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享有权益
积分奖励计划
下载视频源片
工具免费体验
邀请认证
你尚未认证为创作人或影视公司,认证即可享有:
- 1.免费拥有独立自官网展示作品,获得流量曝光
- 2.可承接平台兼职,闲暇时间赚取收入
- 3.可加入官方交流群,获取一手资源
来源丨电视剧鹰眼 文丨格双
时至今日,疫情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方方面面,其中自然也包括受损严重的影视行业。而后新冠时期,反思的意义尤大于悲叹。
近期,笔者访问了三十多位编剧,试图了解他们在二月观看了哪些影视剧作品,作为社会的观察者,他们在疫情期间又产生了哪些思考。
陈文贵:知名影视编剧,曾于2013年凭借《赵氏孤儿案》获得第1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最佳编剧奖代表作品:电视剧《赵氏孤儿案》《铁齿铜牙纪晓岚》《包青天》《小李飞刀》《七侠五义》
二月份看了电影《1917》《兔嘲男孩》(Jojo Rabbit)《伸冤人》二部、山田洋次的“家族之苦”三部;美剧《新闻编辑室》第一季、《火线》第一季、英剧《国家秘密》第一季。除了两部奥斯卡提名电影之外其余都是旧作重温,主要是为了手头项目而看。平常都在赶剧本,脚步几乎停不下来,难得有这样的机会集中观看大量作品,不仅对未来创作有启发,对已经完成尚未开拍的剧作也有了新的审视角度。现在就像足球赛的中场休息,喘口气,反思上半场的得失,积蓄力量,准备下半场再战!
洪靖惠:知名影视编剧;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专业教师,副教授代表作品:电视剧《亲爱的翻译官》《我是杜拉拉》《人生路遥》《家有外星人》;话剧《大清相国》《金家花园——弄堂系列之一》《守护》《人面桃花》《大哥》《兄弟》
这段时间确实观摩了不少,看了电影《寄生虫》《朱迪》,美剧《致命女人》,觉得意犹未尽,又重温了一遍《绝望的主妇》。好剧本的份量是摆在那的,塑造出的经典人物,历经那么久仍然能让人共情动容,也给了我一个感悟——剧本创作不是播出一时的事,当疫情原因必须宅家里,你会愿意重看哪部作品?一定不是那些喧嚣浮躁一时热闹的作品,而是那些真正打动你的作品。因为疫情原因行业面对特殊时期,编剧是唯一工作不受限制的,真的应该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作规划,学习自省,静思一下。代表作品:电视剧《勇士之城》《人生若如初相见》《风声》
因为忙创作,这个月看的影视剧不是很多。因为疫情,就重看了《屋顶上的轻骑兵》,可能只有这一部算是为了消遣,剩下的就都是学习资料了。
另外就是重看了日剧《潘多拉》。这部戏是讲一个学者研究出了癌症特效药,以为可以为世界消灭癌症了,结果却遭遇了自己被消灭的命运。疫情期间重看,才能越发理解这部戏的深刻。
电影方面看了《杰出公民》《燃烧女子的肖像》,因为正在写一部着眼于艺术家群体的剧,所以看了不少讲作家、画家的电影。剧方面一直坚持在看,所有欧美剧、日剧的新片出来,我都至少会看完开局部分,有些会坚持看完。像德剧《坏银行》的第二季、西班牙剧《码头》的第二季、美剧《失恋排行榜》都在看。对我这样的人来说,其实已经很难再有享受影视剧娱乐的快感了,看什么片子都像是在看考题。所以喜欢的往往要看两三遍,第一遍不带脑子,第二遍是分析观众感受,第三遍看创作手法。苦乐交替已经成为了一种阅读常态。
疫情期间,行业冷静下来不是坏事,所有人之前都太匆忙了,目标也很单一,就是盈利。在大部分从业者眼中,似乎有了唯快不破的炼金公式。拿下平台,拿下演员,做大营销,什么东西都能炼成金子。但疫情期间,这个链条一下打断了,让大家都必须去审视自己、审视行业。假如一年只能做一件事、拍一部戏,那该创作什么?该留下什么?我们可以注意到,电视的开机率高了,但爆款并没有真正出现。因为疫情影响,营销公司至少一个月的时间没能正常发挥。吆喝声少了,炼金的公式就被破了。
我认为之后要强调的不应该是爆款剧,而是个性剧。编剧一定要写别人无法写的作品,形成不可替代性。这是编剧最大的价值体现。公式化的剧将陷入更严重的同质化,导致观众的流失。而个性化的剧,才能让观众形成更良好的收视习惯。过去的剧再好,也不适宜现在的时代。创作者要做的,是把这个时代的审美特征突出出来,形成新的时代作品标杆。因为自古以来,艺术更迭唯一不变的规律,就是求变。代表作品:电视剧作品《杉杉来了》《十五年等待候鸟》《原来你还在这里》《赖猫的狮子倒影》
