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倦“红”了。
即便他本人羞涩地否认了这一说法,但2019年里,《大宋少年志》与《庆余年》两部作品的接连播出,无疑让这位1979年出生的青年编剧成为了观众们的讨论热点。
在微博、知乎等论坛上,观众们巨细靡遗地分析着王倦笔下的人物关系、情感变化、剧情伏笔和让人忍俊不禁的台词。通过对这个名字的搜索,他们也惊喜地发现王倦与“童年记忆”的连接——“原来《舞乐传奇》也是他写的啊!”他一开始觉得奇怪,怎么会有人给一个编剧建粉丝群,“审美太差了。”如今,在他看来,这一群人不算是所谓“粉丝”,更像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大家在一个群里聊天,偶尔也互相调侃。翻看微博上对于这个粉丝群的几条准入“规则”,第一条便是:不准在群里催稿。这算是一个“粉丝”之间的小矛盾,时不时会在他微博评论里出现。“总是有催稿的,也有让他们不要催的。“王倦笑道。这几个月来,王倦只在大年初一当天更新了一条微博,便一直埋头写剧本,也因此暂时减少了群里的交流。“剧本做成电视剧之后,只是通过播放量或收视率来判断的话,是会有错误的。最好的方式,还是要知道观众怎么想。”喜欢也好,“寄刀片”也罢,王倦都视为创作剧本附带的趣味,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没受过系统的训练。”他总是强调这一点,“所以我看过的每部戏,遇见的每个人,都是我能学习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