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享有权益
积分奖励计划
下载视频源片
工具免费体验
视频制作工具
视频工具
音频制作工具
音频工具
图片设计工具
图片工具
视频制作
其他
牛片APP
APP专属功能
邀请认证

你尚未认证为创作人或影视公司,认证即可享有:

画幅大小如何影响电影叙事?

2020-05-18 15:25 发布

幕后 | 拍摄技巧

电影作为世界第七艺术至今已发展了一百多年,不管是光影,还是视听,亦或是色彩的研究与运用都达到了趋于饱和的水平,电影评论者、电影学习研究者或是普通电影爱好者在这些方面的关注从未停止。电影画幅对于影片叙事影响容易被忽视,实则与创作息息相关。



无论从早前的胶片电影到现在的数字电影甚至以后的VR电影,伴随着技术的变革与观影习惯的更改,画幅作为技术的一种在电影中的使用也日趋成熟多变。


越来越多的导演开始探索多样的电影放映尺寸,从标准放映尺寸到近年来用画幅变化展现人物内心,不仅代表了导演的创作思路和表达方式,更加体现了电影技术的多元化和融合力。


电影创作者们也不断从原有的创作习惯中跳脱出来,在标准画幅的基础上,结合情感张力和叙事效果对画幅尺寸进行一定的修改,使得画面的重心放在不同的侧重点上,并以多种形式参与到电影叙事及艺术创作中去。



《山河故人》过去时空 1999年 画幅为1.37


《山河故人》当下时空2014年 画幅为1.85


《山河故人》未来时空2025年 画幅为2.35



什么是电影画幅


电影中的画幅指的是电影放映时所看到的画面的大小,常用画面宽高比来定义,也就是画面宽度与高度的比值。

1839年,达盖尔发明了银版照相术,但由于这种技术的感光速度过慢,只适合拍摄静物,直到伊斯曼·柯达的创始人乔治·伊斯曼发明出新的胶片,随后才经过研制成为我们常用的电影胶片。

而爱迪生研究的第一台电影活动放映机所使用的胶片尺寸为12.7mm,在之后改进的第二台机器上,伊斯曼配合他制作了更宽的胶片,即35mm胶片

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研究的基础上沿用了市面上的35mm胶片,随后便使得这一规格的胶片得到广泛应用和迅速普及。并在1925年法国巴黎国际电影会议上,正式确定了电影胶片的标准宽度为35mm,图像宽高比为1.33:1,即4:3


确定电影的拍摄画幅一般来说是电影前期筹备阶段时摄影指导与导演讨论的首要问题,直接影响电影的整体风格与摄影美学。

目前常见的电影画幅长宽比有两种2.35:11.85:1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很多略微有些出入的长宽比如2.76:1, 2.55:1等。

大部分老电影的长宽比都是1.37:1的画幅,俗称“学院派比例”,类似4:3的一个方块,如1953年的《罗马假日》


近年采用这种老式画幅的有2013年的电影《修女艾达》,担当摄影的是大名鼎鼎的卢卡斯·扎尔(Lukasz Zal)。



电影画幅的运用


20世纪初创作的电影大多使用1.33的画幅比,如1915年格里菲斯拍摄的经典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直到1927年有声电影出现后,电影画面宽高比才逐渐调整为1.37,因与1.33相近故也称为4:3比例。


“学院比例”作为标准被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定义为标准画幅,成为好莱坞以及全世界最常用的画幅比。由于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的影响力,学院比例很长时间内都是国际上认可的画面标准,并一直延续至50年代。

在1950年之后,观众渐渐对于标准的学院比例失去了新鲜感,不再愿意花钱去电影院看电影,此后才有了更多中形式画幅比的探索和创造。

电影美学虽然与摄影构图及绘画等艺术的创作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同时电影也是一门关乎技术特性、商业特性和视觉效果的一门艺术。

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观众对于视觉的感受力进一步提升,宽银幕在这时便应运而生了,出现了画幅为1.66的“欧洲宽银幕”和1.85的“美国宽银幕”,以及用70mm宽胶片放映的画幅比为2.2:1的IMAX电影,1.85:1的遮幅宽银幕电影、Cinemascope宽银幕电影等。

