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曾经风靡全球、斩获3项金球奖和15项艾美奖的经典英国时代剧《唐顿庄园》在收官四年之后,首次登上大银幕。
2010年,由英国ITV打造的古典剧《唐顿庄园》,以其沉稳大气的考究制作,首播即成爆款,甚至成为当年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复古时尚单品的带货王,更是后来艾美奖历史上收获提名最多的非美国出品剧集。
英剧《唐顿庄园》描绘了1912-1925年发生在旧式贵族格兰瑟姆伯爵所属的唐顿庄园里的故事。电影版《唐顿庄园》由迈克尔·恩格勒执导,剧本由剧版编剧朱利安·费洛斯操刀,一众英剧原班人马组团出演,讲述的是1927年英国国王王后造访唐顿庄园前后发生的故事。电影版作为剧版的大结局,交待了各成员最终的人物命运,以合家欢的大团圆结局告慰了广大粉丝剧迷。
影版《唐顿庄园》是对于电视剧版原汁原味的呈现,满足了电视剧迷的情怀诉求。电影观众超过七成为女性,35岁以上的观众占到了六成以上,属于略小众却精良的粉丝向电影。影版展现出了与电视剧不一样的剖面图,节奏节拍较剧版更为强烈,惟一的缺憾就是少了马修“大表哥”。已经在剧中车祸故去的“大表哥”此次未能像影版《绝命毒师》里的老白一样,在主角的回忆中惊艳登场。
与剧版重点表现英国上层贵族的那些事相比较,电影版更像是“一票仆人挑大梁”。片中面对王室严苛又考究的接待规格,以贝茨和安娜为首的住家仆人们,雄心勃勃地挑战皇家仆人,决定来一场唐顿式的高规格款待,以捍卫唐顿庄园的荣耀。
在国王王后莅临的重场戏之前,编剧做了大量细致的铺陈:威尔森领着皇家贴身男女仆先行赶到,指导唐顿庄园的住家仆人;威尔森纠正巴罗的说法,他是国王的贴身首席男官,不是什么管家;国王王后的食材都是特供的,皇家主厨考贝特只为王室烹饪,唐顿厨娘只配做皇家仆人的饭菜,并且唐顿仆人只能侍候皇家仆人,皇家仆人不愿和唐顿仆人一起在仆人大厅用餐;接待阵仗之大,新管家巴罗应付不来,玛丽搬来救兵老管家卡森,皇家仆人的傲慢和排挤连卡森也招架不住,巴罗在一旁看卡森笑话;阅兵式明日在即,需要连夜布置好露天座椅,天却下起了暴雨;鼓吹爱尔兰独立的极端分子计划在唐顿暗杀国王,蠢蠢欲动……
片中,编剧让过场戏极大地发挥了作用。作为说明性、穿插性和过渡性场面的过场戏,为重点场面服务,可以介绍功能性人物和次要人物,为剧情发展铺排伏线,调整节奏。过场戏的“包袱”弄不好,重场戏的“包袱”就抖不响。在这里,好的过场戏,往往使次要人物和功能性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回到英剧《唐顿庄园》,有人说这是一部家庭伦理肥皂剧,也有人说这是一部严肃的历史剧。但在编剧费罗斯看来,仅仅把《唐顿庄园》视为一部历史剧,那就把它看轻了。编剧费罗斯有意将故事背景安放在一战前夕。一战是英国贵族逐步走向没落的分水岭,也是英国处于蒸汽时代和电气化时代更迭之时。通过一座旧式贵族庄园的变迁,以小巫见大巫,可以折射出英国在一战前后的社会百态,新旧价值观在这里不断地碰撞角力。这是一曲旧世界的挽歌和新世界的礼赞。
所以,《唐顿庄园》并非是简单的英国上层社会家长理短、楼上楼下的故事,它呈现的是一种“继承与革新”的冲突和呐喊,写的是时代精神,看的是人物命运。
除了一战背景以外,故事涉及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一战前)、西班牙流感肆虐、爱尔兰独立战争、德国纳粹主义兴起、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英国遗产税出台、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等重大历史事件。
在当时以男为尊、等级分明的英国社会里,女编剧费罗斯对于三位贵族千金的设定,也十分值得玩味。正如剧中所云,“永恒的只有变化”。由第一季到第六季,英国女性地位的升迁成为了时代洪流中不可阻挡的标志印记。
