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时摄影以美学角度来看,展现的是时间之美,是关于时间的全景,而从技术角度来看,则需要较高的技术基础、设备基础和充足的时间。
英文直译为“时间间隔摄影”,又有缩时摄影、间隔摄影、微速摄影等谓称。常规的电影是以每秒24秒的帧率来拍摄并播映的,而延时摄影技术则是以低于每秒24格的帧率来拍摄,之后使用常规电影24帧率放映。
其本质是降低每秒的拍摄的画格数。
其实要追溯到最开始使用延时摄影,甚至可以追溯到乔治·梅里爱时代,1898年梅里爱(Georges Méliès)在其影片《Carrefour De L'Opera》中首次使用了延时摄影技术。
1982年《失衡生活》(Koyaanisqatsi)成为第一部应用延时摄影技术拍摄的电影,片子没有剧情和对白,全部艺考声画关系营造气氛。
之后,朗·弗里克在他的《时空》(Chronos,1985)、《天地玄黄》(Baraka,1992),从曼哈顿繁华的街头到东京忙碌的地铁,从非洲大地到浩瀚星空,以及《轮回》(Samsara,2011)都使用了延时摄影技术。
2010年由美国摄影师山姆(Sam O’Hare)拍摄的《微纽约的一天》(The Sandpit)当时在网络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该片用了延时摄影和移轴摄影(Til-shift photography)的手法,由单反相机拍摄的35000张照片组接而成,再次掀起用相机拍摄延时摄影短片的热潮。而到2017年的今天,不少的手机已经可以使用这个专业的摄影技术了。
延时摄影通常以“放大速度、压缩时间、时光流逝感”为特点,现在已经出现了日益复杂的形态,出现了与运动及大范围运动延时摄影、长周期延时摄影、大光比延时摄影、高动态范围(HDR)延时摄影。而运动控制系统(Motion Control System)、延时运动轨道、航拍 稳定器等运动设备的使用让机动性大大提高。甚至可以进行任意角度和动作的拍摄。AE、Motin等影视特效软件的加入,更添加了更多可能性。
用来延时拍摄的相机实际上没有特殊的要求。
目前,市场上的单反相机几乎都可以胜任这个任务。在选择相机时要特别注意相机的感光器件像素数,应该在1000万以上,这样的感光器件水平像素数可以超过4000,以保证最终可以生成4K视频。
A.目前市面上的主流单反有些已经内置延时拍摄功能,我们调出菜单设定好就可以完成延时拍摄,甚至有些相机还可以直接输出合成好的视频,非常便捷;
B.相机快门遥控器。相机遥控器一般有高低端两种,低端的仅是快门线,而高端的通常可以设定拍摄间隔;
C.电脑控制。我们可以使用一台电脑,安装好相应的软件(如佳能的EOS - U tility),然后在电脑上设定拍摄参数,再通过USB与相机连接,对相机进行控制。此方法适合在室内进行,不适合野外操控;
由于照片多用于编辑生成视频,所以最好选取 16:9 模式,以便在后期制作时不用对图片进行裁剪。如果要使用其他画幅拍摄,在构图时一定要考虑到 16:9 裁剪后的效果。
建议使用全面/平均测光(矩阵测光权衡式测光),因为延时摄影的拍摄时间很长,而且期间景物不断变化,若是选用重点测光或点测光,可能产生测光失误,造成亮部过亮或暗部过暗的问题。
点星空,10-30 秒,取决于镜头焦距(必要时查询软件,如PhotoPills);
有条件的话,可以购买专用去闪软件 GB Deflicker,可以嵌入 Adobe 软件里直接调用。
在景别不好确定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广角镜,拍摄出更广的角度,便于后期裁剪构图,毕竟大自然的美景不易获得,机会遇见了就不能错过。
在拍摄日出日落的时候,通常选取前后各一小时区间拍摄,伴随着的一个难题是我们无法准确判定日出日落的精确位置,特别是拍摄日出时。
拍摄星空要学会使用工具软件进行辅助拍摄,这些软件可以告诉你日月出没时间、方位;月旺月朔日期,点点星光、星迹曝光参数;实时寻星;银河方位等等,例如:
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