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在对“行业”的描摹,
“浮”于过分戏剧化的情节
有话题、有揭秘,行业剧一直对观众有着独特的魅力。近两年,随着现实题材成为国产影视剧创作的主流,除了观众耳熟能详的医疗剧、律政剧等分类,各平台和影视公司更是紧跟时代,把触手伸向了以往行业剧鲜有涉及的金融、谈判、IT、电商、公关等行业。影视产业观察通过整理发现,已播和待播剧集近三十部的数量,让2020年成为“行业剧”爆发大年。
2020已播、待播行业剧(不完全统计)
《安家》是在日剧《买房子的女人》基础上进行本土化创作的剧集,聚焦房产中介这一此前鲜有涉及的行业领域,以房似锦这一房产精英的卖房业务为主线展开。在“太不行业,太过业余”这一国产行业剧通病上,《安家》的改进是肉眼可见的。通过一单单房屋买卖、租赁业务,可以看到房屋中介这一行大致的工作日常和行业风貌。
房产中介为了生意对客户的体贴照料、挨骂后委曲求全陪笑脸;同行之间的为了抢单欺骗客户、打价格战等各种恶性竞争;中介和小区之间的潜规则;中介们早晨做的早操和喊出的口号,卖出不去房子时的心酸落泪……这些都真实地展现出当下国内中介行业和房产中介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状态。
为了确保剧集专业的真实性,编剧六六在写剧本前采访了上千名买房者,对中介行业进行了走访调研,女主角房似锦和男主角徐文昌在生活中都有原型对应。主演孙俪也是前往角色原型家中取经和体验生活。
站在房产行业的角度上来看,《安家》还是反映了一定的“职业属性”的,但让人遗憾的是,编剧为了放大戏剧冲突,而制造了很多夸张的、激烈的情节,从而反过来冲淡了剧集的专业。比如房似锦作为金牌销售,对客户的夺命连环call,是否具有专业素养?抢下属的单子是否有悖职业操守?朱闪闪两年没开单也依然可以在业绩大过天的行业内没被除名,这又是否不符合真实情况?
一个正常的房屋中介,无论买房者是什么身份,只要购买行为合法即要为对方提供服务。但在《安家》中,中介们拒绝为富豪为小三买房提供服务,卖房过程因为欺骗良心过意不去主动取消单子,甚至碰到可怜的母女圣母心发作为了对方垫钱买房……《安家》中的中介们被塑造成了道德上的“天使”,但却不免让人怀疑是否有不符合现实,也不符合职业属性和职业精神之嫌。
“沉”在卖房开挂的职场女精英,
“浮”于“原生家庭”之殇
在饱受诟病的国产行业剧中,职场“伪”精英形象往往是首先被炮轰的对象。近年来,一大批独立职场女性开始走向台前,与传统的“傻白甜”分庭抗礼。其中《安家》中的房似锦以突破传统审美、带有鲜明职场个性的职场女精英形象,成为了2020电视剧开篇一道靓丽的荧屏风景。
从房似锦空降到静宜门店那一刻起,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个精明干练的成功职业女性。一身精致的职业套装,言辞犀利,做事果断,专业素养超强。刚进店,就卖出了“跑道房”、“凶宅”、“滞留房”,一套麻溜的组合拳出击,精英女销售人设立现。
同时,房似锦这个人物有别于以往的职场女精英,立体真实具有较为完整的人物成长弧光。开篇的房似锦并不讨喜,她精明算计、 “物化”身边的大部分事情、不懂得对同事和朋友付出感情。而随着剧集的播出,只信奉成功至上的她逐渐学会了放松和付出,当房似锦向男主角徐姑姑转账购鞋款时,她说:“谢谢你帮我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但门票我要自己买。”这种改变,让观众看到的是一个不再只关注得失,而是开始关注内心感受、关注自我成长的女性。
诚然,房似锦展现了国产剧中少见,雷厉风行、风风火火的职场女强人派头,跟隔壁《完美关系》中的“巨婴女企业家”比起来,更是一股清流。但从她喝醉说出自己名字的由来时,《安家》却又陷入到继“车祸必失忆”、“上床必怀孕”、“美强背后必有原生家庭”的国产剧第三套路中。
一方面,《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带火了“原生家庭”这个社会学概念,紧接着在剧集中开始了“流水线式”的生产:《都挺好》里的苏明玉,《我的真朋友》里的曾慧敏、《我和我的儿女们》里的钱文静,《安家》里的房似锦。套路化“原生家庭”受害女性形象设定,逐渐消耗掉了观众对此类议题的耐心和关注。
另一方面,有樊胜美、曾慧敏一味的忍让在前,观众更想看到的是“女儿们”对原生家庭的反抗。而在《安家》中,面对“吸血鬼”母亲毫无节制的压榨,房似锦反应是相对软弱的,在剧中几乎看不到她主观意识上的成长,反而成为为了煽情、苦情而服务的角色。不免让人觉得有一些遗憾。
“沉”在人间烟火气的落地,
“浮”于狗血撒起来不要钱
不能合理地分配好职场和感情线让国产职场剧一直以来备受诟病,大多数最终沦为披着职场外衣的爱情剧。而在《安家》里,这一点有所突破,除开爱情的辅助,剧集更试图以买房这一跟所有人息息相关的事件,聚焦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议题,从而折射出烟火人间的人生百态。
例如,徐文昌为了买房离婚,结果却假戏真做;博士夫妻在上海多年,一家五口依然蜗居在六十平方米的老房子里;老严夫妇为了给儿子买房花光一辈子积蓄,并被要求在房产证上加上儿媳妇的名字,但老严夫妇最终未能踏入家门半步……《安家》以房产中介卖房为线索,将各色人物串联起来,描摹众生相的同时,直射当下中国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现实观照意义。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剧集对于切中社会痛点、聚焦大众情绪话题的刻意聚集,反而有些用力过猛。婚前财产分配、精神出轨、原生家庭、养儿防老……可以看到,播出期间《安家》的话题增加了戏剧冲突,带动了剧集的收视率和关注度。但刻意夸张去制造冲突,又显得有些用力过猛。
一方面,《安家》诸多话题确实引发热议,但话题密集是一把双刃剑,单纯地制造话题而缺乏丰满且合乎逻辑的剧情、人物作为支撑,会让这些话题仅仅沦为展示,让观众有在看“狗血论坛热帖集锦”的即视感,从而削弱了剧情的扎实性,失去原本的情感穿透力。
另一方面,过多的在卖房子的过程中穿插伦理故事,也本末倒置地影响了职业线的展开。《安家》平均四到五集才讲完一个买房的故事,使得整个剧情变得拖沓,节奏变得缓慢,热门话题掩盖住行业本质,折损了一些行业剧的魅力。
总的来说,在《安家》里可以看到创作者们对行业剧的努力,但过分夸张的处理方式,又让剧集显露出了不少瑕疵。或许《安家》播出后的毁誉参半是一件好事:它带给行业剧以及类型剧市场的“冷思考”,恰恰也是未来长久发展的新可能。而我们,与其唱衰,不如关注并为他们每一次微小的进步而鼓掌,也为每一次遗留的问题去深刻地反思——究竟要怎么改进,才能等到行业剧的春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影视产业观察 文|杨倪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RRa23jnvm_gKaTPepqiSQ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6pian.cn/news/5730.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