战?

高剑:没有。所有可以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我特别不喜欢矫情,总说自己这么困难那么困难。有什么困难?已经过来了,已经站在这儿了,没有困难!

导演帮:但作为青年导演总会遇到资金上的压力。

高剑:我觉得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付出必然有回报。所以如果没有成功,可能就是付出太少。把陪媳妇玩儿的精力用来拍电影比什么都强。你付出的筹码放左边,得到的回报放右边,世界需要左边重于右边。

因为电影创作本身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儿。第一步故事文字化、第二步文字影像化,这两步有多难?可能对青年导演而言,几百万、几千万、上亿的大投资做不了,但可以做小一点的盘子。

导演帮:在制作上解决了所有困难,那成片也没有遗憾么?

高剑:我是不喜欢后悔的一个人,始终觉得遗憾后悔对事情发展没有任何正面作用,况且自己用心去做,不该说有什么遗憾!

比如在剧本里,我将演员表演的所有细节都写得很清楚,拍摄过程中我的拍摄脚本、声音设计也非常详细,之后就是采集素材的过程,整个做下来没觉得哪里遗憾,都很好,相对比较顺利。

导演帮:换一种问法,复盘《藏历一年》之后,下部作品会不会作出调整或改变?

高剑:问下部作品有点早,我也不确定,可能有下部作品,也可能没有下部作品。如果有下部,我希望雅俗共赏。如果没有下一部,我觉的片子得接受社会的检验,如果我用心了,但圈子不认可,社会不接受,我拍片子欠的钱都还不上,那就说明我的作品不该出现,没有经过社会的检验,那我离开导演这个贵圈就完事儿了,我就是个被淘汰的人而已,谈什么下部片子,真没必要了。我该腾个窝,让能经过检验的年轻人出现。

《藏历一年》海报

导演帮:会很看重观众的评价么?

高剑:观众和观众不一样,如果台下坐着张艺谋,陈凯歌,他们说你这片子真牛逼,那我超有成就感。如果一些观影能力不成熟的观众说喜欢电影,对我可能没有太大意义。

当然好的评价我很喜欢,也很感激。但还是顺其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没必要特别高兴和亢奋。

导演帮:在露天放映时,有观众说除了「春」,在其他故事中找不到共情,你怎么看?

高剑:年轻人在有限的人生经历中,一定对童年的故事更有感触,所以「春」是OK的。但到了「秋」,他们无法体会一个中年男人对家庭的责任。到了「冬」,老爷子离开世界,灰飞烟灭的感觉更是太过遥远,所以你让他怎么有共情。

我反倒觉得一些年轻人感受不到是一种正面的信息,说明我没有把秋冬篇拍得那么幼稚。不同经历的观众对片子感受固然会不同。

也许还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他们对西藏的了解就是牧民、牧区,但了解的不够全面。西藏还有小镇和城市的。我拍的秋冬季节西藏的小镇和城市,可能和他们心目中的西藏有一定不同,所以他们心中的认同感需要他们对西藏全面的了解才会得到。不同世界观的观众对片子感受也会不同。

导演帮:《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讲述的也是老年人垂死的故事,但很多年轻人也能获得共情。

高剑:我觉得不能太片面,你只是听到了个别观众的声音,我也有听到喜欢电影的声音,所以千万别拿一部分观众的评价衡量一部影片的好坏,还是要自己更理性的分析判断电影的好坏,切不可人云亦云,坚持自己的判断以及价值观。这个世界需要的是每个观众自己对影片的理性感受,而不是别人对影片的感受。

尽人事,听天命



导演帮:未来会将导演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么?

高剑:不知道,可能吧。

前两天也有你这样的记者问我类似的问题,但其实我还是蛮排斥聊过去和未来的。过去已经过去,没有任何意义,将来还未发生,也没有意义。只不过你有需求我才和你聊一聊过去。至于未来,谁都控制不了自己变化的状态,控制不了世界对你的反馈。那为什么一定要说没有意义、且不可控的未来呢?

导演帮: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人生方向吧?

高剑:人生规划一定会有,只是没必要说,去做它就是了。

一般说自己未来的计划,更多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我觉得我不需要这样,所以我不喜欢说未来。这个问题我没法给出明确的回答。

高剑在映后互动

彩蛋——我个人十分支持审查



因为采访当天会召开FIRST青年电影盛典,加上小雨连绵不绝,所以最后一段对话,是边往回走边进行的。期间,我和导演闲聊到审查的问题。想象中,他会对放大自己的情绪,跟我「情投意合」。为此我第一时间暂停了录音,就怕落人口实。

但没想到,高剑的回答与我的想象截然不同,作为一名青年导演,高剑很支持广电总局对电影的审查,甚至某些言论的管控,在他看来也是很有必要的。

看到我有些惊愕,他慢慢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都习惯站在自己有利的角度上看问题、解释问题,但自己的角度就是客观的、正确的么?审查确实对创作者有一定的限制,站在创作者角度上,确实会有不喜欢,确实会有不好。但很多时候,人们对一些东西的判断,是社会给予的,是圈子环境给予的,未必是客观、理性的判断。

对每个政体而言,为了保持长治久安,都需要对意识形态类进行管控。就算管控会限制艺术和思想的发展,但政体的稳定胜于一切。存在即合理。站在政府角度上,审查制度也许是最省事、最稳妥的稳定国人意识形态、稳定中国政治体制的方法。

不理解的人可能是相对狭隘的站在了创作者的角度上、站在眼下短时空下看待问题。大家看看历史就知道,历史上混乱的时代就是意识形态混乱的时代,意识形态对人民的团结、国家的稳定至关重要。如果知道诸多内情,也许大家会发现政府也不容易。有些东西必须掩藏,有些东西必须偷梁换柱,有些东西必须管控,但这些它还不能向大家解释具体为什么那么做。政府只是做了被人骂但确实应该做的事情。

如果有朋友确实希望政府在审查上管控弱些,也许得等到中国的软实力超越世界各国,中国在意识形态上不可能受其他势力的攻击时。

况且,如果放开审查,中国就会有好电影吗?不会的,烂片中国还会是烂片中国。

如果放开审查,中国届时会出现不同类型的片子而已,但浮躁的创作状态仍旧是浮躁的创作状态,制作水准仍是现在的制作水准,审查制度和制作水准是不相干的两码事,应给予理性的区分。以伊朗为例,在审查更严苛的条件下,但仍诞生大量优秀的作品。

所以,审查制度下,也是会有优秀的作品。”

高剑对于审查的看法,与之前的观点类似,明显区别于大多数人。而我作为大多数,在采访过程中和导演多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结果自然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好在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只要互相尊重,那思想能够交融甚好,但碰撞也别有一番滋味。而这番滋味,或许就是更多思考的来源。

正如《藏历一年》中表现的一年四季。当冬天结束,春风又起,一个轮回也将再次降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老九 来源/导演帮(ID:daoyanbangwx)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WM_kjRqG7ScdXIEPebclTg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6pian.cn/news/7289.html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分享编剧、导演干货、行业热点。
推荐文章 更多+
拍片计算器-拍片估价

关注我们

牛片网微信公众号
牛片网官方QQ群
分享给其他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