二月份因为一直在家里,吃饭的时候与父母一起重新看了《刘老根1》,快二十年前的片子,一家人还是看得很入神,自己追看了《安家》与《爱的迫降》。正好我自己的创作到了一个阶段性的瓶颈期,所以又重刷了《士兵突击》《大明王朝》。
我们这一代的编剧能够发展起来,很大程度上是时代带来的机遇。大家追逐年轻人的兴趣,内地的偶像剧、情感剧起来了,一些青春小说要改编了,所以才会让我们有机会去创作。但在完成创作任务进入这个行业后,回头来审视自己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年轻编剧还是要勇敢地去看到自己的巨大不足,这些不足就是与那些真正经典的作品去做比较。二十年后再看《刘老根》,再看《士兵突击》,我们还是觉得好看,但是二十年后的观众看我们的作品,他们会有同样的感受吗?想到这儿我自己很惶恐,所以我觉得在稍微明白了创作是怎么回事,获得了许多机会后,恰逢行业冷静,所有人更注重内容的时候,对我来说,这是第二次的重大机遇。第一次重大机遇让我有机会去写,有机会被播,现在是有机会去写好作品,有机会留下好作品,我们唯有带着感恩的心去认真写才能对得起这样的机遇!近期在看《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国土安全第五季》《切尔诺贝利》《囧妈》《婚姻故事》《乔乔兔》,受到的启发是如何写一个独立女性,如何写我们当下的生活。离婚是个被写了演绎了无数次的题材,但《婚姻故事》还是呈现了不一样的动人。或者说,《麦瑟尔夫人》从第一季看到第三季,能感觉到格局渐渐变大,由写一个传奇女性渐渐过渡到写一个时代。
还有《寄生虫》,因为得奖,又看了一遍,我还是觉得不如《杀人回忆》,但得奖是完全OK的。《寄生虫》《小丑》包括《小偷家族》和《燃烧》,他们讲述的东西都有共通性。翘楚:知名影视编剧,中国作协会员,北京作协会员,编剧协会会员代表作品:电视剧《爱情万万岁》《天真遇到现实》《老爸的爱情》《母亲的战争》《婚姻密码》《爱的错位》
我近一个月看了几部今年奥斯卡提名和获奖的电影、Netflix的一些电影电视剧,追了一部韩剧。《被光抓走的人》《半个喜剧》这两部电影比较喜欢,国内电影显然越来越有品质了,感觉到创作者越来越自信、有底蕴,真不错。
最近两年因为在国外的原因,看国内的影视剧少,国外的比较多,我的一个切实的感想是国内影视剧太偏重3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国外好的剧中讲中年人老年人的比比皆是,以各种方式探讨婚姻、爱情、友谊、亲情。好剧往往是大结构非常戏剧化,小细节非常生活化、真实化,看起来很有意思。国内剧好多时候还在一味追求话题性,忽视戏剧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本来属性,这挺无聊的。
去年曾经看过两个剧,话题十足,但是看的人无比焦虑,坚持看了七八集,就不想再看了。影视作品过于现实化会让人头疼,而且轻思考、轻娱乐,只呈现问题、渲染苦恼、不给人答案和出路,这不是什么好现象,所以大家都看轻松愉快的各种真人秀节目去了。秦雯:知名影视编剧,2018年曾凭借都市情感剧《我的前半生》入围第24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编剧。代表作品:电视剧《我的前半生》《辣妈正传》;电影《金色腰带》
其实2月基本没什么时间看片,编剧大概是最不受影响的行业。我回过头去看了些老片,希区柯克、玛丽莲•梦露的电影,可能是潜意识想和最近的社会问题拉开点距离。现在生活、创作信息量大,但反过来是点到即止、走马观花,忘记也来得很快。经典电影教我们的是如何做"饱满",如何让观众驻足,并沉醉其中。希望大多数同行们,在这个漫长的等待之后,依旧对自己正在做和将要做的项目充满热情,而非食之无味。
这段时间大家都不可避免的被社会新闻影响,如果再去看一些热播剧或者批判现实类的电影,会很容易陷入其中,所以选择一些老片,屏蔽一下。代表作品:电视剧/网剧《妻子的秘密》《花千骨》《画江湖之不良人》《颤抖吧!阿部》《醉玲珑》《剑王朝》;小说《守望冬天》
我看了《想见你》。因为一直有项目在赶进度,所以除了不能出门去放风,跟平时的工作节奏沒什么区別。至于剧的启发,特別欣赏制片人说的一句话:「我们把故事给你看,你喜欢我们就来投,不喜欢就算我们没有缘分,但是我们不会因为你的意见来改动剧本」。自己也正在朝着这方向在努力,尤其是原创部分的剧本,特别需要大家在前期保护编剧创作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如果听取太多意见,往往会导致最后出来的东西已经跟最初想要的完全不一样了。特别巧合的是,之前自己有一部剧的结构其实跟《想见你》很像,可是对于这样的结构创新,很难经得起所谓“逻辑”的推敲,而且很多人还无法理解这样的设定,说「这都是你自己想的」,因此在创新时,还需要认可的「伯乐」,需要整个团队的协同。代表作品:电视剧《浪子燕青》《红拂女之风尘三侠》《杨门虎将》《六指琴魔》《唐朝浪漫英雄》《泪痕剑》《大仙衙门》《国士无双黄飞鸿》《机动部队》《饕餮记》《海洋之城》;电影《斗战胜佛2》《火云邪神》
