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蒋一起分享一会影视界宠儿的成长史,它就是变形宽银幕镜头。在这个自媒体快速发展的浪潮,它是如何在小成本影片创作中被使用的呢?
一、 变形宽银幕发展历史
自1953 年部宽银幕电影《圣袍千秋》(The Robe)起
电影拍摄就开始有所转变,不仅仅由传统的球面镜头来呈现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因为电影人发现了一种更具表现力的手段,那就是变形宽银幕镜头。宽银幕电影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技术逐渐成熟,无论是以变形宽银幕镜头或是通过裁幅来实现宽银幕放映
2.40:1的宽银幕画幅比逐渐成为了电影主流画幅比之一。随着电影产业技术手段的更新换代,世界电影现状及数字摄影带来的变革,引来了新型摄影机和镜头的研发狂潮,品类和数量都呈井喷趋势。变形宽银幕镜头以其广阔的视角,独特的焦外散景以及极富特色的水平光晕而受到了很多导演以及摄影师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消费级的4k 摄影设备开始流行起来,制作成本越来越低,人们开始通过寻求特效以外的手段,来达到变形宽银幕镜头的效果。并运用到电影、MV 以及广告的拍摄中。
二、 变形宽银幕镜头定义及造型特点
1927 年,法国物理学家享利·雅克·克雷蒂安(HenriChrétien)研制出一种变形镜头(Anamorphic Lens),这种镜头可使影像产生横向变形,使影像画面展宽。变形宽银幕镜头的基本光学原理与变焦距镜头相似,是在基本成像镜头的基础上附加变形系统。变形系统和变倍系统的区别在于变倍系统是各项均匀的改变倍率,变形系统则是在单一方向以固定2:1 的倍率变倍,而在其垂直方向上,通过系统的光线倍率不改变。
变焦镜头的变焦距变倍系统必须采用球面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变形镜头的变形、变倍系统大多采用的是柱面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
传统的球面镜头由数片凹透镜、凸透镜所组成的透镜组进行成像,其成像原理类似于人眼。
球面镜头的光学结构中没有柱面透镜等变形系统,所以投影在焦平面上的影像是未经过横向挤压变形的。变形宽银幕镜头通过提高垂直分辨率来减少噪点和提高图像质量。比如,使用标准球形镜头能够在35毫米的胶片上获得2.40:1 的画面,每一帧只利用到了50% 的区域。
如果使用变形宽银幕镜头,100% 的胶片面积能被用到终画面中,同时也提高了画质。
变形宽银幕镜头在数字方面有不同的作用。
因为大部分数码感应器的纵横比(16:9)会高于35 毫米胶片,球形镜头经常记录足够宽的画面,并且使剪切画面部分达到小。使用变形宽银幕镜头经常会产生不必要的高纵横比,在这种情况下图像的边缘不能充分利用,水平分辨率会有所降低。因此只有在数码感应器需要更高纵横比的情况下,比如4:3,变形宽银幕镜头才能提高画面质量。然而除非必须的纵横比非常大,垂直剪切画面一般能保留更多像素。
Mysterium-X 5K CMOS
举个例子,Mysterium-XTM 全画幅分辨率是5120×2700,也就是1.90:1 的纵横比。为了产生2.40:1的宽屏格式画面,这种情况下会保留79% 的像素。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2X 变形宽银幕镜头,这就要剪去画面边缘,只能保留63% 的像素。如果使用不太常见的1.3X 变形宽银幕镜头,就能够保留97% 的像素,副作用是过程太过精细,以会增加成本和复杂性。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6pian.cn/news/1065.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