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指导 蒋建兵 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副教授 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CNSC)会员 《冒牌校花》 《寻狗启事》 《罗曼蒂克之城》《思想没问题》
摄影指导蒋建兵(中)与导演蒋佳辰(右)
6月27日,由蒋佳辰导演/编剧的长片处女作《寻狗启事》在优酷上映,以线上的方式与观众们见面。这部影片曾入围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主演丁溪鹤斩获最佳男演员奖,导演蒋佳辰获得最佳编剧提名。
在影片上映之际,“拍电影网”采访了《寻狗启事》的摄影指导蒋建兵,听他讲述长镜头下的独特“东北”。
Pmovie:“这部影片有很强的东北特色,在影像空间设计的时候,团队有特意呈现东北元素吗?”
蒋:从电影的空间来考虑,主创团队在前期讨论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将东北作为主要的话题。电影的价值观并不是在讲东北振兴的思考,而是将小知识分子的个人命运作为思考主线。
在这里,将研究生毕业找工作的尴尬境遇作为影片主题。主角张广胜是草根出身,就像是很多刚开始奋斗的青年形象代表。因此导演、摄影和美术在讨论影片空间时,觉得不需要有太多工业背景的造型元素,而是要与其他的东北电影有区别,避免同质化。所以,最后呈现出来的基本上都是市井化的空间。
像张广胜居住小区出现的大烟囱,其实是沈海热电厂,是东北现在的供暖公司。沈海热电厂旁边是一个旧小区(小区拍完就拆迁了),很多老百姓就真实的生活在这样的居民楼里。导演用人物动作带动影像空间的呈现,很多镜头跟着人物动,这种跟拍方式呈现出一种追踪感。正如影片从第一个镜头开始,跟着广胜找狗,引导着观众进入剧情。
Pmovie:“我们注意到整部影片全程使用肩扛摄影,而且是一场戏一个镜头。对于摄影师来说,是很大胆的决定,这点您是怎么考虑的?"
蒋:首先我想到的是电影要有风格,特别是小成本的文艺片。如果一部电影只能拍出两到三成漂亮的画面,而不能形成整体风格,那么就要考虑工作方式了。导演提出用肩扛的方式拍摄,并且要求一场戏一个镜头下来,我觉得有挑战。
但是这样做,至少可以保证影片的整体风格和空间的完整,以及叙事的连贯性。很多人看电影的本能反射是既定的,认为好的电影画面应该是唯美的,甚至是像广告那样的。但从电影叙事的角度来考虑,我认为影像风格的设计要合理,美学与叙事才能形成整体。
Pmovie:“关于影像风格与叙事之间的关系,也是大家一直争议的问题。”
蒋:是的。我觉得电影摄影师拍的是影视作品,而不是摄影作品。如果影像风格太强烈可能就会有人不喜欢,因为风格化就是要抛弃一些常规的拍摄方式。我认为用电影语言来表现当下的都市景象很尴尬,比如东北的城市空间比较魔幻,既不传统也不现代,没有特点。不仅很难找到强烈的现代设计感,就连在夏季拍摄,也找不到白山黑水的强烈对比。
Pmovie:“对于手持或肩扛的摄影方式,您有什么看法?”
蒋:《寻狗启事》使用这类拍摄方式的原因:一是比较方便捕捉演员的表演,二是抛弃电影的修饰,放弃了仪式感。强调现代都市下,人们生活状态的焦虑感。这种拍摄方式比较方便捕捉演员的表演。但是电影作为大众文化,这种风格化的拍摄方式有一定的风险。
电影不像其他艺术门类,比如观众在美术馆观看绘画、雕塑等作品时,很少会去批评创作者的技法。但对于影视作品来说,似乎每个观众都可以挑毛病,提出叙事不合理,拍摄方式有问题之类的评价。我觉得作为创作者,还是要以作品为主。
我记得张艺谋老师曾经在一档访谈里提到过,当初电影《有话好好说》得不到观众认可,让他觉得很遗憾。我认为《有话好好说》的表达方式,在那个时代是具有先锋性的。但是电影发展到今天,语言的创新性是很难的,因为什么方式都有人用过了,或者说好用的招式都已经套路化了。
所以,今天的电影工作者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用合适的电影语言来拍摄自己原创的内容。我们尽可能地避免套路化,但能做的也就仅此而已。
Pmovie:“我觉得电影中,在大排档喝酒的场景很‘东北’,很接地气。”
蒋:夜市大排档是东北夏天中的一大特点,人们酒后话多,嗓门大。他们能从下午五六点钟一直喝到凌晨三四点,中间还要换地方喝,这是真实的东北生活。就像片中有些话唠的人,用东北话来说就是在讲“车轱辘话”,也是真实再现。
这种真实性,对应了那句话——电影的本体是物质现实的还原。作为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创作者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物的性格和文化背景。试想一下,如果摄影机固定不动,主人公处在大排档的环境中,大家半天蹦出一句话,这肯定是很别扭的。
所以我选择手持摄影,也是从叙事层面考虑的。因为每部电影的质感不是一样的,导演、摄影要去选择,选择很重要。
张广胜与父亲喝酒
Pmovie:“在摄影器材方面,您选用的摄影机和镜头是什么?”