二月份对于平时忙于公司业务和写作的我来说,突然有了一些空闲的时间,于是终于恶补了大家已经追完结局的《权力的游戏》。和我们平时习惯追着一条线或一个人物看下去不同,它多视角的叙事方式,一开始不太适应。但片头展现的虚构世界版图,很奇幻,很吸引人,一看就不能自拔。启发就是这种POV人物的架构方式,即point-of-view,给观众带来比较独特的观影体验,也让我从中感受到多视角写作的乐趣。我想我将来一定会尝试这样去写一部剧。它让一部剧像一个魔方,从每一面看不一样,但是拼在一起,就能感受到它的魅力。然后我还看了《梨泰院class》,因为朋友圈有很多朋友推荐,说这个女主的人设是近年来最特别最让人喜欢的,所以吸引我去看了。怎么说呢?我感觉男主和女主的搭配,还是比较像金庸小说中的郭靖配黄蓉,这样有化学反应的人物,是永恒的、不会过时的,放在何时何地都可以吸引观众。接着还有英国电影《伊丽莎白女王I/2》,这个纯粹是因为我对英国历史比较感兴趣,也很想创作一部架空的剧,在这个虚构的世界观里,有很多女王,她们之间的争斗,想想都觉得有趣。
行业经过了2019年的“寒冬”,又遇到2020开年的疫情,被迫一冷再冷,对于正在拍摄的剧组深表同情,虽然我也不能给予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但还是希望行业都能好,大家能够蓬勃地发展,拯救低迷的颓势。对于编剧来说,这样的时期其实是一个机会,让大家沉淀下来,静下心来好好写一部剧本。自从报审需要“完成剧本承诺书”的规定实施以来,剧本成为了行业刚需。但也有的青年编剧说这是将“非著名编剧”逼上了更没活可干的路。我并不这样认为,随着开放平台的逐步完善,编剧完全可以不在甲方委托的情况下自己先去创作剧本,然后交给平台,评估通过后,可以自己选择合适的资方、制片人、导演一起来完成制作,这样编剧就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creator,是整部剧的主宰和灵魂。汪海林:知名影视编剧、制作人,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影协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影视评论自媒体《四味毒叔》创始人
代表作品:电视剧《楚汉传奇》《神医喜来乐》《一起来看流星雨》《地下地上》《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三部、第四部
近期看了几部奥斯卡的获奖影片《寄生虫》《好莱坞往事》《1917》,都很不错。电影界有大小年的说法,去年是个好片迭出的丰收大年。我会比较关注的是近两年的这些新片呈现出了哪些新的发展趋势,最近也在跟学生们讨论这个问题。从《寄生虫》来说,它的创作技法和故事内容上其实都是更偏向于传统的剧作手法的。并不依靠新的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而是依靠很扎实的刻画人物的基本功,从戏剧性和人物关系、人物形象上着力,这都是传统的经典叙事的技法。但这丝毫不影响它从戛纳开始横扫各个电影节。
反思到国内的影视创作上来说,编剧应该要把最基础的事情做好,写好每一场戏,每一句对白,不用刻意去追求一些外部的东西。
奥斯卡是艺术性与商业性的结合,但国内的影视创作上有个主要的问题就是商业叙事的不成熟。无论是影片的形式、先锋性还是话题性,这些我们都是可以做得不错的,但是恰恰是在通俗文本的商业叙事上是不够的。这是由于我们对于编剧的基本专业忽略的太久,认为码好一个盘比写好一个剧本更重要,剧本不需要写得特别好就能够卖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剧集太长,叙事效率低下,所以从长期来看,国内的叙事水平整体是下降的。而韩国的电影恰好就是做好了基础的工作,通俗叙事技法成熟,就能把故事讲得好看,就能吸引人。
因此,后面我们的整个行业还是要加强对于编剧通俗叙事的训练,比如类型片的叙事应该是怎么样的,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让年轻创作者在基本的通俗叙事上能得到训练。
