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享有权益
积分奖励计划
下载视频源片
工具免费体验
视频制作工具
视频工具
音频制作工具
音频工具
图片设计工具
图片工具
视频制作
其他
牛片APP
APP专属功能
邀请认证

你尚未认证为创作人或影视公司,认证即可享有:

16部非阿米尔·汗的电影总票房仅14亿,印度批片真的好吗?

2019-11-05 14:06 发布

幕后 | 行业资讯

阿米尔·汗开启了一个时代,也盖上了一个时代的“假象”。


文/七月


新拐点。

没了阿米尔汗,印度片仿佛也失去了“色彩”。非阿米尔汗的印度片从2015年至今已有16部在国内上映,但票房仅有14.18亿元。相比之下,阿米尔·汗一部《摔跤吧!爸爸》基本上就达到了这样的成绩。

然而,阿米尔汗也不应该被“神化”,阿米尔汗出演的影片也可能质量参差不齐。像是网传创世星引进《印度暴徒》时曾与片方签下保底协议,但口碑垮塌使得阿米尔汗都亲自出面致歉,票房也未过亿。

从印度电影来说,想要长期对外输出非歌舞类的高质量类型片本身就是强人所难。但国内市场对于印度电影的单一需求,无疑也会推升其风险。

16部非阿米尔·汗总票房仅14亿


个人魅力撑起大半场。

将印度电影推进中国市场,阿米尔·汗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

没有吸引力的片名翻译导致了《三傻大闹宝莱坞》票房很惨淡,但幸运的是自发式传播使越来越多国内观众对印度电影以及阿米尔·汗有了初认识。之后,《我的个神啊》拿下了1.18亿元的票房,为“印度刘德华”阿米尔·汗带着印度片正式叩开国内电影市场做了极好的铺垫。

而真正的转折点便是《摔跤吧爸爸》。由这部高质量影片开始,印度片开始在内地广泛扎堆:包括首部分账片《神秘巨星》、首部进入贺岁档的《印度暴徒》,去年在内地上映的印度片多达10部。

可惜的是,如果抛开阿米尔·汗的“光环”,印度片在国内市场似乎变得不怎么耐“打”。在引进片配额有限的情况下印度片数量开始大增,但多的不是票房成绩,反而多的只是量的“泡沫”。

从数据上看,从2015年至今的非阿米尔·汗印度片中《调音师》的票房最高,3.24亿元的票房与《摔跤吧爸爸》对比甚是明显;而对比阿米尔·汗出演的4部影片累计票房22.26亿元,16部非阿米尔·汗印度片总共票房也仅达到14.18亿元。

显然,随着阿米尔·汗这块“个人品牌”在内地市场的认知度逐渐加深,其与印度片“大部队”的差距也逐渐拉大。


(2015年-至今印度片信息一览表格)


实际上,即使《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线》多部影片顺利破亿,这背后不能忽略的是阿米尔汗的巨星光环长尾效应的加持。

阿米尔·汗的电影是真正的“头部”,但这股热风似乎也有了风险。原因无他,阿米尔·汗的电影也会出现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印度暴徒》这部印度影史上耗资最高的影片,网传创世星影业在引进时还与片方签订了保底协议,但口碑崩塌到阿米尔·汗亲自出来致歉,票房也不及预期。

此外,印度电影在国内的市场是由阿米尔汗叩开的,加上阿米尔汗电影有着一定的口碑保证,之前的国内观众认也只认阿米尔汗的“个人品牌”。

在阿米尔·汗“红利挖掘”短暂结束之后,越来越理性的国内观众便会在题材口碑上提高要求。但受文化差异、语言隔阂的影响,只有“现实主义+爽感”的多维强类型片印度电影能够克服水土不服。今年在内地上映的印度片都是这种进一步补强的强类型片,基本满足了观众对印度电影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印度片已经成为国内市场一条重要分支,但现阶段的国内观众对印度片的需求较为单一,扎堆上映带来的审美疲劳,以及国产现实主义类型片崛起,导致印度片难以在国内市场突围成功。

印度电影市场独特的“负面”效应


输出单一化。

说到国内观众需求单一,归根到底还是离不开印度电影市场的问题。

目前,在国内上映的印度片基本都是北印度片,即大众熟知的宝莱坞作品。作为印度电影市场最大的组成板块,宝莱坞的生产量极大,年产量已超过2000部影片,在印度全境都很受欢迎。

宝莱坞的工业化发达在推动电影产出的同时,也使得产出的电影似乎有些“重量不重质”,具有明显的批量生产痕迹,电影内容、流程高度雷同化、模式化,极易带来审美疲劳。

同时,宝莱坞影片还有一大特点也是一“险”——不少作品是海内外经典旧IP的翻拍。

像是《天作谜案》翻拍自近50年前印度的同名影片,《调音师》则是改编自2010年法国同名高分悬疑短片。这样重复出现的翻拍作品虽然成熟,但很容易让观众失去新鲜感。

而《调音师》和《无所不能》本质上又有一定程度的类似,都主打“盲”。实际上《调音师》、《一个母亲的复仇》、《无所不能》、《天作谜案》本质上都是犯罪故事的不同分支,这同样会加重观众的审美疲劳。

