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小生有幸在伦敦bafta电影节上一睹《边境杀手》,深深被那夕阳残照,荒野废墟的景象吸引。想不到几年后的今天就有了向前辈致敬的机会。这次的片子是同学tia的毕业作品,故事讲的是两个与部队走散的雇佣兵,在边境发现一个破旧炸弹房和一个神秘墨西哥女子。
两个月的筹备,最后凝聚在两天的拍摄,并顺利杀青。下面小生会从一个摄影指导的角度,聊一聊毕业作品的小九九,讲讲台前幕后的工作和拍摄时攻克的各个难题。
电影画面对创作源自于导演、摄影、美术各部门对剧本对解读——穆德远老师
为了符合美墨边境的背景,总体的色调就是很黄很暴力,大漠黄尘、粗糙凛冽。我们首先确定的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环境。老师写的剧本背景是伊拉克战争。我们直接把舞台嫁接到美墨边境,我的理由很粗暴,第一,川普要修墙,这个题材更有时效性一些,而且纪录片影像更多;第二,之前有同学拍过伊战,我们就是做不一样的。
电影创作中,沟通(撕逼)是必不可少的,更何况还是个战争戏。美术和摄影组之间的沟通尤其重要,镜头角度,摄影机和演员调动,色调和照度都要向美术提出,之后由导演来prove确定。visual reference 是必不可少的,小生不假思索地就向美术组的jack老师展示了《边境杀手》里冲进毒贩老巢那段。
具体到光线,要和美术确定每一个窗户的位置;由于拍摄背景是废弃房间,所以还要确定每个窗户上的报纸、木板、窗帘的范围。我和美术Jack老师预想的环境就是——暗一些,暗一些——背景暗一些,景深浅一些,也让预算有限的美术省去很多道具和时间的成本。
镜头的风骚走位也是很早就确定了。摄影机的运动是dolly+手持完成的,中间接一个insert shot把节奏无缝连接起来。导演组一开始对我提出过全场手持的要求,来满足战争戏的写实感和节奏感,但最终没有被采纳。
另一场炸弹房的戏,我们确定的风格是截然不同的——疯玩颜色、营造工业感。
实际拍摄,因为女主的档期问题,我们是先拍的后半段,两个士兵在炸弹工坊里与墨西哥女子萍水相逢。
全片采用t2.1拍摄,学校镜头被别的组抢光了,我们用的是拉来的免费赞助,一箱vintage Zeiss Primes镜头,这可把摄助哥哥们开心坏了。
灯位图下半部分就是炸弹工坊的戏,我们把三个led灯管钉在墙上,营造工业感的实景光源,并且给角色提供轮廓光。感谢armor大大提供的两个2英尺灯管,加上我的4英尺灯管。每个灯管都接上dimmer,照顾到不同角度的光效,不管是轰ambience环境光还是打背光都已经绰绰有余了。
这场戏演员移动范围比较大,在桌子旁边的主光是由台灯和接在同一个插排上的两管kinflo提供的。当白人演员打开灯的同时,kinoflo也可以给炸弹材料和人脸提供足够的照明。为了营造工业台灯的颜色,灯光组加了淡紫色的色纸。
各位看官也能发现白人的面光比黑人要高几乎两档(摄影师再再谢罪)。按照zone system,白人应该在远离光源的位置,这样两人面光才会接近。这是因为老师临时过来当监制,他发现黑人演技比较好,直接把他俩角色和位置调换了。换了。。换了。。。。而灯光组和美术组没时间换台灯和kino啦,反正表演比摄影重要,whatever。
手持镜头出现在第二个场景后半段,两人发现女子之后全部镜头为手持。因为这时主角们才意识到自己的危机。随着人物受惊后不知所措,镜头也开始有了呼吸感和抖动感。
两人与女主发生对话,移动到接近窗户的位置,这时则是由1.2k提供照明;同时,远处的台灯依旧提供些微弱的辅光。
这里的主光是两个1.2k hmi,我希望有12k,隔得老远老远来打日光,可惜棚不够大;所以就用两个1.2k分别从两个窗子打进来,中间拿黑棋隔开,让两个光源尽量互不影响。
白色背景板和窗帘不是为了柔光,摆这些大面积白色物体是为了让窗子呈现白色高光,看起来像是窗户blow out的状态。
I never worry anything lighting is too hot. If thats too hot, we can always find a way to cut it down.——我们摄影课老大Bruce的口头禅
外面的白色窗帘过暴了4 stop,用我们老大的话说刚刚好。
而且这是个荒废的房间,透光性很差,我是不介意暗部黑下去的。反光板和烟雾提供细微的辅光就足够了。
不过黑人的特写和过肩镜头加了一个kinoflo来补脸上的侧光。
我最喜欢的一个dirty shot,感谢美术组的配合!
两个窗户的光穿帮(摄影指导谢罪),当时太执著于寻找右侧窗户的丁达尔效应,几乎没有注意到左侧窗户的光束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打进来了。
刚刚走进房屋的场景全部是dolly完成的(除了最后一个镜头是吊在梯子上的俯拍)。因为这里发生的只是两个士兵在例行公事,检查房屋,这对观众来说可能很刺激,但对久经沙场的老兵来说太轻车熟路了,完全没有必要手持的抖动和紧张。这时候用dolly车拍摄,也能和后面的手持拍摄形成对比,这样才有了后面的手持或者肩扛抖动。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很多人以为手持是现实拍摄;其实不然,因为人的眼睛和神经都有稳定系统的,所以我们看到的事物都是平稳移动,不然走几步就晕了。从人们看这个世界的感受来说,手持不但不写实,还很让人出戏。移动车和固定机位反倒更接近人眼的效果。
多亏了演员、制片导演组、美术组、摄影团队的付出,总算在两天内顺利wrap,以极其低的成本拍出高级的视觉效果,这是米娜酱的辛勤结果!
(转载作品)
我是伍德卡特,一名专注电影创作和艺术留学的电影摄影狗,泰伦斯·马利克和阿尔芒多的脑残粉。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6pian.cn/news/6633.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