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导演和摄影师是怎样的关系?
潘:导演是说这个故事的人,他是把故事从他的角度带观众走进这个故事,旅游这种感觉,就用他的角度来看。摄影师是他的眼睛,他是导航,他是用镜头清清楚楚解释这些想法给这帮观众去研究、看这个故事的人。所以摄影师必须要技术上提供导演选择,哪一种方法从导演角度去讲故事讲得清楚,就变成镜头的运用,拍法,分镜头。怎么讲故事,你要提供给导演这种选择。
问:摄影师如何处理好和导演的关系?
潘:以前的导演告诉摄影师用一个35的镜头,轨道从这里移动,从半身移动到大头特写这样,讲得很清楚了,是吧,然后外面看是什么东西这样。以前专业的导演讲得很清楚,用什么运动讲给摄影师,摄影师执行这个动作。再来一些导演跟摄影师商量了我想气氛这样子,我该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气氛呢?这种导演,摄影师就要提供不同的拍摄方法,不同拍摄的角度,然后说明为什么这样子,给他选择。这是一种。然后另外一种导演是有想法,可是没有讲得很清楚,是没有很有效地讲得很清楚,那个时候摄影师是有这个责任跟他沟通,给他的选择是导演完全需要的选择,这个例子讲出来是说摄影师是帮导演完成他的故事。所以摄影师是应该有这种态度,沟通是必须的态度,能满足导演是必须的态度这样说。不同的导演就有不同的需要,有些导演是没耐心的,那你要很准确地告诉他,很简短;有些导演喜欢要很清楚,你就要给他很充分地信息,讲为什么要用这个角度的理由,讲得很清楚。
问:您为什么和周星驰合作的这么默契?
潘:他想法比他谈话的快,所以他讲的东西他想到另外的地方,他再讲他又想到另外的领域,变成他讲话的时候他又到另外的地方,其实当然然后到结论了,啊,这样子。其实这里面很跳跃性的,你不知道他其实没有文字内容。要是这种你必须对他的戏,电影内容跟方向,他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然后他需要什么东西,要知道清清楚楚。所以他讲这个镜头的时候你就跟这个思路去走,你就发觉很接近,不一定完全一样,你跟他讲是不是这样子。有时候说中他要说要说的话、他想法的时候,他就会说:对啊,就是这样子啦。然后你再说一个地方,得到一个结论的时候,跟他差不多的时候,他就会说:难道还有别的了吗?就是肯定的样子说。
所以我觉得完全是沟通的问题,其实我跟这些导演都是在片场,拍完电影很少出来喝咖啡,不是那种朋友,不是那种关系。所以从他的要求方面,我觉得他的要求是合理的,他讲不出来完全理性的,其实他是特别的特殊,基于这种导演跟摄影师的关系,摄影师必须有责任去了解这个导演是需要什么。不能说是不耐烦或是你没有讲好,你没有告诉我做什么,就不是这样子。其实我为什么我没有对立的,因为大家都是为了做好这个电影,这是唯一的目的。所以基于解决这个命题来讲,所有都是沟通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我跟他没有很难沟通的地方。可能是外界跟他的关系,我不知道,不清楚,但是我不觉得我跟他不像是外界的那种想法。
一个成熟摄影师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
问:您怎么样看待自己的摄影风格?
潘:我从来不看自己是什么风格的。我记得很久以前有个杂志访问我,就问这个问题:潘先生您摄影的风格是什么?我说:你觉得我有摄影风格?那你告诉我,我的风格是什么?然后他举个例子,有一部戏他问那个导演:这个戏是不是第一场戏是潘恒生摄影的,之后就没有他了,确实是这样!因为我没有接那个戏,他要补戏的时候找我,去补了一场。我问他怎么知道,他说是因为我那个风格是很多轨道走动的。
问:您作品中为何大量使用轨道拍摄?