近期推出的“剧本承诺制”和“不超过40集”的政策都会对编剧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也在观察后续会带来的变化。代表作品:电视剧《逆流而上的你》《重案六组3》《同谋者》《爱情多米诺》《我的极品老妈》
疫情期间,利用碎片时间看了《梨泰院class》《想见你》《棒球大联盟》《下辈子我再好好过》《这个男人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错误》还有国产的几部新剧。能够强烈的感觉出各种剧集都在普洛普31种故事形态的基础上努力求新求变,包括人物设置、人物关系、职业特点等等,甚至同样的题材,也会力求改变表达和叙述方式。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观众的观片量和欣赏水平越来越高,对剧集的期待值也越来越高。
对我自己创作上有较大启发的一部剧是《棒球大联盟》。故事很简单,讲一个排名倒数第一的球队,聘用了一个对棒球一窍不通的团长。16集就看团长如何带领一团散沙的球队,在赛季夺冠的道路上斩荆披棘。
这是一部和体育有关的行业剧,我们习惯了看所谓的行业剧、职场剧,无论以什么行业为背景的,最后都附带着各种似曾相识的玛丽苏爱情大戏。在职场戏里做爱情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每个观众的职业不同,了解的领域也不同,如果只做职场,做浅了量不够,做深了怕有观众看不明白,而做情感就会有另外一条线索牵引观众。但这部剧最大的特点就是整部剧几乎没有爱情,只有职场一条线牵引剧情。
如何让观众看得懂,编剧做了两件事。第一是专业性:人物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绝不照本宣科,而是分析判断所有的可能性来解释说明。第二是真实性:不是靠比赛来拉动观众,而是靠人物情感的真实。观众哪怕对棒球球赛、体制都不甚了解,也能对剧情很好地接受,因为只要他对人的情感能够理解,就会有很好的代入感。两点做足,整个剧男女老少通吃。当然没有爱情戏不意味着没有感情戏。
这是一部带有爽感的虐剧,它摒弃了男主光环,摒弃了偶像气质。每个人身上都有瑕疵。我们看球队一路开挂逆袭的同时,也在看男主一路炮灰。梦想能照进现实,热血就能被泼冷水,激情够燃,利益就够辛酸,付出一定会有回报,但结局未必如你所期。这是它的另一个特点,有偶像剧的特点,却没有偶像包袱的现实主义。
让影视剧不失生活,传达社会正能量,这不仅是总局对电视剧、网剧审查全剧本的初衷和诉求,也是我们作为编剧创作每一部作品的时候,都怀有的动机。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求新求变,《棒球大联盟》值得借鉴。代表作品:电视剧《戎冠秀》《马背上的法庭》《贞贞》《天地告白》《家常菜》
我最近一直在系统重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从《白痴》《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和他人生的最后一部作品《作家日记》。最近这一场疫情,简直就是一场漫长的心理灾难,创作者在其中,做什么?能做什么?是个很有意思的追问。
我甚至自己敲键盘亲手录入了《按照人民的本来面目去爱人民》,当你静静地反思自己职业的时候会发现,它同时是身份、能力和担当,这三者同时出现在每时每刻,你的日常生活就有了一个重新的塑造。这一次闭门不出,是一次提速。细读会有很多新发现,尤其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样的作家,值得带着新的人生经验,重新认识,投入再阅读。
这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一次重新的判断,陀思妥耶夫斯基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强烈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者。这就是我说的身份——他是一位炽烈的爱国者。
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这两样,为什么近几年在我们的行当被虚无化和功利化甚至矮化?这值得思考。爱国和民族是否意味着狭隘?自我整顿反思,从思想开始。是否要求自己成为一个思想性上合格的创作者?
