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工商业疾速发展,以及殖民地色彩的因素,导致了香港的贫富差距极为严重。在此之前,不少港人的生活状况虽然窘迫,但内心还是有一种安贫乐道、抗拒贪婪及蔑视赌博的心态。最极端典型的例子就是“九龙城寨”。
九龙城寨,是香港殖民地时代位于今九龙城区的一座围城,于1993年被拆卸
可是炒股、六合彩、赛马、赌球等活动的兴起,令“暴富”开始成为社会主流意识,不少港人开始把改变困境的希望寄托在了“运气”身上,而赌就成了小人物想要改命运最具诱惑力的途径。
要知道,香港一直是明令禁赌的,可那个年代,漫步在香港的一些闹市,麻将馆的招牌比夜总会、桑拿浴的广告还多、还显眼。
来自的赌片一场“春梦”
70年代许冠文执导的喜剧赌片《鬼马双星》中有一句台词:“新界的牛也勤力吧,又不见它们发达?”这句话不仅为赌这一行为做了最佳注脚,也说出了当时不少港人的心声。
许冠文1974年导演作品《鬼马双星》
这部片也是整个七十年代独据港片票房第一的“赌片”,他不仅把赌这件本身带着黑色悲剧的事情变成了电影中的“奇观”。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一套截然不同的“赌博哲学”:赌不再是罪恶,而是资本主义社会下四两拨千斤的游戏人间的生存方式。
很多人都知道十赌九输,但又认为只有赌才能发达,这种既爱又怕的矛盾心理和八十年代的社会形态成就了一批批的“赌片”。
不仅如此,电影中的赌徒名字越来越神化,比如从最初的赌王,到后来的赌神、赌圣、赌侠、赌魔、赌霸等等比比皆是。在形象的塑造上,也从原来狼狈、狡猾、视财如命的小人物变成了小人物膜拜的英雄主义形象。
尤其是发哥扮演的赌神高进,在当年狂拦迷弟迷妹的同时,还提名了当年的金像奖影帝。摇骰盅摇到骰子碎掉,吃几块巧克力就能把手中的任何扑克牌变成3的绝技,可以定格成港产赌片的巅峰画面。
而赌注上的豪华气势,更是在90年代就提升到了10亿美金以上的级别,比如《赌神2》中赌神和仇笑痴的最终对决中,单是赌神的赌注就达到16亿美刀。这种人物,简直就是当时港人梦想发达的究极化身。
而周星驰饰演的赌圣阿星在文化意识上,则代表了九十年代港人和新移民对于赌博中的那种用”梭哈“暴富的内心快感。还有刘德华饰演的赌侠刀仔最终拜赌神为师,更是代表着当时想学到赌术渴求发达的年轻一代。
赌片成了当时反映香港社会形态的最佳写照,甚至超过了黑帮片和警匪片。
赌片:净化与自省
不得不说,这个时期的赌片,尤其是早期特别擅长拍赌片的王晶,不管是在人物的刻画上,还是走赌博这条路的命运上,几乎都用了一种美好的方式和结局来呈现给观众,却没有真正反映出赌博的悲剧和警示。唯独一部《至尊无上》,在里面扮演职业赌徒的刘德华,最终落得个自己和女友都惨死的悲惨结局。
杜琪峰意识到赌本身就是一件富含悲剧色彩,几乎落不得好结果的事,于是延续这种价值观拍了《至尊无上2》,里面拥有高超赌术的职业赌徒最终无一不是悲剧收场。王杰饰演的“亚洲第一快手”仇杰先是蹲了大狱,让自己的女儿沦为野孩子,然后又被逼砍掉自己”黄金右手“,最后还惨被杀手灭口。
而刘德华饰演的鸡翼也好不到哪去,女友妹钉(吴倩莲饰演)惨死在对手手下,自己更是被灯管爆瞎了双眼。影片中,除了“王刘二人”的兄弟情谊,其余的表达无一不是在讲,十赌九输、十赌九骗、最终只会落得个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境地。
电影里这种赌博意识的转变,除了是在探索新时代赌片的出路,更是试图用赌博的利害把人们拉回现实。尤其是在97年之后,香港的经济大力衰退,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个因为炒股、炒房、赌马、赌球欠下巨债最终跳楼自杀的人。
这些种种悲剧的发生,是赌片创作思路上的契机和转变。连王晶都大改以往“赌片”的画风,开始走更加写实的赌片路线,逐渐取代那些不贴合现实的故事。
