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导演的电影《惊情四百年》中,摄影师迈克尔·巴尔豪斯使用了一种新颖的方法来模拟光源。
德古拉传说盛行的时代并无电灯,所有光都源于蜡烛、灯笼、油灯或火把。这些光源投射出的光线摇摇晃晃、明明灭灭。
为了模拟这些光源,巴尔霍斯将电灯接到了频闪盒子(Flicker Box,又称频闪电路,可在电路中制造随机或可调的变化,使灯具持续或随机地出现频闪。通常被用于模拟烛光或火焰等效果),从而制造出明灭相间的效果。
《惊情四百年》
科波拉的这部电影华丽恢宏,“写实主义”或许并不适合作为其修饰语。尽管如此,摄影师还是会根据电影的风格和主题以及某个场景的戏剧需要,决定究竟是使用写实式照明设计还是绘图式照明设计,抑或是搭配使用。
写实式照明设计
写实式照明设计指的是在银幕上进行真实光源模拟的灯光分布,无论光源是太阳还是室内台灯。它暗指银幕上的光有一处或多处光源。
如果一场戏发生在室外,那么光源通常默认为太阳;如果是室内,那么台灯、天花板顶灯或透过窗户所见的街灯皆是可能的光源。
但是,如果拍摄现场的台灯作为摄影机的光源而存在,那么我们将其称为实用光源(Practical Light,又译道具灯),因为它虽是拍摄现场中的可见光,但实际上却负责辅助曝光。
经典电影《马耳他之鹰》就采用了写实主义的灯光设计,其中模拟的光源效果是台灯发出的可见光。而实际照亮拍摄现场的光源却在画外空间。
虽然这样做的初衷是贴近现实,但电影的整体设计却颇具风格,充斥阴沉的气息,与布里吉特危险、冷酷的杀手气质极为吻合。
《马耳他之鹰》
摄影师亚瑟·埃德森非常了解如何处理光影关系和烘托电影阴沉的氛围,这点在他的作品《科学怪人》《古屋失魂》及《卡萨布兰卡》中都可见一斑。
《卡萨布兰卡》
过曝效果或许是写实式照明设计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指的是画面中曝光过度、细节尽失的部分。
电影《英国病人》的大部分剧情都发生在撒哈拉沙漠。为了表现那片广袤沙漠的炎热,摄影师约翰·西尔选择在角色脸部的阴影部分进行曝光,让烈日下的沙漠在过曝作用下看似在灼烧,显得更为炽热。
《英国病人》
有的时候,写实式照明设计会避免过分精细或复杂灯光的灯光设置。将实用光源视作曝光灯源并用少量的光照射演员或拍摄现场可以得到甚佳的效果。
这点从摄影师艾曼努尔·卢贝茨基为电影《人类之子》所做的视觉设计中就可以看到。
导演阿方索·卡隆想要这部剧情片带有纪录片色彩,因此卢贝茨基仅选用了实用光源来照亮数个场景。电影看上去粗粝、直接,即使是最高潮的段落也只使用了一个提灯来充当道具灯。
《人类之子》
当然,将写实风格照明发挥到淋漓尽致的还有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的作品《巴里·林登》。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使用电灯模拟烛光,但是库布里克和摄影师约翰·奥尔科特想要突破传统,他们本着写实主义原则,只使用烛光作为光源。
《巴里·林登》
电影讲述了一个18世纪爱尔兰小混混在名利场中声名鹊起的故事。全片在英格兰取景拍摄,片中的房舍和城堡均为历史的见证。
拍摄现场没有任何摄影棚搭景,而库布里克非常想捕捉曾住在这些农舍里的人们在日落之后只有烛光照明时的光线质感。
库布里克和奥尔科特使用了一种专门定制的超轻敏镜头。光线如此之暗,以至于无法在室内空间中体现景深,但是最后获得的效果是非常惊人的,许多电影摄影师也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致敬这种极致的照明方式。
绘画式照明设计
电影人经常使用绘画元素,从而在视觉上体现一个场景或一部电影的主题。在这一方面,绘图式照明设计比写实式照明设计更胜一筹。
因为摄影师可以不受现实的牵绊,随心所欲地对光影搭配进行排列组合,从而更为直接地揭示一个场景所隐含的社会性、心理性或情感性主题。照明和色彩的设计因此成为一个重要的手段。
电影《沉默的羔羊》的前半部分始终使用的是暧昧克制的灯光,来营造悬疑不安的氛围。但是当观众目睹到惨死在汉尼拔手下的第一个受害人,画面风格忽然转变。
《沉默的羔羊》
灯光变得华丽耀眼,而且毫无因果性可言,观众无法在因剧情需要而设置的场景中循迹找到光源。但是可以见到受害者身后的十字光和背光。这种完全绘图式的效果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让这一恐惧时刻更加摄人心魄。
用黑旗遮挡光源意味着选择性遮蔽,摄影师可以使用符号标记(依附于黑旗上的方形线框)来控制光线投射的区域。符号标记能够让摄影师们创造出极富表现力的灯光设计。
导演道格拉斯·瑟克和摄影师拉塞尔·麦蒂合作的电影《深锁春光一院愁》就彰显了精细复杂的色彩和照明设计。
在这场戏中,奈德(威廉·雷诺兹饰)在严厉地指责自己的母亲(简·怀曼饰)。被遮挡的灯光在奈德的脸上留下了可怖的阴影,让这场对峙充斥不稳定甚至危险的情绪因素。
《深锁春光一院愁》
绘图式照明设计强调与模拟真实光源毫不相关的绘图或视觉元素,通过光线造型增强画面的表现风格和戏剧张力。两种照明设计风格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许多电影都会结合这两种方法进行布光。
在电影《惊情四百年》中,房地产经纪人乔纳森·哈克(基努·里维斯饰)长途跋涉前往德古拉家族城堡,与德古拉(加里·奥德曼饰)会面。科波拉和巴尔豪斯在这个会面场景中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绘图式灯光效果。
当德古拉发现哈克的未婚妻米娜是自己爱妻的转世再生,他顿生邪念想置哈克于死地,从而将米娜占为己有。这个时候,德古拉投射在墙壁上的影子与身体分离。这个影子逼近哈克,扼住其咽喉。
这一场景不仅视觉效果一流,还让人不寒而栗。科波拉和巴尔豪斯打破投射阴影的普遍规律,引导观众做出对于超自然力量的猜测。
《惊情四百年》
创作团队拍摄了一部分实景,又采用了背景投射的拍摄方法。德古拉投射在墙上的并非他实际的影子,而是另一位配合奥德曼做出相应动作的替身演员。
这位演员站在“墙”的后面,而这面墙实际上是一面幕布,能够映出演员的身影。这个“影子”脱离德古拉时,其实是演员不再与奥德曼的动作保持一致,开始用手势比划扼喉的动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电影摄影师 文|电影的秘密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qzdUZx8dXZSnZQodT5PyA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6pian.cn/news/5887.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