立体声宽银幕(Cinemascope)

我们现在常见的画幅比主要分为“普通银幕电影”和“宽银幕电影”,普通银幕电影主要指的是放映时银幕上投射的画面宽高比为1.33:1或1.37:1,宽银幕电影又分为宽胶片宽银幕电影、变形画面宽银幕电影、遮幅电影。


宽胶片宽银幕电影就是用70mm电影胶片直接摄制而成的宽银幕电影,画幅宽高比为2:1。而变形画面宽银幕电影的原理是先用变形镜头进行拍摄并在胶片上留下变形的影像,在后期放映时需用“反变形镜头”将其恢复成拍摄时原本的样子,这种宽画幅电影的画幅比为2. 35:1,如1962年的《安托万与科莱特》。



遮幅电影又被电影业内人士称为“伪宽电影”,这种画幅的电影并不是用变形宽幅电影系统的方式拍摄而成,而是用35mm摄影机和与之相对应的电影镜头进行拍摄,之后人为的在摄影机镜头前加上遮挡框格,就能使画面宽高比被遮挡成1.66:1至1.85:1的宽高比。

在电影画面和叙事的发展历程中,画幅经历了技术进步、理念革新和时代审美等原因,非但不是一成不变,并且有越来越多的电影创作者开始在画幅上面做文章用来表达导演的意图以及角色的情绪等信息。

胶片时代电影的画幅很大程度上都有赖于当时技术、审美、经济的影响。数字电影时代的来临,让电影创作者们不断在内容和形式上打破常规,将画幅的大小尺寸融入意象的表达之中,增添了电影的魅力和艺术性。

下面,我们以鬼才导演韦斯·安德森贾樟柯泽维尔·多兰为例,探讨画幅对电影创作的影响及其摄影美学。


韦斯·安德森


韦斯·安德森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用电影画幅大小的变换来表达影片中人物的情绪,在《布达佩斯大饭店》中,韦斯·安德森用画幅的不同来表现影片中穿插的不同时间线。不同尺寸的画幅以交替方式叙述时空。

电影由四层结构的套层故事组成,导演用不同的画面比例代表不同的时代,使电影的时间线索清晰明了,时空设计上别有一番新意。

第一层时空即为影片开头,女性捧着一本名为《布达佩斯大饭店》的书,前往公墓看望这本书的作者,当时的时间点直指八十年代,画幅比为1.85:1。


第二层故事发生在1968年,描述作者与Zero相遇的故事,使用16:9画幅比表现。


第三层故事是1932年,Zero讲述自己年轻时与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故事,使用1.37:1的经典画幅比例。由于近似正方形的画幅能够为角色的头部以上预留更多的空间,也能让两个以上人物出现时画面显得更为紧凑,更好的展现导演需要的多种可能性。


影片层层递进,不同时空不同画幅的变换,带给观众的不仅是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更能通过镜头画幅的变化给观众以不同的观影感受,导演的创作意图和对情节递进的把控十分精确。



贾樟柯


除了《布达佩斯大饭店》之外,还有很多影片用不同的画幅比来讲述故事表达主角情绪,如贾樟柯导演的《山河故人》,透过不同比例的画幅影响电影本身的含义和内容表达。

《山河故人》是用画幅宽高比辅助电影叙事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贾樟柯导演利用画幅比例的变化区别出了影片中故事发生的年份,即1999年、2014年和2025年三个年份。根据时间线引导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画幅尺寸也由4:3到16:9再到21:9。

根据上文所阐释的不同时代的经典画幅比,这三种画幅同样代表了当时年代里重要的画幅应用的尺寸。为了增加影片对过去的怀旧之感,导演甚至运用了当年的影像,并且使用一些老式的DV机进行拍摄,借此形式最大程度恢复当时那个年代的气质和风貌。


在第二个时间线即2014年,由于故事发生的时间与我们的生活十分贴近,所以在画幅的运用方面也使用了我们最熟悉的16:9的宽高比,这种画幅尺寸恰好符合我们现在的视觉观影习惯,在时代感与距离感方面与观众更为接近。