潘:为什么喜欢用轨道,因为我觉得电影是两维的东西,观众投入到两维的世界里面。电影好玩的地方是把观众带进那个立体的世界里面,好像旅游一样,你进来看看,左看看右看看前面看看后面看看,这样从两维变成三维空间的感觉要用轨道带出来,改变那个视觉视点,变成整个世界是立体的,这样讲出来的故事才能让观众感同身受。这是我常用轨道的原因。
问:一个成熟的摄影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潘:老是问需要打灯的时间多长,现在什么都定好了,还等什么,等打灯,等多长时间,都是问这个问题。当时作为摄影师,我不知道灯光布置的强度时间的时候,这个问题也答不出来。那个年代都是这样子,问摄影师多长时间?很快很快。很快是多久?就五分钟吧。所有这些话都是缓兵之计的,五分钟,十分钟还没好,给多三分钟吧。随便讲。那个不靠谱,是因为人家商业行为按照部门工作的,时间控制十分重要。
后来我的视频拍摄摄影技术比较成熟,我能控制灯光了,我能自己打灯,我能自己找个好的灯光师,合拍的,然后灯从哪里打,打什么灯,然后人在准备的时候,差不多在做三盏灯的时候差不多5分钟10分钟就可以完成了,然后你可以告诉副导演,5分钟之后可以开拍了。所以这个时间的控制对成熟的摄影师是非常重要,他不能说只顾自己的画面,也不知道灯是怎么打,所以这个制度是跟美国DP的制度变更出来的。所以后来你看后来香港比较敬业的摄影师他都知道灯是怎么打,而二线的摄影师要给他一个相熟的灯光师给他打灯,他控制不了打灯的时间,然后再来到年轻的一辈的,完全就不知道灯怎么打。不知道灯怎么打不知道时间的控制,就不能遵循这种商业的细节。商业细节你都要明白,什么时间,灯光的器材,摄影器材,然后完成当天的荧幕,这个很重要。
所以我从比较年轻的年代,当然我比较幸运,比方说刚才的梁普智,从徐克大师的戏里,梁普智这种大师的戏里慢慢变成一个能控制现场灯光的摄影师。那个时候我就比较成熟,直到拍《滚滚红尘》跟《阮玲玉》的时候比较成熟。那个时候我能控制现场的环境。
把女演员拍美的秘诀是什么?
问:您如何看待摄影师和女演员的美?
潘:我觉得这样子吧,在客观的条件来讲,一个电影选男女演员必然有他的理由,尤其是女演员,必须是个漂亮的演员,有她的特别之处吧。首先她是个演员,必然是美,有客观条件的美,人是觉得她美,外在的条件,对吧。然后内在的条件她作为演员被选到电影里面必须要内心的适合,故事内容的适合,里面的东西,这是导演选出来还是其它人选出来。这个客观的条件已经存在了,现在摄影师必须要把两个客观地条件呈现给观众看到,这是摄影师的责任。
所以摄影师把女演员拍得漂亮和好看,这是摄影师的视频拍摄责任,这个摄影师没有做到这个就是他没有做好他的工作。在这个条件来讲,我觉得外界说我拍得美,我只把这两个条件在戏里面满足而已。然后另外一个是我个人的道德,一个看法,我觉得男的演员他可能有20年30年甚至更长的人气,他从年少演到老他是可以的。我发觉女演员大部分是年轻的时候,演龄不长。她很小演一部电影,慢慢10年后她演妈妈演大婶的角色,她不愿意。她情愿戏不拍了。然后女演员最长的生命都是5年到7年8年左右的时光。好,摄影师的角度把女演员拍丑了,你对你讲是一个镜头的错事,一个镜头的不好,这个镜头来讲是她艺术生命的完结,这道德上是对吗。
问:您把女演员拍美的秘籍是什么?
潘:你投入到电影里面的时候,摄影师是第一个人,在镜头里面在画面里面演绎故事的第一手资料,第一个观众。首先你得看一个电影,电影必须要感动。电影不是一个照片,不是完全告诉观众一个新的概念东西,它是完全要挑起观众的情绪,你是第一个观众,所以你必须要让镜头里面有情绪,你觉得看那个镜头看到演员特别是那种神髓那种神情。当到你感动的时候,是不是观众也可能有这种感动。如果镜头里面没有这种感动,难道观众有感动吗?这个是很基本的逻辑。所以我在镜头里面不管光不管运动,我看的时候我就觉得我爱上这个女人。所以这么多年摄影生涯里面,我跟女演员没有绯闻,没有潜规则。可是在镜头前面我跟观众一样,我爱上这个女人。从这个爱得感觉出来,爱是美嘛,爱包含美里面,所以观众看到美是必然的,我觉得是这样的事。
问:怎么选择镜头拍摄演员?
