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享有权益
积分奖励计划
下载视频源片
工具免费体验
视频制作工具
视频工具
音频制作工具
音频工具
图片设计工具
图片工具
视频制作
其他
牛片APP
APP专属功能
邀请认证

你尚未认证为创作人或影视公司,认证即可享有:

120帧/裸眼3D/一镜到底,技术流导演如何革新电影?

2020-05-18 15:13 发布

幕后 | 导演制片

继2016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之后,李安再次运用3D、4K、120帧这一当今电影界最先进的影像规格,拍摄了新片《双子杀手》。


而除了再次运用这一影像规格外,《双子杀手》在技术层面还有另一个革新:运用CG技术让威尔·史密斯返老还童。


其实不止是李安,当今影坛不少知名导演一直都在探索电影技术的革新,卡梅隆的《阿凡达2》酝酿十年,为了就是等到更好的技术;而英国导演萨姆·门德斯执导的《1917》被誉为明年奥斯卡的有力竞争选手(罗杰·狄金斯担任摄影指导)。这部片创新性的运用了“一镜到底”的拍摄技术,110分钟的片长由一个镜头衔接完成,并且全程实景拍摄,堪称技术流导演们的又一次大胆尝试。


从24帧到120帧,李安的技术追求

很多人都没想到,拍出了《饮食男女》《卧虎藏龙》《断背山》的李安,会去拍一部科幻动作片《双子杀手》。

的确,就像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正式制作完成之前,也没有人会去想象李安拍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而且使用的还是此前鲜有导演尝试的120帧拍摄技术,而李安的过人之处,或许也正在于他敢于尝试崭新的领域,发掘电影的潜能。


有人说李安是“疯狂”的,疯狂在于明知道120帧技术太过超前却还一次次使用。在新片《双子杀手》中,李安就再度采用了上一部3D、4K、120帧的拍摄技术,3D和4K大部分观众都有了解,而《双子杀手》最具创新性的地方,在于采用了120帧的拍摄/放映技术,与以往绝大多数的电影区分开来。

“电影是24帧的艺术”,很早之前就有人给电影下了如此定义,目前国际上的绝大多数电影都采用了每秒24帧的拍摄技术,放映也采用这一统一标准。但是随着播映技术的不断革新,传统的24帧电影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于是,有先见之明的电影人开始尝试提升电影的帧率

2012年上映的《霍比特人》便创新性地采用了48帧的技术,相比24帧技术下画面会出现模糊、抖动的情况,48帧技术可以让画面显示更清晰更平滑,两相比较后便能明显发现其在画质上的提升。
不过,尽管《霍比特人》在帧率上的提升得到了业界对于高帧率电影的关注,但是相应地高帧率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争议,一些观众认为高帧率电影超出了人眼可以接受的范围,过于逼真的画面也会让电影丢失一部分模糊的美感,而这些也正是《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被观众诟病的主要原因。

2016年,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内地上映,李安直接跳过了《霍比特人》采用的48帧以及詹姆斯·卡梅隆曾设想过的60帧,创新性地采用了120帧的拍摄技术,让画面更加清晰逼真。

在这一影像规格下,大银幕上演员的汗毛和毛孔都清晰可见,观众的沉浸感得到大大提升,而李安甚至让演员不化妆上镜——因为观众看到的任何人为修饰都会破坏沉浸感。
但是,尽管120帧的技术让这部影片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但得到的反响并不太理想,有观众称画面流畅度提升过于明显以至于不像是在看电影而像是在看电视,而不少业内人士也曾表示《比利·林恩》这样的题材并不适合用120帧技术拍摄,120帧更适合犯罪或纪实题材的电影。

不仅如此,如此高规格的影像对放映规格和银幕亮度要求也十分高,对亮度的要求是平常电影的5到10倍,而全世界支持3D、4K、120帧放映的电影院只坐落在纽约、洛杉矶、北京、上海、台北5个城市,这便导致了绝大多数观众无法观看最高规格版本的《比利·林恩》。


尽管受到了多方诟病,但李安却仍然坚持自己的技术追求,在他看来,“数字电影就应该是3D的,这跟人眼睛处理信息的方式很匹配,而4K让画面更清晰,120帧让画面没有抖动,再加上3D,你会觉得离角色很近,未来的电影就应该是这样的。”

也正因如此,在新片《双子杀手》中,李安再度采用了120帧的格式进行拍摄,并融合4K、3D、HFR、HDR、WCG等电影放映领域的高新技术,观众因此能够看到画面更流畅、色彩更亮丽、动作更连贯的《双子杀手》,很多之前24帧技术捕捉不到的画面如快速换弹夹、打斗时衣服的细微飘动等,在120帧的画面中都清晰可见。
除了延用了120帧的拍摄技术外,《双子杀手》还有另一个武器:片中将会出现一位由CG特效打造的年轻版威尔·史密斯。