从九十年代4:3的画幅到如今16:9的画幅,画面比例越来越疏离,也预示着情感的波动和走向。


到了第三个时间线即2025年的未来世界,导演用宽画幅表现了未来的时空以及未来主角们的命运。

那时移居澳洲的父子原理故乡,故乡的语言已经成为一种无法找回的记忆,Dollor与自己的故乡——那个汾阳小城失去了根基和联系。Dollor与自己的家乡隔着一片太平洋,也是新时代的海外国人与家乡深深的眷恋与分离的矛盾之感的写照。



泽维尔·多兰


在多兰的作品《妈咪》中,则更加直观地运用了电影画幅的变化来表现主人公内心丰富多变的情感一组在银幕上将画幅拉开的场景带给观众不小的震动,原来画幅比例可以如此简单明了的展现情感,而并非以隐喻的方式让观众捉摸不透。


在影片中,中年单亲妈妈与儿子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隔阂,情绪表现十分压抑,为了表现人物的焦躁感和憋闷感导演此时用了宽高比为1:1的正方形,使得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情绪更加紧凑,带给观众对压抑氛围喘不过气的直观感受。

而随着故事发展,母子关系趋于稳定和融洽时,主角则亲手将逼仄的画幅拉到1.85:1的宽幅画面,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主角此时豁然开朗的心境,也是妈咪对于儿子未来生活的美好想象。

这一举动并非多兰为了标新立异或者博得观众眼球,而是立足于剧本故事情节以及主角的情绪爆发点做出的具有表现力的客观决定。这种改变画幅用以渲染感情的手法,不仅将叙事效果提上了一个台阶,更将情感融合的更为直观更容易被观众接纳。




哲思与美学


侯孝贤导演的《刺客聂隐娘》同样使用了不同画幅比的变化来为情节和人物服务,画幅宽高比为1.41:1。

这种镜头虽然并非当下常见的电影输出格式,但对于侯孝贤来说,这种画幅“拍人的时候很漂亮,七分身或全身,也不会太宽”,符合影片电影美学的设定,所以画幅多采用这一尺寸。

只在部分情节需要时,如公主抚琴的片段考虑到琴身的长度与画面的美观将画幅比变为了宽幅的1.85:1,同样是为角色和叙事情节服务。

不仅是画幅比例的应用,画幅的形状也将在未来发挥更具创意的表现。比如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就以圆形构图形成了对于“无规矩不成方圆”的探讨,圆形头图也包含一种窥探的意味,不仅使画幅参与到叙事和情感的表达之中,更体现了导演的哲学理念和表象隐喻。


随着李雪莲去了北京,画幅变成了正方形,以此表现权力中心地的“规矩”。电影中除了圆形画幅和方形画幅的切换,另有宽银幕画幅的尝试,对于这样一个荒诞不经的寓言故事,不同画幅的使用为隐喻式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圆形画幅本身带有一种不符合现实之感,当圆形画幅中所有带有隐喻和执念的故事散去,最终才变成了更贴近我们观看习惯的方形构图,导演用画幅讲述当雪莲最终放下执念,生活继续回到正轨。

关于画幅在电影中的运用不胜枚举,不论是展现人物特性或是描绘宏大场面亦或是为了情节发展服务,很多大导演如我们盘点过的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在《八恶人》中的画幅应用同样也表现了导演的个人风格和表现方法,采用的宽高比为2.76:1。


随着时代的审美和技术的进步,每个时代都有其代表并适应的画幅比例,未来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电影这一美和技术相结合的艺术会探索出更多新奇的表达方式,带给观众更加耳目一新的感觉。

电影画幅科普视频

最后,送上两个趣味网站——美国画幅比博物馆Wide Screen Museum和了解宽高比各种历史以及参考画面,最全面的网站widescreen.org。

http://www.widescreenmuseum.com/

https://www.widescreen.org/index.shtml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弧光电影艺术中心 文|电影专家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qxVXTfaj1eqUcocao55Iw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6pian.cn/news/6399.html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为影视制作从业者提供专业摄影摄像资讯、干货、经验教程分享。
推荐文章 更多+
拍片计算器-拍片估价

关注我们

牛片网微信公众号
牛片网官方QQ群
分享给其他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