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Netflix推出的纪录片《无辜档案》在外网引起了很高的关注。该片取材于非营利组织“冤案平反计划”(Innocence Project)代理过的真实案件,在讲述冤假错案背后故事的同时,还揭露了美国刑事司法体系内部许多不为人知的勾当。
与Netflix以往几部讲述误判案件的纪录片相比,该片优秀的地方在于叙事逻辑清晰,影片中采访了大量的受害者家属、被告人、律师、陪审员等,他们为案件提供了补充信息,也因为有基本的案件展示做基础,不会让人有内容偏向主观判断的感觉。
一场由“咬痕”开始的“冤案平反计划”
早期,DNA等技术还没有被运用到司法体系时,凶手最终是谁,全取决于警方和司法部门的猜测。而他们判定的标准也只能靠轮胎印记、齿痕印记等一些基础到不能再基础的线索来判定。
“我们一开始就认为司法体系存在许多问题,DNA会成为一颗魔弹,会让我们看到这么多旧案子判错了人,于是1992年我们创立了冤案平反计划,到2000年,我们每年都会收到至少数千封犯人来信。”
肯尼.布鲁尔就是千封来信者之一。1992年的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奸杀幼儿案忽然找上了他,而最终判定他是凶手的理由非常滑稽,是一份来自警方的法医报告。报告显示,肯尼牙齿形状与被害人身上的齿痕相匹配,而认定匹配的标准也非常简单,就是肯尼牙齿模型与咬伤部位大小间距是一样的。但问题在于,被害女孩被丢进了池塘,尸体已经浮肿,形状怪异的伤痕怎么就能确定是咬痕呢?并且正常来讲,人需要两排牙齿同时发力才能咬出咬痕,而小女孩身上的咬痕是单排的,与之相对的另一边却没有丝毫伤痕,这完全不合理。
当时的密西西比还没有使用DNA技术,调查组人员希望验尸时采集的强奸证据套装,能够提供生物样本进行DNA检验,经过基因检测排除了肯尼奸杀他人的罪名。
起初案子负责人以为有了DNA检测结果,不但有罪判决会被撤销,起诉也会被撤回,肯尼就能回到家人身边,但事情却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法官认为虽然DNA检测与肯尼不匹配,也不能代表人不是他杀的,因为孩子是在半夜从窗户被人带出,没有人协助她根本出不来,而肯尼可以协助将孩子带出这间房子,这样他也是犯罪的。
原本,调查小组想用DNA来给沉冤入狱的人洗清罪名,但之后意识到更紧迫的问题,那就是他们当初怎么会被判入狱的?这才是冤案平反计划应该关心的问题。于是他们建立了战略诉讼组,尝试靠法律往正确的方向走。
为了拆穿咬痕证言,向陪审团解释这些印记是由什么造成的,调查小组人员来到肯尼生活的城市,试图还原当年的案件。他们特地找来了法医、昆虫学者,经过实验,最后断定女孩身上的印记是小龙虾造成的。但仅凭一个证据依旧不行,接下来,他们搜集了事发那几年类似的新闻报道,问了附近的居民,查看在这个时间段有没有相同的案件出现,一个叫“乐文.布鲁克斯”的男子出现在调查小组视眼中。
试图找出误判原因,
用科学纠正当初错误的判断
乐文与肯尼的犯案过程几乎一摸一样,同样是绑架3岁女孩,同样是半夜在女孩床上把女孩绑架走,同样是强奸后扔到水池里,相隔几公里,在同一个社区,而乐文的案件比肯尼早一年半,当调查小组发现时,乐文已经被关押了16年了。而警方对乐文定案的证据也是来自一份与之相匹配的齿痕,还有来自一个5岁小女孩的证词。
警方与法官敷衍了事,在证据不完整的情况下,想赶紧结束这个案件。5岁的姐姐是唯一目睹妹妹被带走的,因此,警方找了一个当时非常受孩子喜欢的儿童节目主持人邦奇大叔来询问。调查小组将当时的录音再次翻出来听时发现,邦奇大叔在询问女孩时虽然看上去加入了一些细节问答,但明显能听出女孩回答被邦奇大叔引导了,谈话中小女孩说话非常天马行空,甚至说看到男子坐飞机飞走了,而以当时的环境来看,她根本不可能看到这些的。
我们都知道一个5岁孩子的证词是不足以证明案件的,可法官却儿戏般地让这个孩子当庭指证了被告人,加之当时小女孩失踪的时间,乐文恰好一个人在家,没有人为他证明,这个案子就这样结束了。
尽管举证过程有着诸多漏洞,但当时负责这个案件的是当地非常有名的检察官,他凭借强有力的法律造诣以及高超的口才,在法庭上说服了法官和陪审团,认定乐文就是奸杀小女孩的人。
乐文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打工仔,每个月的工资也只够自己的生活费,既没有人脉,也没有资源,但要挑战政府和专家的权威,简直是螳臂当车。
2007年,法院同意乐文案件重审,调查小组在准备证据时,将两起案件的所有证据发给了布雷克医生,里面不仅有强奸犯的证据套件,还有两个相关案件嫌犯的参考样本。这两起相关案件都被设为犯罪嫌疑人的约翰逊居然与肯尼案件的精子DNA样本匹配,在之后的审问中他承认了自己两起案件的犯罪经过。
