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这些年来的众多续集,能和前作平起平坐的剧集为数不多,称得上精品的更是寥寥无几。大部分的“剧N代”似乎只能续集不能续命——讲不好故事,玩烂了情怀,最终只能在吐槽声中黯然告别。而这并不能阻挡各大片方对按季开发剧集的热情:《河神2》《大江大河2》《无心法师3》《古董局中局2之鉴墨寻瓷》《鬼吹灯之龙岭迷窟》《使徒行者3》等二十余部剧N代正在赶来的路上,爱优腾等平台手头也都有正在按季开发的大IP项目。
面对口碑热度相当不稳定的续集们,如何摆脱“狗尾续貂”的宿命,成为“剧N代”们面临的最大难题。
概念界定不明晰的“中国式”按季开发剧集
一部优秀的影视剧形成系列IP会带来可观效益,这让多季开发剧集成为平台和影视公司都想啃下来的“硬骨头”。只要第一部推出之时市场反应够好,投资方往往都会开始盘算拍摄下一部,亦或是借助原IP的影响力,直接以季播的方式来打造剧集。
与美剧有固定的播出季、边拍边播的特征不同,国内季播剧随意性较大且至今未有清晰的界定。但凡制作超过两部以上的剧集都可以划分至季播剧的范畴,具体来说,国内的季播剧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最常见的也是最稳妥的方式:拍摄人气影视剧的续集。当一部电视剧成为爆款以后,制作方开始筹拍第二季、第三季……毕竟这些人气剧拥有大量的粉丝基础,仅仅冠上前作的剧名,就会有大量的观众感兴趣。比如“暑假见”的《还珠格格》《家有儿女》《重案六组》《铁齿铜牙纪晓岚》《琅琊榜》等。
较为常见的还有一些具有持续开发价值的系列剧,也是当下平台较为青睐的方式:从立项之初就有多季开发的定位。这样的方式能最大程度地挖掘IP的价值,延续IP生命力。比如《暗黑者》《灵魂摆渡》《河神》,以及去年大热的《全职高手》《长安十二时辰》和《庆余年》,其中《庆余年》在开发之初就定下了五年三季的规模。
再者,就是“伪季播剧”形式——虽然是以季播的方式播出,但实际是一次性拍摄完成,且每季推出的间隔时间仅一两个月。这种制作模式,使得剧集没有后续调整的空间。比如《诛仙青云志》《大唐荣耀》《余罪》《狐狸的夏天》《热血长安》等,其中《大唐荣耀》共拍摄两季92集,而且两季播出时间仅相隔一个月。
不少平台也在按季开发上玩出了新花样,寻求更多元化的“IP”影响力延续方式。比如“振华三部曲”:《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暗恋橘生淮南》;在《无证之罪》之后打造的《原生之罪》;《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后的《三生三世枕上书》;《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等等,都是基于同一个宇宙进行开发,并借助了前作的热度,但在故事上有更大的创作空间和新鲜感。
与美剧动辄七八季不同,国内的季播剧除了12季的《乡村爱情》、5季的《爱情公寓》和5季的《康熙微服私访记》,基本都还未超过四季。并且往往到了第二季,就开始出现乏力,比如《欢乐颂》从第一部的7.4分到第二部的5.4分,《暗黑者》第一部8.1分到第三部的6.3分,《爱情公寓》第一部的8分到第五部的6.6分,“续集们”的生命力似乎不太持久。
为什么“续集”们不好看了?
“续集”年年有,一年比一年多。影视产业观察统计了2019年优爱腾上线的续集剧数量,较2016年的16部,增长了四倍,但能延续口碑的却凤毛麟角,那这些续集为什么逃不开“狗尾续貂”的魔咒呢?