编剧这行是老手艺人行当,成品鉴别很重要。近期广电总局发布的“剧本完成承诺制”,我认为对优秀的编剧来说是件好事,应该会减少剧本被现场乱改的现状。优秀手艺人要有这个自信。代表作品:电视剧《妻子的谎言》《步步惊情》《高手如林》《美女如云》《亲爱的设计师》
对编剧来说,平常的工作状态就是宅在家里,所以应该是受疫情影响不那么严重的行业,手里的项目也在按照原计划推进下去。可能因为疫情的缘故,我重新看了《传染病》《极度恐慌》《流感》以及电视剧《血疫》,之前看的时候一些感触不深的点,这次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在考虑如果我来写,我会怎么切入怎么呈现。
其实创作,是在极致情境下的对人性的刻画,对社会的洞察。这次疫情所造就的极致情境,就像是一面放大镜,将多维度的人性穷形尽相、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每个人面前。编剧写不出的人性光辉,现实里出现了。编剧编不出的荒诞情节,现实里出现了。编剧琢磨不到的点滴细节,现实直接演给你看。第二,国家的各层各面、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在各司其职,以前因为个人阅历达不到,看不清楚也看不全面。但现在的国难“大事件”,前所未有地将人类社会所有层面都紧紧拧结到一起,呈现出一张动态的社会大观微缩图,每一个人被动参与,主动观察。生活便是最好的导师。
现在,被迫停下来,问一下自己的初心也是件好事。我相信每个编剧都是因为心头的那一抔热血,投入到这个行业里。见到了光明,想为之立传;见到了黑暗,想怒而鞭挞;见到了趣事,想与尔分享;体会到的情感,想同历悲欢。杜甫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我在朋友圈里,看到多少编剧找回了创作冲动。所谓“野夫怒见不平事,磨损胸中万古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言”是吾等之事。张珂:知名影视编剧,中汇影视剧本总监,陆川导演猿动力影业策划总监
代表作品:电视剧《万卷楼》《铁齿铜牙纪晓岚(第四部)》《江南四大才子》《青年外交官》;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夜》篇
近期印象深刻的是电影《铁道员》《少年乔乔的异想世界》。觉得前者充满静气和质朴,后者充满想象与温情。这都是目前我们急功近利的影视行业所缺少的艺术追求和创作心态。联想到疫情下的社会百态,如何从生活中获得题材和灵感,真正深入生活细节,找到真正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我最近最大的反思和在创作之路上重新出发的指针。张巍:知名影视编剧,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剧作专业教师,副教授
代表作品:编剧《杜拉拉升职记》《女医明妃传》《长大》《班淑传奇》《陆贞传奇》《独孤天下》《买定离手我爱你》等二十余部电视剧作品;电影《101次求婚》编剧;剧本监制:《翻译官》《择天记》《小别离》《小欢喜》等数部影视作品。我二月一号回国,自己居家隔离期间主要读了些书,因为眼睛不是很好,也不希望小朋友用眼过度,所以主要是听喜马拉雅和一些APP上的音频节目。因为平常就喜欢看历史相关的书籍,所以给小朋友和自己选的节目也都是这方面的为主,考虑到孩子的接受程度,所以选择了一些针对儿童听起来不枯燥的,跟孩子一起听的过程也是一个亲子陪伴。有些给孩子做的音频节目大人听也不错,比如《押沙龙的少年世界史》我觉得大人跟孩子可以一起听,不枯燥,也不是很低龄化。虽然说听历史节目对目前的创作很难有什么具体有什么帮助,但是知识积累也是一种长期的学习,也许将来写戏的时候可以留着做素材。
我认为创作者要一直保持学习的心态,不能功利,最近上映了一些戏,基本都是有行业背景的,一些相关的讨论也都是关于“是不是真实”这方面的,那编剧可能只能在平时多积累,才能在写作的时候尽可能真实吧。张晓芸:中国电视剧编剧协会会员,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2015年荣获中国电视剧编剧协会的年度十佳编剧,2017年上榜作家编剧富豪榜
