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良忠”这个名字读者们可能不太熟悉,但如果说起他拍摄过的作品大家肯定看过。他担任过摄影的的作品有:李安导演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上海往事》、《我们天上见》、《驴得水》等。曾获得过1991年金马奖最佳摄影提名,第53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林良忠拍摄了很多家庭故事,他的镜头朴实真实,擅长捕捉现实生活中细腻质感和气息。很多如今的著名导演的处女作都是由他掌镜,是电影摄影界“宗师”级别的前辈。
《推手》
电影世家
出生于台中,从小生长在电影世家里,父亲是著名的电影摄影师林赞庭。因为父亲的原因林良忠在13岁开始就接触电影,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开始对电影摄影产生浓厚的兴趣。1985年考取美国纽约大学电影研究所,成为李安的学弟,后来一次在片场打工的机会让两人结识,后来两个人成了好朋友,更进而合作了李安初期的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以及获得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摄影提名的《饮食男女》。林良忠生于台湾也长于台湾,但他的创作轨迹却是从台北到纽约、从上海到北京。在这个长期的创作过程中,林良忠渐渐成长与成熟,形成了一套对影像的独特理解。
《喜宴》
创作理念
在影像的建立和创作过程中,他以文化为脚本,以故事为核心,从取景框的视野看待世界。林良忠擅长捕捉现实生活中独特细腻的质感,在电影镜头里中还原生活的本质,他认为只有这样电影才能贴近观众,让观众找到生活中熟悉的味道。林良忠常说,拍电影就像做菜一样。在他的影像中,厨房、餐厅、食物、烹饪,这些日常生活场景, 常常如同一场仪式般庄严。他把食物拍得特别美,食物中饱含爱的表达,情感的传递。那是一个丰富多彩、有情有义的世界 :萝卜的洁白,辣椒的火红,红烧肉的汁液,丰满如女人酮体般的鸭子,像花朵绽放的松鼠鱼。饮食中有人伦亲情,也有爱情欲望 ;有交织的爱恨,也有升级的冲突。烹饪本身包含文化、情感、习俗、记忆、责任、欲望。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驴得水》
除了持续创作之外,林良忠也投入到教育行业,任教于台南艺术大学和台北艺术大学。在课堂上他建议年轻学员要去享受生活,去感受生活,还要去品尝生活。摄影也是这样的,需要去理解生活。有时候他看见学生打光把室内光线调得亮度很高,可是现实生活中没有这么亮的室内光线,所以这些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摄影是用镜头还原生活,如果不了解生活怎么能够还原生活呢?技术是次要的,没有能力还原生活就不真实,不真实就不会感人。
摄影风格
视频拍摄是一场光影的游戏,林良忠喜欢自然光效,能不用灯就不用灯,虽然现在先进的灯光器具能获得非常精美戏剧性的画面,但他认为这本身就破坏了电影的真实质感,而室外柔暖的太阳光, 室内从窗户透过来的散射光,反而他的最爱。林良忠偏爱用胶卷视频拍摄,他喜欢挑战胶卷的极限,在暗光状态下,胶卷依然能够保持丰富的层次。他喜欢把情感高潮中人物的脸放在黑暗的阴影中,在胶片的极限和情感的极限中寻找对接点。
《驴得水》
《饮食男女》里其中的一场戏:当二女儿家倩知道了姐姐家珍的初恋男友根本不曾存在过的时候,她首先想到的是把这件事情告诉情人雷蒙,可是到了雷蒙家的门外,才知道雷蒙已经有了未婚妻,他的家已经成了禁地。她的脸在阴影当中,一个无家可归的女人的脸——打击,惊讶、错愕、无助、伤心,这一切在黑暗中得以表达,同时尊严得以保全,情感得以释放。林良忠认为,控制好胶片的临界点很重要,“这样拍是很大胆,但可以提升演员的表演,把人物的内心表现出来,同时也象征人物与人性的黑暗面——他既渴望光明,又躲到黑暗里去。”
《饮食男女》
更重要的是他认为用胶卷拍摄能锻炼摄影和导演的准确性。现在因为是数码时代,没有胶片时代的那种片比概念,以前用胶片拍,时间控制是很严格的,人员成本也很高,所以要求导演、视频拍摄人员以及演员都必须准确地完成走位和调度。现在很多新导演一个镜头动不动就要拍十几遍,其实就是因为没有把握准确演员的情绪和表演,他认为,即使放在现在,电影人也需要有一种特别敬业的“胶片精神”。
《驴得水》
林良忠回忆起年轻时他父亲送他去美国拍戏临行前对他讲过的一段话“:拍第一部电影不要紧张,多看取景器多思考,等有把握了再开机。”这成为他一生受用的良言,到如今每次拍戏前他都会想起这句话。摄影师就要用摄影机去记录、怀旧、表达文化、释放情感,寻找无字的情感书写,要用爱去感受摄影机的坚硬与沉重、生活的柔软与轻盈。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6pian.cn/news/2210.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