此外,印度电影市场的生产机制较为“独特”,相应地带来了引进印度片的时间有所滞后的问题。

对此,众合千澄宣传人孙先生解释到,不同于国内有博纳、万达、北京文化等公司有着从制作到发行的产业链,“印度可能更多是独立的制片公司和发行公司,内容制作和销售发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带来的内容创作自由,虽然是印度电影产量和输出量较大的原因之一,但制作和发行彼此存在着时间差,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印度电影实现在国内同步上映的步伐”。

因此,在印度电影市场这样的生产机制影响下,比印度本土滞后上映的印度片便面临着容易失去国内市场先机的问题。

同时,《摔跤吧爸爸》让市场看到了印度片的前景,但出于没有本土市场验证的新片引进也要滞后的考虑,不少想要尽早“分一杯羹”、提前抢占版权的片商只能将目光放在了更早之前上映的一些高质量影片上:从去年开始,比印度本土上映时间滞后一年以上的旧片,占了近半数。

而经历了《摔跤吧爸爸》的成功后,市场似乎有了某一类型影片在国内市场能走红的误解,片商会默契地瞄准相似类型题材、口碑较硬的影片引进国内。大量类似题材的轰炸下,观众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更何况还有一些水准相对不合格之作。

印度片在国内市场的新考验


拼营销。

目前,营销已经成为了印度片在国内市场极为倚重的一环,也随着印度片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印度电影在内地的营销,已经进入到了 “大片营销”的阶段:宣传周期拉长,宣发规格提升,宣发经费也有了较大的增加。对此,孙先生感慨道,最大的变化还是量级上的变化,印度片营销明显有了很大的发展。

他分析道,“无论从物料品质还是丰富程度上来说,目前印度电影已经与国产片没有多少差别了,根据国内市场的喜好重新设计的高品质要求的海报和预告已经成了标配”。此外,《天作谜案》还在媒体渠道合作上进行了很大的突破,“这次与新浪微博达成了密切合作,是同等量级印度片之前未曾尝试过的”。

印度电影的营销则主要分成了两类:“强化演员个人标签与影片强绑定,再深入到内容品质层面”的演员侧重营销,以及“突出类型题材的特色作为卖点,对口碑进行突破”的题材类型侧重营销。

像是阿米尔汗影片会与阿米尔汗强绑定,《神秘巨星》上映前进行了更加“中国元素”的宣传预热,在内地进行了大量的路演和见面活动,还邀请了国内一些演员充当飞行嘉宾。

然而,阿米尔汗的输出量有限,印度电影在国内市场的份额更多是倾向于非阿米尔汗影片。但这些影片并不具备阿米尔汗这样量级的流量和体量,营销便会更加强化类型和题材。

尤其是,在国内上映的印度片都是现实主义强类型,市场穿透力较强。因此,如今的印度片营销便抓住类型题材上的优势,进行口碑的释放——超前点映成为营销中的“新武器”。

今年,从《调音师》开始的几部印度电影都选择了在内地进行超前点映。《无所不能》还加大了点映的规模,50城超过1000场电影,使影片取得了一定的口碑释放,引起了一定关注。

孙先生表示,多数非阿米尔汗影片主要是打大众口碑来实现排片以及票房上的转化。“《调音师》最后达到了3亿多票房,但预售才不到200万,都是通过点映实现口碑突破,从而助推票房的映后发力。”

此外,印度片营销虽然有了极大的发展,同样也迎来了新的考验。

由于国内观众的单一化需求,引入国内市场的印度片便无可避免地出现同类型题材的对垒。由于片商都会选择一些在本土确认过质量的口碑片,所以能够拉动观影的重任也就落在了营销方面上。

但目前国内市场的印度片票房已进行了理性回调,再加上近两年兴起的大规模引进印度片风潮使得购片成本明显上升,为了保证批片利润,营销成本的上升空间被束缚住,如何“以小博大”成了新的考验。

可以说,阿米尔·汗凭借一己之力将印度电影带入了国内市场的中心舞台,除了有着“淘金”的优势,也让印度电影的质量面临着更严苛的检验、宣发营销迎来了更艰巨的挑战。这个市场中的机会与风险已经摊在了面前,参与者需要看清楚、做好判断。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6pian.cn/news/4877.html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分享我喜欢的作品
推荐文章 更多+
拍片计算器-拍片估价

关注我们

牛片网微信公众号
牛片网官方QQ群
分享给其他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