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等效焦距,它的故事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谈起。此时的数码相机行业已经初具规模,数码相机使用的是电子传感器而非胶卷。由于电子传感器的出现,可以更换镜头的数码相机越来越多,画幅有全画幅、APS-C画幅、MFT(M43)画幅、1英寸、1/2.3英寸、1/1.7英寸等等。
由于相机传感器的尺寸不同,用户在选择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一个因素:等效焦距。
我们经常在购买镜头的时候会发现这样的参数,18-55mm,20-70mm,35mm,16mm等等,那么在镜头上如果标注的数字只是一个的话,那就说明是定焦镜头,比如35mm,16mm;
如果在镜头上标注的有一个可变的范围,比如20-70mm,那就说明是变焦镜头,这个镜头就是变焦镜头,指镜头的焦距可以从24mm开始,到70mm结束,该镜头覆盖了24mm到70mm焦段,70÷24=2.92,也就是说这是一支2.92倍的变焦镜头。
而在镜头上标注的这些焦距是指什么呢?其实,它代表的是镜头的实际焦距。由于传感器的尺寸不同,实际焦距取景范围就会存在截取,造成拍摄的视角与实际焦距原本该有的视角不同。
相机传感器尺寸变小,能拍下来的范围也会变小,相当于拍的更远了。也就是视角产生了变化,所以镜头的实际焦距在全画幅相机上可以,但是放在非全画幅相机上就不行了。
针对非全画幅相机就要重新定义一下镜头的焦距,这个就是大家说的:等效焦距。
下面这两张图大家就可以明确看出,不同传感器会呈现不同的取景范围。
▲20mm焦段在不同尺寸相机上所拍到的画面大小
▲200mm焦段在不同尺寸相机上所拍到的画面大小
那说了上面的等效焦距,我们该怎么来算呢?每个不同尺寸的传感器都有一个系数与之相对应,这个系数乘以实际焦距之后,就是等效焦距了。这个系数就叫镜头转换系数。举例来说,比如佳能EF50mm镜头安装在APS-C画幅的相机上,等效焦距=50mm X 1.6=80mm,DZOFILM 20-70mm变焦镜头安装在Z CAM E2上,等效焦距=20mmX 2-70mmX 2=40-140mm,广角端变成了40mm。
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常用的转换系数,可以这么讲,只要你的相机不是全画幅的相机,那么就会有镜头的转换系数,你就需要去考虑等效焦距。
全画幅的转换系数是1.0,也就是说不需要转换;
APS-C画幅相机的转化系数是1.5(尼康/索尼/宾得/富士)
APS-C画幅佳能的EOS数码单反转化系数为1.6;
M4/3画幅相机的转化系数是2.0;
一英寸画幅相机的转化系数是2.7。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6pian.cn/news/10095.html全部评论
关注我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