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军事题材电影怎样更好地适应观众的高标准要求,无论对剧本创作还是对艺术家的表演来说都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考验。电影《解放·终局营救》在这方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作品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精彩的艺术表现和感人的故事,塑造了我军炮兵连长蔡兴福、侦察兵马宝树等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为军事题材电影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如果就故事本身来说,电影《解放·终局营救》的叙事并不是十分复杂。作品选取的是解放天津时的一个特殊视角,以平津战役总攻前夕为背景,讴歌了我军官兵临危不惧、敢于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1949年1月,北方寒冷的冬天,我军将国民党50万大军围困在平津地区,总攻即将开始。能否和平解放北平,天津这一仗打得怎样至关重要。正是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为了给总攻天津扫平道路,上级派炮兵连长蔡兴福、侦察兵马宝树、廖枫,炮兵实习参谋葛贵忱,乔装潜入天津城。恰在这时,负责转移北平守军眷属的国民党军需官姚哲,在宪兵营长钱卓群的暗算下成为通缉犯,带女儿出逃时与进城的蔡兴福一行人相遇。于是,蔡兴福准备挟持姚哲完成自己的侦察任务。随着目标任务的逐渐明晰,姚哲被暗算背后的秘密、钱卓群企图破坏北平和平谈判的阴谋、蔡兴福失踪儿子的下落都慢慢显露出来。作品进而围绕几个孩子的命运展开了故事叙事。可以说,这种在普通人的人生命运下写战争的叙事方法,一波三折,扣人心弦。除了抓人眼球的宏大战争叙事之外,《解放·终局营救》力求刻画和表现小人物。因此,一批小人物的形象成为这部作品最为出彩的看点。导演李少红曾表示创作这部电影的初衷,是向父辈英雄致敬。所以,编导选择了“父亲”这样一个指向性很强的人物,作为整部故事的切入点。影片中的炮兵连长蔡兴福看起来更像是一位不近人情的父亲:儿子在大战之前不幸走失,他奉命进城执行侦察任务时,本来有机会去寻找儿子,但秉持一切以执行任务为先、以革命为先的原则,舍小家顾大家,这背后必然是难以言说的矛盾和苦痛。同样是面对儿女,国民党军需官姚哲则完全表现为另一种情感:对女儿的爱超越一切。作品中,姚哲的女儿姚君兰在炮火下的各种险境中备受煎熬。面对被人告密的愤怒和救女儿的双重情感夹击,姚哲一次次躲过险境,最后选择与蔡兴福并肩作战,成为一个更好、更称职的父亲。两位父亲,命运交错在一起,共同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影片从头至尾充满了思想和信念的质感,这种质感源于描写和叙述的细腻。这一点,在对人物的情感、细节和人文情怀的表现上更为突出。以炮兵连长蔡兴福为代表的我军官兵,为了让炮火下的百姓撤离险境、远离苦难,在战场上奋战到最后一刻;相反,国民党军官仅仅为了抢救自己的孩子而远离炮火。这种强烈对比的描述,更能显现共产党人赤诚为民的宗旨,也更能表现我党我军的初心和使命。《解放·终局营救》画面的强烈冲击力,让人倍感大战即将到来时浓重的氛围。看似没有表现平津战役的主要场面,但那种一触即发的战争气氛给人以别样感受。眼下,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影电视作品已经进入创作的又一个高峰期。怎么表现重大历史事件,怎么写好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怎么更真实地展现革命英雄主义,怎么赢得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对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喜爱,的确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正是在这一点上,《解放·终局营救》进行了大胆且成功的尝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编剧帮 来源/编剧帮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aqyJDiH2-55JTZEskKvJow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