蒋:考虑到这个片子要肩扛拍摄,就优先选用了体积比较小的机器。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摄影机的宽容度,和在低照度下的表现。因为夜戏场景的范围比较大,灯具不是特别充足,所以摄影机就选用了ARRI ALEXA MINI。一般情况下,夜景拍摄时要开大感光度,而这款机器在ISO 1280时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从动态范围来看,后期调整的余地也很大。
在测试机器时,我们用徕卡的Summicron-CT2.0系列镜头做测试,发现在连续焦点变化情况下,它的呼吸效应不明显,比较适合肩扛式的拍摄。这款镜头的清晰度和透亮感也是画面所需要的,比较朴实,不夸张。长镜头手持拍摄,在对焦上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最终画面在镜头运动中一直保证焦点清晰,得力于摄影团队的默契配合。
Pmovie:“您用什么焦距段的镜头比较多?”
蒋:在镜头焦距上,35mm镜头用的比较多,在需要表现场景宽度的时候就用25mm镜头。导演希望更多地表现人物情感,用画面突出人物的形体,同时对环境有一定的交代。他比较注重环境气氛,要呈现出市井化的生活环境,当环境质感足够,演员情绪连贯,也就不需要给表演特写镜头了。但是可以在人物走位的过程中变换景别,比如有些吵架的戏,摄影机就会贴的比较近,有些气氛舒缓的地方,景别就相对松一点,前期拍摄要有节奏感的把握。
电影剧照
Pmovie:“长镜头的调度设计是怎么做的?”
蒋:团队在选景的时候就有调度的考虑。空间要有层次,调度就会有变化。在开机之前,我们在调度上进行排练,导演提出调度的预想,我先用手机模拟拍摄一遍——人物走位,景别变化,空间变化。在这个阶段看一下长镜头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在正式开机后,导演根据初步的排练效果作出判断,并与主创团队一起研究方案的实施,演员也会提出自己的理解,大家尽可能地让调度合理。对于演员的动作、走位要符合生活化的语境,不能是为了调度而调度,这也是演员表演的支点。当然,一场戏只用一个镜头拍摄难度是很大的,演员与摄影师的配合很重要。经过一天的拍摄尝试后,两位主演与摄影机合作默契,后面拍摄如期按计划执行。
Pmovie:“长镜头的照明设计和影调控制会比较困难,您是怎样构想的?”
蒋:长镜头拍摄是要做取舍的。大部分影片拍摄都只会用一台摄影机,因为光线理想的机位往往只有一个,而这种360度无死角的光线很难设计。既然影片是现实主义风格,那就要尽量模拟出自然的光线效果。照明师邵学山老师经验丰富,有些夜戏在白天就开始布置照明。剧组预算有限,无法像一些大剧组那样整条街和整个公园都布上灯,我们只需要在演员经过的地方布光,以保证画面的基本气氛和人物的基本造型,细节就要适当放弃了。
在影调上,我们希望突出夏日的燥热感,因此外景的日戏反差要做足。在拍摄过程中,我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与统筹一起调整拍摄安排,会临时与执行导演调整拍摄进度,选择较为适合的光线拍摄。在光比控制上戏与戏之间有所区别,比如广胜在天桥上找狗,要体现广胜内心的焦虑,那场戏从午后就开始准备了,光比足够大,地面和建筑物的曝光点至少差一档,在后期调色的时候还加大了反差,来体现出炙热的感觉。夜戏的设计上,画面明暗对比也要足够。原本设想很多戏在用柔光的基础上加一些硬质的光源,但很多场景无法给直射光下灯位,只能留有遗憾。
Pmovie:“在后期调色时,您与调色师是怎么配合工作的?”
蒋:作为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我还是希望保持影像的自然风格,并没有做夸张或突出某种颜色的处理。我希望影像有自己的力量,该厚重的地方要厚重,该明朗的地方要明朗,不会刻意的压缩影调。由于长镜头比较多,调色师在调色时要将镜头切开,分段处理。有些镜头是在城市大道上拍摄的,而一般路灯会选用穿雾性比较好的高压钠灯,它的色温在1900左右,对于这种不是正常光谱,显色性很差的色彩,就需要后期针对性的做区域处理,让画面颜色接近正常。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影姐 来源/电影摄影师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_qDFXPQ07KQhfcWR4ZmL-g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6pian.cn/news/6977.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