1
主创大换血,剧粉难接受
能够拍摄续集的剧集,大部分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主创演员上,都是让观众满意的。在持续热度的积累下,也形成了观众与剧中主创角色的情感连接。续集一旦更换演员,剧集的延续性受到严重影响,就会产生角色和演员的割裂感,让粉丝们难以接受。
近年来,《无心法师》第二、三部因为凑不齐金晨、张若昀,徒手拆了两对CP,引发观众不满;《琅琊榜之风起长林》虽然主创团队导演编剧等没有改变,但胡歌、王凯、刘涛、刘敏涛等原班人马的缺席,即使制作水准持续在线,但也无法延续《琅琊榜》曾经的“风光”;而《将夜2》因为将“宁缺”陈飞宇换成了王鹤棣,引发了一场换角风波,最后遭遇“滑铁卢”。
在凑齐原班人马比凑齐七龙珠还要难的当下,确保演员持续出演确实很难。经典如《武林外传》,导演就曾表示由于演员档期等问题不会拍续集。伴随着剧集的火爆,演员们的知名度也水涨船高,到了要拍摄第二季时,一方面档期难求,另一方面身价上涨,投资方出于成本的考虑也会换人。
但也可以看到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国产季播剧在反思中迎来了进步。比如腾讯、新丽等联合出品的《庆余年》,这一项目在系列开发中为了保证主要演员阵容,包括张若昀和陈道明在内的演员均一次性签约五年。对于有续集开发潜力的剧作,片方不妨效仿国外,在和演员谈合约时便谈好后续季的优先续约权,并规定好片酬的涨幅。
2
盲目追求“IP”效应,剧情粗制滥造
可以看到,爆款剧续集层出不穷的背后是利益的驱动,爆款剧一出,续集势必马上跟上,投资者们都希望从延续热度的续集里分一杯羹。创作的目的是朝钱看,盲目追求IP效应,往往导致内容的粗制滥造。
以《欢乐颂2》为例,一众主演悉数回归也没能挽救续集断崖式下滑的口碑。剧集节奏拖沓,为了推进情节强行制造矛盾和冲突,抹杀了第一部的“现实性”精髓:对阶级固化、原生家庭、物质至上等社会现象的探讨,无处不在的广告植入更是看得观心力交瘁。这就是为了平衡各投资方的利益,牺牲内容品质带来的后果。
此外,国产剧注水的现象颇为严重,在续集剧里更是表现突出。大制作的美剧,一季最多十多集,而一般的美剧,充其量达到二十多集,以此来确保剧集的质量。反观,国内那些恨不得一口气拍完百八十集,随后用季播方式播完的剧集,内容的质量可想而知。
《大唐荣耀》一共制作了92集,第一季跟第二季之间播出时间仅隔了一个月时间。与剧集长度对应的并不是剧集质量的提高,而是剧情的大量注水。安插过多的“辅线人物”和刻意制造的情感冲突。在当时铺天盖地的剧宣中,“实景拍摄”居然成为让该剧成为良心剧的理由之一,显得非常讽刺。
3
“分季”的壳,“得一部是一部”的内核
国内的剧集按季开发仍然处于摸索节点,实现不了边拍边播的模式,创作团队难以根据观众的反馈来调整,真正从一开始就以“季”播策划的作品不多,在剧集话题和角色设定等方向的策划上也是有局限的。往往只有当一部电视剧成为爆款之后,创作方才被剧迷们和内容红利“催促”着筹拍第二季。而在中国边拍边播几乎不可能实现,这也意味着,创作者们只有在剧集完全播出之后才能了解观众喜好和兴趣点,也无法对剧集内容及时进行调整。
比如2015年大热的网剧《无心法师》,本应该顺热度而为乘胜追击,但可惜的是,这部剧两年后才推出第二季。政策监管和题材红利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剧集的关注度和口碑自然大大降低。
再来看在当下在腾讯视频热播、让粉丝足足期待了三年的IP续集《三生三世枕上书》,虽然平台播放量已经相当可观,但讨论度和口碑却远达不到全民爆款的指标。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作为此系列的前篇,不仅在电视台收视率一骑绝尘,还收获了惊人的网播量战果。
追根到底,创作方从一开始就不是以“按季开发”的思维来展开创作。之前流行仙侠、虐恋,而当下观众更喜欢是甜宠,和更为合理和缜密的人设跟剧情。而在《三生三世枕上书》里,“三生三世”虐恋老套路、缺乏新意和情感逻辑的人物设置、只谈恋爱的苍白仙侠世界,这些对满怀期望的观众来说,并不是一份满意的答卷。
结语
说到底,打响第一炮的“首季”季播剧只能为之后的作品拿到一个较好的“印象”,但面对日益回归理性的观众和市场,流量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题材红利不断在更迭,情怀牌也不再好打,足够扎实的内容才是为剧集“续命”的唯一法门。而对接下来无论是在主创团队还是开发模式、剧情内容上,都“据悉”很靠谱的《庆余年》第二季、《长安十二时辰》第二季、《全职高手》第二季、《大江大河》第二季等“续集”,能否不仅续集更续命,能否探索出适合中国的按季开发模式,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杨倪 来源/影视产业观察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iwzKLnYuJrt7RJ6rCqH2NA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6pian.cn/news/5932.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