从《赌神3:少年赌神》到《赌圣3:无名小子》,这些电影中的职业赌徒首先不再具有特异功能,所谓的赌术被真实演绎成了骗术。其次就是身为赌徒的凄凉惨境,袁咏仪扮演的七姑娘被摔成了植物人,舒淇扮演的苦儿被强奸,王晶自己扮演的罗四海也最终惨死在厕所。这些输掉人生和性命的例子在日后的赌片中,比比皆是。
赌片逐渐被拉下了神坛,那些早期被神化后的赌徒,如果真的以现实为出发点,就能让人醒悟,什么职业赌徒,不过就是一赌鬼。“想靠赌一夜暴富”,这事儿只是过去的赌片给人营造的春梦。
麦子善执导的《一个烂赌的传说》便很好的诠释了这点,除了想暴富,赌已然成为了一种毒瘾。吴镇宇饰演舒奇就是这样一个烂赌鬼,赌在他的思想中已经被植入的根深蒂固,驱使他活下去的动力就是每天去赌场,要么赢个底朝天,要么输个精光的快感。可是只要你站上赌桌,最后被一把梭哈清空的只能是你的命运。虽然当年此片的票房不好,甚至很多人都觉得荒谬。但如今再看,那种对于“病态赌徒”的诠释,和背后想表达的正面意义,已经不能用票房来评判其价值。
关于赌片的历史,从烂赌、行骗、“梭哈”,变成如今的不赌或是少赌就是赢的道理,经历了几十年的洗礼。赌牌麻将最终改编成一种类似于“广场舞”的积极活动,又或是真正的竞技运动,而不再掺杂任何的金钱利益纠葛,变成了一种愉悦身心的休闲活动。
就像《呖咕呖咕新年财》中,本来号称“六亲不认之赌”的麻将,也可以发展成大爷大妈们舒展身心的集体运动。反观现实生活中,动不动就梭哈几千万的扑克牌,不也能发展成“德州扑克“这种具有竞技精神的运动吗?甚至连赌片本身,本身也成为了一种喜剧的包装,毫不隐晦的自嘲,笑一笑就算了,别当真。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那些追求眼花缭乱的赌术,豪掷千金的赌片,早已不能成为普罗大众认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连暗讽“病态赌徒”这一种路线,也都不能获得观众更多的关注。
如今的社会下,但凡思想成熟的人,都知道什么叫“小赌怡情,大赌伤命”这个道理,靠赌“一夜致富”这种事咱想都不要去想,避而远之。
哪怕是被香港人看作“高尚娱乐活动”,合法经营的博彩行业,对此的评论是:“唔买就穷实,买就输实(不投注就穷定了,买就输定了)。”嗜赌的人,内心跟明镜儿似的。
咱们国家长期不遗余力打击的“黄赌毒”,无论内地还是香港,只要涉及到赌,悲剧永远多过喜剧。轻则穷困潦倒,妻离子散。重则家破人亡,犯罪入狱甚至暴尸街头。
哪怕是合法的,不牟利的慈善博彩机构,那些成为“幸运儿”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多数下场不是败光家财就是填不平的欲望。
正如新闻里说的那个湖南小伙陈某,彩票中奖一千万后,四年时间挥霍一空,什么都输光了,比以前更加穷。至于翻身的方法,他唯一能想到的还是买彩票。信用卡恶意透支20万后,等待他的是冰冷的牢狱。
再者,早年曾受赌片影响,沉迷千术,被称为现实版“千王之王”的马洪刚,如今成了“中国第一反赌义士”。
古训为什么会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因为,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三叔 来源/导演帮(ID:daoyanbangwx)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wTzXr1IquPRKjU1AWY-CuQ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6pian.cn/news/6489.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