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到底是“零门槛”还是“高门槛”?
做一个编剧,写一部电视剧的门槛到底有多高,这个问题很难说清楚,这里就从几个角度出发分析:
一、“准入”的角度,“零门槛”
“准入门槛”也就是行业角度来说,针对编剧这个职业并没有门槛,不需要任何文凭、资历、资格证或许可证,从实际出发,则需要经历以下几步:
1.如果一个人想写剧本,没有任何一条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才允许你写。写作可以随时随地,自行开始,需要一台电脑,甚只需要一支笔,一叠信签纸。
2.你写好了剧本,将其投稿到制片公司、电视台等影视制作机构,一般也不会要求你同时附上各种证书证件,也不需要专业认证,或专家背书。
3.假如你想去某个公司应聘编剧职位,公司也许会要你写一份简历,知道你曾经写过什么剧本,是否发表,是否获奖,有没有已拍摄成荧屏作品的剧本等。假如你什么都没有,是个白丁,其实也无所谓,因为考察一个人可不可以当编剧很容易,就是命题写一篇东西,现场就可以考核。
假如你是一个学导演的,哪怕你是科班出身的,当你去应聘一个导演职位,公司会问你是否拍过影片,哪怕是短片。如果你的回答是“no”,人家立即把你拒之门外。这里有一个悖论,你没有拍过影片,别人怎么知道你会拍片?怎么敢把一大笔钱像押宝一样押在你身上呢?可是,如果一个公司或机构都不能为年轻导演投资,年轻人怎么可能有机会拍出一部荧屏作品来呢?这就是导演这个职业的尴尬。
可是你去应聘编剧则不同,公司问你以前写过什么剧本,你可以直接双手奉上一叠打满中文字的A4纸:这就是我的剧本!
这就是“零门槛”。
二、就业实践角度,门槛高不可攀
人人都能当编剧,零门槛,这人一定是骗子。实际情况就是这样,正如那位残酷的编剧老师告诉你的,艺术院校学习戏剧文学或电影文学专业(就是编剧专业)的科班毕业生,几年之后依然留在这个行业里的,的确很少,就是我们所说的,编剧这个行当的“成活率”太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如下:
1、编剧是一个自由职业工作者
一个公司或机构,用固定工资的模式,养一帮编剧,让他们写剧本,这样的情况往往只存在于有长期栏目或边拍边播的连续长剧的单位或机构里。
很奇怪,多数情况下,编剧一发工资,就写不出作品来了。就像长期被作家协会养起来(用纳税人的钱)的作家,就写不出作品来一样。这就注定了一般的公司不愿意“养活”编剧,而愿意用重金(高稿酬)购买或订制剧本。
2、编剧市场需求不是特别大。
假如把编剧这个行业比喻成一所大学,那么,这所大学每年招收多少学生呢?我们知道的数字是,每年中国要拍摄大约700部电影和700部电视剧。假定平均一部电影或一部剧需要1.5个编剧,那总共也只需要2100个编剧。
换句话说,这所“大学”每年只有2100个招生名额。其实这些学生中,大部分不是招收“新生”(新编剧),而是反复招收那些永远不毕业的“复读生”(成熟编剧)。那你想想,新编剧的机会有多少呢?剧本的市场竞争可谓白热化。
3、新编剧层出不穷
这是说,由于中国影视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被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繁荣景象所感染感召,每年编剧队伍的新人可谓是潮水般涌入。有退出的,有自行放弃离开这个行业的,但每个新编剧进入之后,不行业中摔打三年五载,怎么也不甘心铩羽而归,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啊!
总体来看,编剧行业一直有很大的“增量”,每年到底新增多少编剧?这无法准确统计,但我们能够感觉到编剧数量巨大,剧本满天飞,编剧供大于求(这也是新编剧常常被欺负,被欺骗,维权困难的原因)。
4、编剧市场需要独特性
我们知道中国的影视行业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剧本和编剧的交易形式也是典型的市场经济。但是,在具体的交易模式上,并不是我们常见的“薄利多销”或“性价比上”原则。为什么?