一战不仅冲击了原本阶级分明的英国社会,男仆上前线,女仆去上菜……而战后英国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新型贵族和新兴中产阶级的朝气蓬勃,工人阶级的崛起(相较于仆人,工人们更愿意在工厂或商店工作,以便挣取更灵活的时间)……这一幕幕新旧更迭的时代片段,像厨娘帕特莫太太手中的苏打粉一样,被巧妙地糅在了《唐顿庄园》的面团里。
我们知道,英剧的商业压力和收视压力好于美剧,制作精良考究,更重品质。一部经典的英剧总是让人等到望穿秋水。
与众多美剧的强剧情、强节奏不同,英剧《唐顿庄园》看似不温不火,实则暗潮汹涌;看似娓娓道来,实则冲突不断。故事以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为开场,从庄园主客易位的矛盾冲突写起,却并不完全拘泥于只展现主客易位的矛盾冲突。
剧中看似缺少剑拔弩张和强烈的外部冲突,实则不然。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主人公的内心冲突,时代巨变的外部冲突,一个倒都没少。戏剧冲突关键体现在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层面,将笔触集中在揭示和描绘人物内心动作的发展轨迹的剧作,却更难能可贵。
在剧中,出现了大量的晚餐、晚宴的戏码,生动再现了当时英国贵族家庭典型的生活场景。对于英国贵族而言,进餐是一种仪式,每每还要更衣盛装出席。对于平民、仆人而言,食物、充饥才是重点。而这种贵族式的表现方式,在剧中也被应用于人物的转变当中。第四季,剧中通过一场带有贵族标签和仪式感的骑马戏,宣告女主玛丽从马修之死的打击中重新振作走了出来。
在创作手法上,编剧通过一两个大事件贯穿每一季,例如第一季,以“唐顿易主和玛丽的丑闻”两个大事件贯穿整季;第二季则以一战为背景,这时故事稍显沉郁一些,以“唐顿庄园作为伤兵疗养院和玛丽马修的情感纠葛”贯穿整季。其中,疗养院这一情节取自于唐顿庄园原型城堡的主人——赫伯特家族在一战时的真实写照。
而到了每一集,则依据几条既定的人物线索穿插写来。丰富多彩的群戏是该剧的特色,群戏则通过每位人物独立的故事线索铺陈开来,例如第一季贝茨的“去与留”、三小姐茜珀的“女权的抗争”、帕特莫太太的眼疾等等。
于是,我们不仅看到了主人公玛丽的傲慢与偏见,主要人物老伯爵夫人的睿智与英式幽默,二小姐的嫉妒、悲情与成长,更看到了次要人物男仆托马斯在好人与坏人边界上的游走,既看到他外在的另类,又看见了他内心的孤独……
另外,在人物刻画方面,编剧擅于抓住细节。例如,刻画伯爵罗伯特与夫人柯拉置气的情绪时,每到此时,老爷罗伯特总会对一些莫名其妙的小事表达不满,要么是男仆莫斯利的头发,又抑或是爱犬艾西斯被勾搭调情等等,这里既有喜剧效果,又符合人物性格。
不过,尽管编剧在人物的关系线上颇费思量,但对于长达六季的系列剧集来说,很好地保持创作上的延续性并不是一件易事,需要通过不断的场面拓展来实现,例如引入新的人物、新的恋情、新的三角关系、新的强冲突等等。第六季,以玛丽亨利的新恋情和医院的时代改革为主线,这是老爷罗伯特为继承人玛丽放权的一季,也是编剧写不动、后劲乏力的一季,也难免陷入了套路深的创作泥沼,某些桥段例如“通过误诊来改变剧中人物关系”等手法在剧中被多次启用。
休斯太太说,“再好的关系也有起有落”。这是唐顿庄园里“鸡汤妈”女管家休斯太太时不时迸出的一些至理名言。在时代的浪潮面前,人们往往是渺小的,“继承与革新”于现代人而言,亦如是。
电影结尾处,当女主玛丽接受奶奶老伯爵夫人的嘱托、正式接过唐顿庄园主人的接力棒时,似乎是对于现实的一种喊话。现实中,唐顿庄园的原型——海特利尔城堡,仍由管家克林一如既往地照料家族成员的起居,数百年的餐具摆放依然如昨,仍保持着井然又精致的接待规格。庄园狼头大门上篆刻的法语“我只为您服务”还清晰可见。今天,现代的英国私立学校里还保留有贵族的传统文化。或许,当我们看懂了《唐顿庄园》,便读懂了这种文化。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cc 来源/编剧帮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r8O2wO2C-PdmdH10zfGERg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