潘:那时候普通来讲,我们拍女的演员都会加柔光镜,因为把颜色皮肤,脸上的质感柔和一点,容易接受,观众觉得美态一点。其实柔光镜特别是在《滚滚红尘》的时候用得特别厉害,那个时候是拍林青霞。林青霞其实很漂亮,可是要是镜头老是特写,观众看90分钟以后就会挑剔,就会觉得这么拍漂亮的女人也会看到瑕疵出来。那个时候我们特别用了丝袜的镜头,我们用丝袜其实真的用丝袜,不是镜头是丝袜感的,不同的,真的是丝袜,就是女生穿得那种丝袜。
我记得我去定那个丝袜的时候我有去百货公司看那个丝袜,他们有一些样板。我们在那里这样看,旁边那个售货员就觉得这个男的有问题。然后最后挑了几个,服务员要这几个丝袜,她就一脸不高兴,觉得奇怪,肯定变态的。她拿那个丝袜给我,那个丝袜是新的,给我我也拿出来看看,然后我再重新检查一遍,拉出来这样看。然后她说:先生,这是新的。她还以为我在闻这个丝袜,就觉得变态到这个程度。“先生这是新的,肯定没有味道”那时候他说这话我才醒觉过来,有点尴尬,然后买了。用这种丝袜在前面放这个镜头,丝袜我用了不同层,不同绒度不同柔光度。我们年轻的时候养成的习惯,要拍全景的时候用一层丝袜,变成有一种迷迷糊糊的感觉。大银幕看出来就好看,电视机看还是觉得迷迷糊糊。《阮玲玉》的时候当然我们也有加丝袜,加柔光镜。
如何打灯
问:摄影师如何掌握光感?
潘:我觉得是,其实在电视台里面我们常拍不同的景,其实电视台是个很好的训练,每天到不同的环境去看,去拍,没有预先去告诉你,马上第一手感受。在电视台里面工作好几年,八几年左右,我去过所有不同的景,训练了我对景有了反应,怎么用灯,怎么反应,要怎么拍。然后不同的环境给我资料,光感的资料一多了自然就变成我生活的一部分。
问:如何掌握自然光线和环境的变化?
潘:简单来说,比如我们要拍太阳出来的时间,晨戏啊,傍晚呀,太阳刚收呀,夕阳这种环境,还是我们拍黄昏光没有的感觉,这些机会都非常多。然后在一天的阳光里面换,都很清楚。每一个漂亮的环境都知道,比方说晨曦和夕阳的关系,都是太阳在地平线一个升起一个下来,在定焦一个画面里面你看不到他是升还是降,所以有人说是不是夕阳可以当成晨曦或者是晨曦当夕阳,可不可以啊?然后我觉得是不可以的,颜色是不同的。晨曦的时候你看天的云是有不同的色彩,它有湖水蓝的,有绿颜色的,有紫颜色的,有红的,它色彩是非常缤纷灿烂的。到夕阳的时候,它完全是红掉的,强的,灰的云,非常红的太阳,而且非常强的金黄色,夕阳没有很多色彩在里面,没有紫色绿色。所以在这了解方面你知道不同的环境不同色彩的风格。
问:如何掌握室内灯光的运用?
潘:你比方说,这个是外景,在室内,很多时候你以为白天光从窗外进来,也不一定。白天从窗户进来除非是2点或3点以后的光,11点以前,还是早上8点到10点光才进来的,其它时候光进不来的。太阳在上面,它是照下面。它进来的光是什么,进来的是旁边屋子反射的光,反射的光是很丰富的,很精彩。反射的光是窗户反射的光。可能是11点45的太阳刚晒到窗户旁边地方,地方反射上来的光。反射的光是很精彩的,很不同的。戏里面单独窗外进来的光是很单调的,普通人是这样子,逻辑思维不够细。所以我们摄影师知道,拍戏的时候要跟导演沟通这个问题:这个戏内的白天是几点的,然后是什么月份的,春天的12点跟夏天的12点当然不同,春天的12点跟夏天的12点接近但是也不同,秋天阳光,春天雨水少灰的时候比较多。冬天的12点也不同。
所以我们要了解这个,了解这个世界是怎么产生的,光线是怎么来的,比方说我们在布灯的时候。室内本身就有灯光设计,有些时候设计不好看,不好看的时候我们尽量把设计的灯光抵掉下去,你要把自己的光夸张起来,要不然就相反,自然光不好看的时候,现在的灯夸张,灯太多的时候我们就关掉一些灯。这关与不关亮与不亮还是跟人生活的逻辑性有关,白天人家进屋把灯全开了,是有病吗,他为什么这样子,怕鬼,还是吓唬朋友,他是这样子。平常人进来会把灯全开吗,是吧,这个逻辑性很重要。所以我们拍摄的时候要非常顾忌故事的逻辑性,我们生活习惯的逻辑性,还是环境的逻辑性是什么。所以我觉得这种用光的态度,我是这样看。所以我这样看,视频拍摄我用光的时候会这样去用。
潘恒生,香港电影摄影师协会HKSC会员, 亚洲首屈一指的金牌摄影师。代表作品有周星驰导演的《大话西游》、《功夫》、《长江7号》,于仁泰导演的《霍元甲》,叶伟信导演的《叶问2》,好莱坞电影《小夜刀》。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6pian.cn/news/2141.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