最后,法庭将两起案件放在了一起重审,许多媒体和群众前来见证这一时刻,当听到法官宣布释放两名误判人员时,全场响起了热烈掌声,家人们更是哭成一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肯尼说,“我不想想过去,只想想未来”,乐文则含泪说“我终于和家人团聚了”。
误判不仅让无辜人受到不可弥补的创伤,对他们的家庭也是一种不可磨灭的重创,同时也让民众对司法体系的完善开始产生怀疑。
警方与司法部门相勾结,
无视法律存在
90年代初的美国,涉黑势力增多,整个大环境都非常紧张,强效可卡因在美国洛杉矶林伍得区盛行,飞车枪击事件接连不断,死人也成为常有的事情。仅1990年,洛杉矶就有700人因枪击暴力事件被杀。
1991年,林伍得区发生了一起枪击案,一辆轿车在夜色中慢慢行驶过街道,副驾驶上的人掏出手枪,杀害了一名站在街边的居民。六天后的早晨,一群警察疯狂敲着弗朗基家的门,等弗朗基打开门,警察立马将他铐了起来。到了警局,弗朗基才知道,原来他被人莫名其妙指认成杀人犯,起初弗朗基并不惧怕,因为他知道这件事情不是他做的,查清楚了自己自然就能回家,可第二天他便直接被关进了少管所,自此便开始了他的噩梦。
警方找到案发时在场的几位青少年询问,其中一个青少年为了赶紧摆脱询问,便主动说自己能指证开抢的人,但实际上,事发突然,又是黑夜时分,根本没能看清对方的相貌。少年在警方拿出的相册中随便指认一个人,那个人便是弗朗基。
开庭前,少年与弗朗基聊了几句,但此时他已不想撒谎,警方在看到少年动摇后,便把他拉到角落不断地诱导、暗示他,还利用其有案底威胁他好好配合。
即使弗朗基的证言中有一部分不在场证据,可警方完全不相信,因为他所谓的证人恰好是自己的爸爸,所以警方认为弗朗基在撒谎,这就好比一个坏学生说周五放假的晚上不出去玩,在家做作业一样让人不可相信。只要警方向陪审团说犯罪嫌疑人在说慌,他的说词不予采纳,那么陪审团是愿意相信警方的。
当时美国洛杉矶黑帮猖獗,杀人不眨眼,导致杀人事件也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下,只要有人说“某某人,确定是某某人杀害的”,陪审团就愿意相信这个人说的话,一方面他们想破案立功,也给受害人家属有个交代,另一方面,他们也想找各种理由将黑帮分子关进监狱,至少不会让他们再害人,而弗朗基当时所在的青年帮,正是被警方严重打击的帮派之一。
与弗朗基一样被冤枉入狱的,还有在同一年因抢劫枪击事件入狱的切斯特。这个案子同样疑点重重,可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那就是目击证人都曾遭到办案警察的威胁,如若不配合,就要去坐牢。而这一切居然还是被当地检察院授意的。
这些手握权力的人相互勾结,试图用最快的方式将案件结束,将法律玩弄于鼓掌之上,这些原本在民众心中给予安全感、最神圣的职业,却成为残害良民的刽子手。而更可气的是,就算确凿的事实摆在面前,曾经犯下错误的人,也依旧不愿意改正。甚至多次威胁平反组织调查人员,检察官也对平反组织的上诉证据百般阻挠,试图掩藏自己曾经犯下的恶行。
的确,要平反一个案件并不容易,因为每调查一个案件,实际上就是在与检察官、警察、法医进行对抗,与司法系统进行抗衡。可那些喊冤入狱的无辜者,谁又来为他们的倒霉人生买单呢?
正义虽会迟到,但它总会到来。在“冤案平反计划”这个民间非营利组织多年的不懈努力下,司法在断案时出现的问题终于受到官方回应,2007年开始,美国检察院内部成立了“定罪完善小组”,就刑事司法体系中是否存在错案问题进行检视,这是美国司法体系中的一个里程碑,对于成千上万的未平反者来说,这是极大好消息。而此时,这个民间非营利组织不仅成功推动了司法改革,同时也为367名无辜人员(其中包括21名死刑犯)洗清了罪名。
误判,虽然对于警察与法官来说,只是职业生涯中很小的意外事件,但对当事人来讲却是一辈子无法弥补的创伤。当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说自己的法律体系非常完善,许多法律条例也是在错误中逐步完善的,不过,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误判的概率在今后也会越来越低。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第一制片人 文|格格巫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JS2bFofN7cfwpnHVYnYw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6pian.cn/news/6232.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