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未来我们都可以“不用聚集到一个拍摄场地就能完成电影制作”吗?影视拍摄也将“线上化”吗?还有什么可以被“线上化”?
《驯猫侠》概念片
据悉,该片将采用全程虚拟制片来完成制作。我们联络到该项目导演,澳门科技大学VR实验室负责人孙武,对“虚拟制片技术”进行全面追踪报道。
问:“虚拟制片”是什么意思?
孙武:“虚拟制片(Virtual Production)”其实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技术了,好莱坞已经玩得“溜到飞起”,限于国内制片预算以及人才水平问题,“虚拟制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国内刚开始没几年。
我们所熟知的很多大片都是采用虚拟制片系统完成的。从最早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就在探索虚拟制片的相关技术。直到《阿凡达》,产生了质的飞跃。
詹姆斯·卡梅隆以及众多数字艺术家和工程师们期待:在摄影棚里就能看到影片的最终成果,而不是等到影片拍完之后。他们期望在现场,就能看到成片,从而判断自己拍的够不够理想。
所以,直至当今,“虚拟制片”已经不只单纯的CG制作的技术,而是一整套“所见即所得”的全新电影制作流程和制作思维。
问:具体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孙武:简单来说,主要体现在开发阶段的“线上沟通”,制作阶段的“实时呈现”,后期阶段的“远程指导”。
/开发阶段/
当今的大部分电影制作(不只是科幻、奇幻等特效片),都和数字技术有关,因此,剧本阶段就应该和后期部门打通。如何打通呢?
结合我们这次制作的概念预告片来说,我们需要结合后期部门,同时考虑六个主要方面的问题:1.预算;2.风格;3.目标受众;4.制片计划;5.剧本创作计划;6.实施计划。
在这个项目开发中,我作为编剧、导演,我们实验室的研究生周思达作为分镜导演,和后期部门在此期间一面都没有见过,每天通过线上,通过一些软件应用,诸如:Shot Designer、Shotpro等来向后期部门展示导演想要实现的效果。这两款软件在IPAD上就可以操作,技术门槛非常低。
用Shot Designer 演示机位图
用Shotpro 描述场景与分镜
我们根据团队可实现的效果,来去调整剧本内容。这一点非常重要,过去是,我们写了一年剧本,花了上百万编剧费,然后准备实施的时候发现,我们的几千万预算根本不可能在国内实现这些效果。那么开发阶段这个沟通,就会节省大量的预算和避免失误的判断。
/准备和制作阶段/
在准备和制作阶段,未来也可能实现导演都不用去现场就可以完成制作的情境。你看现在的短视频,作为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变得越来越便捷。
我在澳门我们的实验室拍一段小视频,告诉演员做什么样的动作,演员在中科院太仓研究所的摄影棚完成动作并拍摄下来,BMP Studio的后期制作部门就可以实时获取代理文件,进行制作处理。每天处理的镜头,再上传到线上,我在澳门可以每天检验,确定哪些镜头通过,哪些需要修改。
SC-8目VR+5G直播系统
不只特效镜头如此,我们还能利用5G技术,完成更多令人期待的制作和学习方式。
我们通过与【SC在线电影学院】的合作,可以随时调集遍布在全世界的创作者,他们因为在线上接受了统一和系统的拍摄思维训练,掌握了我们线上沟通的50多种表格,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去拍摄到你想要的镜头,这就免去了从一个“中心”调集团队去拍摄的行程等费用,所以可以理解为一种“分布式”的创作思维。
“5G+VR”直播技术又能帮助我们实现在异地指挥现场的可能。
/后期制作阶段/
后期制作阶段,将变得异常迅速,因为前期都已经“所见即所得”,后期只是进行细调,那么现在已经出现很多软件,是可以用来在线审核的。
大家比较熟悉的技术,就是这次特殊的隔离时期,大家都在用的在线会议和在线课程系统。我们完全可以在家里,喝着小酒,就指挥另一端正在家中工作的后期人员,完成精细的调整。
问:那在这次技术的推进中,澳科大VR实验室、中科院太仓所和BMP分别承担哪些任务?
孙武:我们实验室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虚拟制片系统流程、虚拟现实及视听语言研究、影视剧本开发、互动内容开发等;
中科院太仓所在虚拟制片技术的程序开发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所以这次合作他们的技术实力也很重要;
BMP有多年的CG制作经验,参与过数十个大、小影视项目,他们承担了全部的CG制作。我们算是一条流程上的整合合作,密切配合。
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VR实验室的工作现场
学生参与实践和研究
问:那虚拟制片系统除了影视上的应用还有其他应用吗?
孙武:“虚拟制片系统”可能落地最快的应用估计会直接用在“直播行业”,我们可以构建任何可能的虚拟场景,让主播们在气氛符合的场景中发挥他们的才华。其他行业,诸如教育、医疗、营销等,都是刚需,落地的可能性也极大。
如图示意,虚拟制片技术即将应用于“直播行业”
我最早是在16年,认识了美剧《行尸走肉》的视效总监SAM。从他那里了解到好莱坞虚拟制片的发展状况,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觉得可以期待的应用将会非常广泛,但是需要时间,并且要匹配社会发展的需求。有很多好的技术,甚至是跨时代的发明,没有与社会经济发展或大众需求匹配而被埋没。所以,从理性和贴近现实的角度分析,虚拟制片技术可能把一切都线上化。
导演孙武和《行尸走肉》视效总监SAM在一起
问: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到这部《驯猫侠》?
孙武:我们预估是在2021年院线上映,但是还要克服很多困难,这都是未知数。
问:哪些困难呢?
孙武:诸如剧作的问题,这与我们的特殊情况有关,我们同时撰写了3部完全不同的系列故事,以应对最新的政策;资金也是要面对的困难之一,涉及到特效制作的影片投资过亿才能保证基本制作质量,所以我们希望能从细腻的小故事来入手,而不是动辄“山崩地裂、宇宙爆炸”的宏大叙事;
最大的困难仍然是国内的影视技术人才的艺术造诣和创造力问题,我们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做“小学生的功课”,“如何把一只猫设计的可爱一些?”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教育范式下,得到的往往是千篇一律的答案。
不过一些实验的短内容会以短视频的形式很快和大家见面,我们也期待能跟更多的机构进行合作,共同促成虚拟制片技术在国内的落地。年轻一代的观众想象力越来越丰富,我们有理由相信,虚拟制片将成为未来中国影视制作的主流技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电影摄影师 文|拍电影网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EjTTd3uxYsb85_WPh0txw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6pian.cn/news/6002.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