因为我们常听人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我们知道虽然许多成熟编剧卖剧本的价格非常高,但剧本费在影视项目中所占的比重并不算太大(演员片酬是大头)。所以,许多制片公司宁愿用高价去聘请高手,少请熟手和能手,而很少在新手编剧身上去浪费和时间。
新编剧要卖出剧本很难,要成为职业编剧,难上加难。那么,如果你坚持要成为编剧,以下几点你就不得不看了。
1.梦想可以坚持一辈子,职业规划必须有理性的时间表。刚才说到了一个百分比,就是戏剧学院、电影学院的科班毕业生,为什么从事本专业的比例只有很低的水平呢?
这个就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概念:职业规划。因为编剧不是一个固定工作,不能按月领工资,无法保证一年准确能拿到多少稿酬,甚,作为一个编剧新人,如果不先去公司某一份职位,你坚持不了几个月。如果你家境并不殷实,父母不是靠山,家庭经济负担很重,或许你还结了婚,有老婆孩子,你就更要慎重地决定,到底是不是要太早当一个职业编剧。
所以,先做兼职编剧,等稿酬收入高过工资收入,并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时,才辞职从事职业编剧生涯。
2.写作是长跑,不能侥幸,不能冲刺,不能押宝。许多新编剧怀着焦虑的心情,四处叫卖自己的剧本,甚把希望寄托在某个公司,某个制片人,某个大编剧身上,送了礼物,请了饭局,花了银子,陪了时间,和许多大咖拍了照,称兄道弟,拜了师,认了门派,就像赌博押宝一样,似乎下一刻,只要一翻盘,就彻底改变命运,从此鸿运高照。
这些也许在别的行当管用,但在编剧这行里,简直就是浪费,甚更快地毁掉了你的人生计划。原因很简单,写作本身就是耗时费力的长跑,剧本的积累,写作经验的积累,影视圈人脉的积累和名气的上升,都需要时间。
所以,必须调整自己,用马拉松运动的心态去规划专业,耐心等待机会,积累各方资源。
3.成功的定义是高度而不是长度,是质量而不是数量。许多编剧手里攥着五六个电视剧本,满世界吆喝,但几年下来,没有收获。为什么?因为剧本的数量不重要。当然,从写作的角度来看,你写的剧本数量,和你写的字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你的实践和积累,也在某个维度上记录这你的奋斗历程和经验积累。但这些相对于作品本身的质量,是第二位,第三位的。
我们知道的编剧刘和平老师,写电视剧精益求精,慢工出细活,几年磨一剑,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电视剧写作界的重要地位。这是因为刘老师的剧本有思想的高度,和艺术的质量。
4.天赋重要,但规律和技术更重要。还有一个大家常说的概念:天赋。是的,艺术是讲究天赋的,写作也不例外。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轻易否定任何人的天赋,也不要过早地听信别人否定你的艺术天赋,无论他是大咖,还是权威。这个是相当危险的。我自己有过许多惨痛的教训。多年以前,我也曾经被某些老师和导演否定过天赋,我也听到我的同行断定某某人没有天赋。但时间过去二十多年,我不是也闯进了这个圈子,成为一名职业编剧了吗?那几个曾经被我们谈论,认为没有天赋的年轻人,其中有几个已经成为的导演和编剧。
是不是有天赋,不能靠专家或权威任意评判,靠什么?靠时间和实践。给自己5年,甚10年,如果真的没有干出来,就改行做相关和临近的行当。比如,你没有当成编剧,但可以做制片人,做策划,做编辑,做发行……甚有可能做导演。说一个观点,天赋之外,艺术更是有规律的,套路的,有技巧的,而这些,可以靠学习,靠钻研,靠艺术的实践。
看到这,如果你还是坚持要做编剧,那么将你的热爱,你的梦想,你的坚持转化为学习和实践的动力,无论多高的门槛,你都会成功。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6pian.cn/news/1116.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