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索尼发布第一代全画幅微单A7,第一次把全画幅传感器塞进了比常规单反体积小1/4,重量轻一半的微单机身中,并配备了比A卡口更紧凑的E卡口,从此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全画幅微单革新时代。在全画幅微单发布初期,索尼也和现在的主流单反厂家一样,强调会同时重视微单和单反产品线,但全画幅微单产品线5年9个型号说明了一切。
A7作为索尼全画幅微单中的“基准”型号,一直在强调高像素的A7R系列和强调高感的A7S系列中间寻求平衡。早期的A7虽然带来了很多变革,但也被吐槽无数,操控、续航、耐用性等方面都是槽点无数。但是三代过后,A7系列终于迎来了全面开花的时期,A7M3以其超“基准”的配置迎来火爆销量,就连一直以“严苛”著称的国内专业影视租赁市场,也出现了相当多的A7M3身影。根据市场销售数据统计,A7M3各个套装组合一共占据日本全画幅无反市场38.4%的市场份额,如果再加上上一代A7M2各个套装组合的12.7%,则一共是51.1%,占据了过半江山。
随着新的竞争对手加入全画幅微单战局,A7系列也面临着各种挑战,不过索尼还有先发优势,而且A7系列三个型号目前都还在销售,可以随时通过价格杠杆应对市场变化。A7系列三个型号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爆款的?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文只针对A7系列,不涉及A7R系列和A7S系列。)
核心组件CMOS传感器
A7系列三个型号都采用了2400万像素左右的全画幅传感器,6000 X 4000的像素配置可以均衡照片和视频性能,一方面可以获得够用的照片分辨率,另一方面不会因像素过多给无裁切超采生成高质量视频带来太多负担,堪称黄金搭配,相信这个像素配置会在接下来的几年依然成为主流,包括索尼专业电影摄影机也采用了类似的像素配置。
A7前两代传感器为Exmor技术,第三代进化为背照式Exmor R,极大的改善了高感性能,标准ISO为ISO100-51200,静态图像可扩展至 ISO50-204800,第三代图像整体质量比第二代提升约1.5倍,直逼暗夜之神A7S2。
通过下图的动态范围表格可以看出,黑色代表的A7二代比一代只有少量改进,而蓝色代表的A7三代则有明显的提升。
镜头卡口
索尼E卡口最初应用在NEX系列APS-C微单上,E卡口在发布之初为最短的18mm法兰距,具有最大的镜头转接空间,但这个记录被后来的尼康Z卡口16mm法兰距取代。
最初的E卡口为体积和重量都相对较小的机身和镜头设计,所以卡口材质和牢固性都受到了质疑,也成为了早期单反PK微单的重要槽点。到A7第三代,索尼改进了卡口材质并将卡口锁定螺丝从4颗增加到6颗,增强了牢固性。
视频功能
索尼一直重视视频功能的开发,A7系列自然也以全画幅视频为起点。在第一代A7上,索尼实现了在5年前在相机上还是相对罕见的1080/60P,同期的相机视频都还在1080/30P水平。时隔一年就发布的A7二代虽然延续了1080/60P,但在记录格式上从低码流的AVCHD提升到XAVC S的50Mbps,而且还有提升视频记录宽容度的S-Log2,以及面向视频应用的时间码和无压缩HDMI输出等功能。
比第二代隔了三年半才发布的A7第三代在视频功能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个飞跃的硬件基础就是前面提到的背照式CMOS和新的配套前端LSI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及BIONZ X影像处理器,这三个硬件在影像的采集、读取和处理三个环节分别提升了A7M3的性能。
提升光线采集效率的背照式CMOS实现了高感低噪的影像读取,提升传感器读取速度的新前端LSI为1080/120P的高速升格打下了基础,提升了处理速度的BIONZ X影像处理器则为高数据量的4K分辨率视频和无裁切的全像素读取无像素绑定提供了强劲处理引擎,再加上为HDR视频制作准备的S-Log3以及HLG,一环扣一环最终为A7M3的视频功能比肩A7SM2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7M3采用8比特420,4K视频码流为100Mbps,或许会成为A7M3视频功能唯一的槽点,但同时也让我们对A7SM3的视频功能更加期待。
机身防抖功能
单帧照片拍摄可以通过高速快门解决抖动问题,但连续的视频尤其是手持移动拍摄则对于防抖性能要求较高。索尼从A7第二代开始在机身中加载5轴防抖功能,通过和CMOS传感器整合在一起的防抖元件实现了4.5档的抖动修正,在A7第三代上提升为5档,进一步提升手持拍摄稳定性。
相位自动对焦
相机不断完善的自动对焦性能正在改变人们的拍摄习惯。前两代的A7采用类似的117点相位检测和25点对比检测结合的混合自动对焦系统,第二代比前代在AF响应速度上提升了30%。A7M3在自动对焦性能方面走的更远,采用了目前索尼微单系列里面对焦点最多的693个相位检测自动对焦点和425个对比检测自动对焦点的配置,覆盖93%的范围,比第二代又提升了约两倍的响应速度。
此外还有触摸屏自动对焦以及在120P升格时的连续自动对焦,让视频拍摄时的自动对焦易用性得以极大的提升。
机身体积与重量
随着功能的增加,A7系列的机身体积与重量不断增加,5轴防抖系统、双卡槽、大电池等等都在不断增加机身负担,微单有开始走向“巨微”的趋势。你有何吐槽,欢迎文后留言。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6pian.cn/news/2572.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