代表作品:电视剧《中文侠》《苹果遇上梨》《热血使命》《爱归来》《明星兄弟》《和平的全盛时代》《大家庭》《好想好想爱上你》;长篇小说《苹果遇上梨》《什刹海追爱记》《VIP先生》《爱你五周半》《机票里的秘密》
疫情很突然,宅在家里似乎对编剧的生活改变不算太大,除了关注疫情,也看了很多电影,奥斯卡的《爱尔兰人》《小妇人》《寄生虫》《小丑》《好莱坞往事》《特朗勃》等
电视剧方面,韩剧看的比较多,《爱的迫降》《浪漫医生金师傅2》《梨泰院class》《森林》还有台剧《想见你》等。
启发很多:韩剧和韩影一直在创新,无论是《寄生虫》奥斯卡的四项大奖,以及开创了奥斯卡最佳影片首次颁给外国片的记录,这意味着世界上最高的电影殿堂对优秀影片的无国界的认可。这一点让我们这些创作者感到了温暖和希望,虽然这个希望有可能和自己一辈子都无关,但还是为世界上的创作者感到开心和鼓舞。
电视剧方面看过的《庆余年》《爱的迫降》都对我很有启发,首先精工细做无疑是质量上乘的保障。另外《下一站是幸福》让人感觉到国产偶像剧的希望,一扫之前偶像剧必“脑残”的印象,很有自己的味道。
编剧业一直是储备占大比重的行业,所以市场好也好,不好也好,思考永远不能停,思考的时间永远要大于工作的时间。还有就是要打开国际间的学习和交流,一定不要闭门锁国,要互通有无。一定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不是自己和这个市场的距离有多远,而是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距离有多远,这样才能长足地进步。代表作品:电视剧/网剧《蔓蔓青萝》《赖猫的狮子倒影》《庶难从命》《我太爱哥哥了怎么办》;电影《大爱撑天》《亲亲哥伦布》《风信子不是蒲公英》
我最近看的印象最深的电影,就是《小丑》了。对我的启发就是“变革”两个字,一成不变的创作或是仅仅走自己的路,那么世界也会让人被迫清醒。“变革”这两个字,也是对行业目前现状的一个启示吧!代表作品:电视剧《谁的青春不叛逆》《翡翠恋人》;电影《特异犯罪调查科》
2月份观摩的影视剧有《想见你》《阳光普照》《安家》《大唐女法医》《爱的迫降》《锦衣之下》,还有一些因为工作需要复看的,比如《双面胶》《VIP》《今生是第一次》《金秘书为何那样》。
启发的话,主要是台剧和韩剧真的一直在进步、在变化,类型杂糅走在我们前面很远了。比如《想见你》本质上还是青春剧,但融合了科幻、烧脑、犯罪等等元素之后就真香了。《爱的迫降》大胆用了战争元素,其实我看它本质上是个“穿越剧”。我们的剧现在还处在一个能把类型搞清楚、故事讲明白就在及格线以上的水平,我们的产量虽然很多,每年也都会出精品、剧王,但真正能在审美观、价值观上引导观众的作品有多少呢?一味迎合的多,突破与表达还是不够。当然,我相信这只是一个阶段,量上去,质飞跃,是早晚的事。我自己也应该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对自己的创作来说,首先韩剧的创作技巧很棒,拉片学习非常有用。大部分韩剧都能做到在一个特定的事件下准确描述角色动作,达到塑造人物的目的。简单说就是梗新人对味。另外,让我更相信之前就有的一个理念——脑洞重要,但把脑洞填上更重要。前几年大家都在炒“高概念”,好像有了高概念就有一切,实际上,我在几年前也看到过一些类似《想见你》的策划案,比如一个时空交错的房间,或者回到高中的重生等等,结果无一例外写出来都不扎实。所以我更坚定,剧本创作工作是个技术活、体力活,要有匠人精神,要经历磨砺才能打磨出好的作品。对冷静下来的行业我想说,原创的春天可能要来了吧。全剧本备案、拍摄被迫停工、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今年的开机数量必然锐减,未来会对剧本更加审慎,所以作为文字工作者能做的大概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把自己内心最想表达的故事呈现出来,先不要想回报率,我相信真情实感的东西还是会有市场的。哈,我以前就经常幻想,自己在大理朋友的客栈里,一面当着服务生,一面写着自己想写的剧本,等这次疫情结束后一定要行动起来了。
分享给其他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