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传输的内容(诉求)要透着真实可信,不要吹嘘空泛,不要说过头话。表现的态度(场景、人物)要透着真诚实在,不要高高在上、假模假式。在手法上大胆创新,抛开广告片的一切框框,唯求让受众看到的时候,没感觉到它是一条广告。去掉受众的有色眼镜,片子的传播效果将有质的飞跃。根据这条法则,我们的广告片甚至可以拍得“一点都不象广告片”。
制作界有个固定认识:广告片分两种,一种是纯销售式的,要卖货,另一种是树品牌的。而且认为追求卖货的就应该叫卖、搞怪,树品牌就应该高深、唯美。世事哪有这么简单绝对?卖货和品牌不但不是矛盾割裂的,而且是互为表里,紧密共生的。我们显然无法想象一个品牌销售衰微,但形象高大。而一个形象相当差劲的品牌,显然也不可能长久保持销售的旺盛。说到底:卖货是品牌的底气和基石,树品牌是为了更多、更长久地卖货。偏好空谈品牌的朋友要认清这一点。落实到广告片上,不要人为地割裂卖货和品牌。它们的目的其实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销售,只是根据营销策略的要求,使用了不同的手段而已。所以,偏重销售任务的片子要注意,切忌廉价叫卖损害品牌。偏重树品牌任务的片子呢?切忌唯美空洞,把销售目的置之脑后。
“针对目标受众”这几乎每一本广告理论书中都有。但现在的创意人员有时会忽略,更成问题的是:往往琢磨得不深入。相比之下,针对“新新人类”或者“白领阶层”的片子,在针对方面不会出太大的变差,因为目标受众和大多数的创意人员是意气相投、同属一类的。
卖什么吆喝什么,而且唯有多吆喝几次,人家才能记住你。在广告铺天盖地,信息量大大过剩的今天,指望一条广告片凭借其“震撼、精美、感人、新奇”,就让人过目不忘,上赶着牢牢记住只喊了一遍的品名,肯定是一相情愿。
创意要对路、制作要精良,别忘了30秒里,重复品名至少三次。完整看下来的人,就有了三次重复的记忆,在厨房洗碗的人,不留神也听见一两次。反复换台的人,不留神也碰到一次。说来也挺无奈,时至今日,广告的传播常常要算概率,算那“一不留神”。从创意一直到制作完成,直到投放,都是营销广告的一个个环节,任务只有一个:完成营销目标--提高销量或者提升品牌等。在整个广告营销体系中,核心是策略,包括创意、设计、媒介投放在内的一切实施工作,都是为了完成策略的要求。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6pian.cn/guanggao/22538.html全部评论
发布者暂未开放下载权限
我们正努力使更多创作人开放下载权限,敬请期待...
确定下载本片吗?
提交成功
待作品发布者确认
无法认领此作品
只有实名认证的用户才可以进行作品创作人关联哦~
提交成功
待创作人确认
取消邀请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