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影《罗马假日》的故事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一个来自欧洲的公主,在造访罗马的时候,偷偷溜出了酒店。她希望像一个普通人一样生活,至少在罗马的时候是这样。
她在旅途中遇到了一个记者,他带着公主周游罗马,但公主不知道,他的意图不过是利用她来编写一个好故事。不过很快,二人就坠入了爱河。
这部电影由备受尊敬的德裔美籍导演威廉·惠勒执导,他喜欢运用中景镜头和远景镜头来表现角色的高贵。
公主由天然去雕饰且具有贵族气息的奥黛丽·赫本饰演,饰演记者的是好好先生格里高利·派克。在惠勒的调教下,这些演员让角色显得得体和可敬。
故事快要结束的时候,公主回到了她的酒店,而记者决定不再报道这个故事,这样的做法至少在20世纪50年代是非常得体的。
在电影中,惠勒非常节制地使用特写镜头,因为这种镜头太多会显得太过具有侵略性或者不合时宜,比如直接拍摄伊丽莎白女王的脸部特写。
因而,惠勒大量使用中景镜头,以便让观众和从城堡里走出来的公主保持适度的距离。对一部经典电影而言,这是最佳的景别位置。导演通过有深意的表现手法定义和提升了人物的魅力。
《罗马假日》
而电影《半个尼尔森》的拍摄方法则是与《罗马假日》背道而驰。当然,按电影本身的要求而言,它也应该这样。
故事的场景位于生存环境艰难的布鲁克林区,这可是充斥着毒品的世界。况且,拍摄的时间是2006年,与1953年相比,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半个尼尔森》的视觉风格与《罗马假日》截然不同。摄影师安德利杰·帕瑞克在整部电影中,仅仅运用了手持摄影机的拍摄方式。在拍摄某些长镜头后,他的手一定很酸疼。
电影的视觉效果有些轻微的晃动感,用“起伏”这个词或许更精准些。如今的观众,对这种视觉效果已经习以为常了。与之相比,惠勒绝不可能让他的摄影师做同样的事情。
《半个尼尔森》
帕瑞克的风格就像穿牛仔裤,随意、自然。他也移动摄影机,但移动得非常缓慢。在拍摄过程中,他会通过身体旋转的方式带动摄影机的运动,他的调焦员不断调整焦点的位置。
他先将焦点从斜后方对准瑞恩·高斯林的头,接着把摄影机轻微摇向莎莉卡·艾普斯。莎莉卡13岁,她是高斯林的守护天使,此时,她位于后景,只是还显得有点失焦。接下来,帕瑞克重新调整焦距,高斯林的头变得模糊起来,而莎莉卡则逐渐清晰起来。
电影里的一些镜头就像用家用自动调焦摄影机拍出的家庭电影一样,而这就是导演瑞恩·弗雷克所追求的。在《罗马假日》中,你绝对看不到这样的影像效果。
《半个尼尔森》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泰伦斯·马力克执导的《新世界》。很多批评家都评论过这部充满艺术气息和奇幻效果的电影,它讲述的是首批北美外来定居者与当地土著居民之间发生的事情。
在这部电影中,马力克是如何施展他的魔法的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波卡洪塔斯(奥丽安加·基尔彻饰)和约翰·史密斯(柯林·法瑞尔饰)是如何坠入爱河的。
为了展现这一过程,摄影师运用了一个3分钟的蒙太奇完美地展现了北美这块处女地,以及其赋予波卡洪塔斯和史密斯的纯情。没有手持摄影,没有摄影机的摇晃,摄影机只是被放置在轨道上和三脚架上。
在拍摄这场戏时,导演没有展现激情的场面,他只是让这对爱侣温柔地轻吻嘴唇、脸颊和脖颈。导演最不希望的就是把这场戏拍得过于粗暴,让人产生这是强奸北美的联想。
在一组近似于精神性爱的镜头之后,一组交切镜头展现了詹姆士河和四周的森林:鸟儿在森林中飞舞,静静流淌的河水被漂浮的小种子点缀着,草丛长到了人的腰部,阴沉的天空开始下起雨来,天空虽然阴沉但并不压抑,雨滴也是清新的。柔和的水浪拍打着詹姆士河的河岸,而那正是波卡洪塔斯和史密斯的嬉戏地。
《新世界》
同时值得倾听的还有声音。在展现这对爱侣坠入爱河的时候,剪辑师在自然美景和这对恋人之间来回剪辑,与此同时,我们听到来自镜头外的两首诗歌,一首来自波卡洪塔斯,另一首来自史密斯。
波卡洪塔斯:妈妈,你居住在哪里?
天空上,云朵里,大海中?让我看看你的脸。
给我一个暗示,我们就会站起来,就会站起来。
我害怕我自己。上帝在看着我。
如果不在你身边,生活会是怎样?
当然,波卡洪塔斯既没有这么说,也没有进行这样的想象。这只是一种声音,类似于配乐。加之混音器把自然的声音,鸟鸣声、风声、河水流动的声音调大了很多,并加入了些许混响,翱翔九霄般的瓦格纳风格的音乐,以此彰显理想世界的图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电影摄影师 文|吉姆·派珀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d9YRczgSBXuFpEJb_rwWw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6pian.cn/news/6394.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