特效团队维塔数码此前曾操刀《指环王》《阿凡达》等影片的视觉特效,此次在《双子杀手》的特效制作中,通过搜集史密斯年轻时的照片、剧照和动态影像,并用数码技术扫描他的全身,其后花费两年的时间用电脑还原了威尔·史密斯20岁时的面部特征。

而借助于120帧的画面,这一年轻版威尔·史密斯面部的每一个毛孔细节都清晰可见。将新兴的120帧技术规格与已经发展成熟的CG技术结合,这也是《双子杀手》的诞生被誉为电影界技术革新标杆的重要原因。

裸眼3D、一镜到底,

好莱坞导演痴迷于“技术革命”

实际上不止是李安导演,在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不少导演都在寻求电影的更多可能,曾执导过《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等好莱坞大片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是电影界知名的“技术狂人”,为了拍摄《泰坦尼克号》,卡梅隆建造了1:1比例的复制船,让《泰坦尼克号》成为当时成本最高的影片。


而2009年上映的《阿凡达》更是将好莱坞的电影技术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这部电影最初灵感源于90年代卡梅隆的设想,但为了等待技术发展到足够的高度,卡梅隆一直到2006年才投入正式拍摄。

由于在3D规格和立体视觉上的诸多创新,《阿凡达》被誉为电影技术上的里程碑式突破。从《阿凡达》之后,几乎所有好莱坞科幻片、动作片都使用了3D拍摄技术,全世界影院正式大规模引进3D设备,也是自《阿凡达》开始。

经历《阿凡达》的成功,卡梅隆很快宣布了制作续集的计划,而《阿凡达2》最初预定的上映时间为2014年,经过5年时间,《阿凡达2》之所以多次推迟档期,也与第一部《阿凡达》被推迟的原因如出一辙:为了探索更好的技术。

卡梅隆曾明确表示,在《阿凡达2》中要为观众展现更多潘多拉星球上的生物和景观,同时影片中不少戏份要在水下完成高质量的动作捕捉,需要面临大量技术难关,为此卡梅隆还曾在2013年驾驶单人深潜器“深海挑战者”号成功下潜至世界海洋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为续集中海底景观设计做实地调查。

除此以外,卡梅隆还拥有另一个野心——为观众创造“裸眼3D”的观看效果,这一技术若能实现,其对电影行业的冲击不亚于第一部《阿凡达》。
10年前《阿凡达》的上映让全世界的影厅换上了3D放映机,也让全世界的观众带上了3D眼镜,而作为电影界的技术先驱,卡梅隆此次的目标则是要通过《阿凡达2》让大家把这副眼镜“摘掉”,用他自己的话形容:“《阿凡达2》若取得成功,将会再次颠覆整个电影行业,届时全行业将会又一次迎来从设备开始的大换血。”

李安和卡梅隆们正忙于用技术革新提升观众的观看体验,而另一部分导演则试图以技术革新提升影片的艺术水准,这其中便包括曾执导过《美国丽人》《007:大破天幕杀机》的英国导演萨姆·门德斯,在其执导的最新作品《1917》中,萨姆·门德斯尝试运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让电影片长与故事发生时间同步,重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波澜壮阔。

作为难度最高、技巧性最强的拍摄手法之一,一镜到底(即拍摄中没有剪切情况,运用一个镜头拍摄完成)在此前的作品中并不罕见,而与以往由多个长镜头拼接而成的电影相比,《1917》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全片将完全由一个镜头完成,也即110分钟的长镜头与影片片长等长,而为《1917》掌镜的,是英国著名摄影师罗杰·狄金斯,他曾14次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并凭《银翼杀手2049》圆梦奥斯卡。

与以往电影相比,作为战争类型片,《1917》在拍摄中还面临着另一大难点,影片全程采用实景拍摄的方式,相较于室内拍摄,外景地的地势、天气等条件更加复杂,于是我们看到在影片最新曝光的花絮中,有时为了等到最好的光照强度,整个摄影团队会等上一整天,而在正式拍摄中,摄影机有时由摄影师手持,有时吊在高空中的缆线上,有时又由摄影师坐在小吉普车上跟拍主角,和主角一起越过泥潭、趟过河流……

在导演萨姆·门德斯看来,一镜到底拍摄方式,不仅是战争片的一大突破,让观众在观看战争片时产生身临其境的观感,同时也是在科技发展的今天电影与时俱进的表现。

结语


电影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经过20世纪无数先驱导演的摸索后,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2D到3D等多次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演变,而以李安、詹姆斯·卡梅隆为代表的一批具有探索精神的导演,也正在身体力行跟随着前辈们的道路,提升电影的拍摄、放映技术和观众的观看体验,作为与科技发展结合最紧密的电影,未来在技术上的革新仍有无限可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影视产业观察 文|迈克李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2cZ_xP8UR1bQh9yi3zfKog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6pian.cn/news/6396.html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为影视制作从业者提供专业摄影摄像资讯、干货、经验教程分享。
推荐文章 更多+
拍片计算器-拍片估价

关注我们

牛片网微信公众号
牛片网官方QQ群
分享给其他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